第229章中药五行
第229章中药五行
“你质疑药方有问题的依据是什么?”这位同学扶了扶自己的眼镜,眼睛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
“比如有一个病例,患者身子潮热,呕吐肠痛,我用小承气汤来治治不好,换成厚朴三物汤治好了,他们两个方子唯一的区别便是厚朴和大黄两味药材用量的区别,病症也相差不大,这不就是药不对症么?难道你还能用治疗呕吐肠痛的小承气汤来治疗只有厚朴三物汤能治的腹满痛?”
他这问题和最初李半夏所例举的桂枝汤一样,都是因为两个方剂中的某一个主药用量不同而对病症产生的不同影响,两个例子都只是增加了方剂中一味药的用量而致使其名讳不同,成为了两个不同的方剂。
李半夏笑着点点头:“活学活用,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我没猜错的话,你学习一定不错!”
那男同学一副本来就如此的样子,脸上挂着得意。
但是李半夏却是微微摇头,说道:“但是你还是没有理解我所说的问题!你所说的这个例子不能怪到药上面,而是要怪到你自己身上,毕竟是你根据你的辩证所选的药,是你看错了病在前,所以才选错了药,而不是你看对了病,药效达不到才换的药方,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那男同学一愣,不由的点点头,他的话的确是有毛病,但这是重点么?
但是随即李半夏的话就走上了正题:“如果我没有猜错的,你们的理解一定还局限在每一份药方对应某一个疾病当中,所以才提出这种疑惑的吧?”
那同学疑惑的问道:“难道不是这个样子么?难道肚子疼的药能治疗伤风感冒?伤风感冒的药能治疗手脚疼痛?”
他这话引起一阵低笑,不过他们笑的是李半夏,毕竟这种问题还用问么?什么病吃什么药不是约定成俗的事情?
摇摇头,李半夏说道:“什么药治疗什么病是没错,但是很多药随着药效的大小,治疗的病症不一样,相信大家应该通过几个例子都知道了,对于中医药材来说,同样的药材只因剂量的不同,能够治疗不同的病症,而可能这一味药材在这份药方中是君药,但是到了另一份药方中可能就是臣药。中医的长处便是通过药材的相互配伍,能够达到治疗多种病症的目的。我要讲的便是,怎么样对药材处理,才能够使药效最大化,以最少的剂量,达到最大的疗效,保证病患的用药安全!这对于中医发展来说,形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许多人对李半夏的意思终于开始明白,与吴迪这样一味以喜好来标定一个人是否有才能不同,宋文师虽然古板,但是却正直,对就是对,不会因为我讨厌你就说你是错的,也不会因为我喜欢你就认为你所有事情都是对的。
李半夏虽然寥寥数语,但是他却从李半夏话中听出了一些不同的意思!
他明白了李半夏想要表达的东西!
假设,假设李半夏所言属实,他虽然依然有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不敬的嫌疑,但是他话中最大的意思应该是他找到了一种方法,能够在传统中药配伍的基础上稍加改进,令中药药效最大化,剂量最小化,无限降低人服用中药产生的危害性!
如果别人只看到了表面浅显的问题,宋文师则看到了这件事情对中医的影响!
首先,从中医从业者来说,无疑用药成本大大降低,从患者角度来说,服药安全性大大提高,对整个中医界来说,中药的使用本来就比西药稳定性高,安全性高,如果继续给中药的安全性加码,无疑对整个中医行业的受信度来说都是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的!
但是!
这一切要以他所说的方法的确有用的情况下才可以,如果只是理论,谁都可以说个一两嘴,毕竟理论无罪嘛,但是在这种大场合,说出这样的事情来,你如果没有可靠的依据来支撑你的理论,是会被骂死的!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这种方法的可行性,然后大家有问题的可以提出,我暂时将这种方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药材之间的小配伍,第二阶段是药材之间的大配伍!”
下面吴迪冷笑:“配伍就是配伍,还小配伍和大配伍,配伍之中已经有了君臣佐使,阴阳五行,你再弄一个大小配伍,这不是多此一举嘛?”
他这话声音不大,也不敢大,他还真怕李半夏把他给弄出去。
从这小子敢当众给他难看他就看出来了,这小子是个不怕天的主儿。不过他旁边的几个人却都听到了,但是一反常态的,旁边几人却并没有附和他,反而眼中闪过沉思。
只听李半夏继续说道:“按照顺序来讲,先讲小配伍;大家都知道,药材配伍有着自己严格的君臣佐使要求,又有阴阳之分,这个是不能乱的,我这个人即使胆子再大,也不敢对老祖宗留下的这个有意见不是?”
他这话引起众人低笑,令好多人也对他的感官有了改观。
“但是小配伍中,却也包含了君臣佐使等等的配伍要求在内的配伍方法!咱再拿个例子来说,中药有五行,当然了,很多人可能对于中药五行这块没有多少涉猎,毕竟属于太玄乎的东西,但是我要说的是,五行配伍,甚至比君臣佐使配伍来的更加重要!”
现在中医所用的配伍方法几乎全是按照君臣佐使来配,君是君臣是臣,选好君臣一锅炖,治好了病就是药到病除,治不好病就是医不对症,说的简单粗暴,甚至很难听,但是对于现在的中医来说,很真实。
这也能够看出来现代中医对于君臣佐使这一套中药配伍方法的倚重,而李半夏一句话,就推翻了众人早就习以为常的心念,这令他们难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