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63章甘露殿里,李治看着手中……
第63章第63章甘露殿里,李治看着手中……
甘露殿里,李治看着手中的奏折,忽然想起了一事,连忙叫人去找女儿,不想,女儿一来,李治就看见女儿的衣襟上有老大的一块污渍,看上去就像是干透了的水渍。
李治大奇:“如意,你这是怎么了?”
李如意笑着解释道:“这是五弟的口水印子。父皇,五弟可好玩了!虽然走不了太长时间却爬得飞快,武修媛不过是出来迎了迎女儿,他就爬到了门槛边上。如果不是宫人及时抱起,他一准滚到台阶下!”
李治立刻就想起这个小儿子来:“小五已经快周岁了吧?”
“是的,已经十个月有零了。听说早两个月还哭得厉害,现在已经不那么爱哭了,就是喜欢抓耳挠腮,听养娘说,这是五弟在长牙,觉得痒,方才如此。”
李治立刻想起了李如意小时候,笑道:“你小时候也是如此。”
“真的吗?女儿倒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呢。”
“那时候你还不记事呢。”
李治印象里,闺女小的时候可要乖巧太多太多,就是哭也是细声细气的,不闹人,反而惹人怜惜得紧。不像那个小五,听说那几个月大哭大闹,闹得武修媛每天整晚整晚地睡不好觉,脸上挂着两个黑眼圈,连厚厚的脂粉都遮掩不住,以致于都不敢来甘露殿奉承了。
想到这里,李治忽然发现,他好像最近又不能召幸后宫为皇家开枝散叶了。
没办法,不管怎么说,王仁祐也是他的岳父,固然他已经跟王皇后不存在什么夫妻之情了,可是为了安抚那些世家大族,眼下他的确不适合进后宫。
李治道:“如意,接下来的几个月,后宫之事,你就多上心些。”
“是。”李如意躬身领命,又道:“父皇,是否也让义阳姐姐宣城妹妹和四弟一起出宫参加魏国公的路祭?”
李素节、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如今跟萧淑妃一起被软禁在昭庆殿,他们是否能出宫,需要李治开口,即便李如意是监国公主也没有资格做这个决定。
李治想了想,道:“罢了,让他们一起去吧。”
现在还不到跟那些世家大族算总账的时候。
“是,父皇。”
李治这才跟女儿讨论起了手中的奏折:“如意,你可知道这是什么?”
李如意摇了摇头。
李治道:“这是宣徽府的奏折,说蜀中的深山老林里面有许多上好的金丝楠木,靠近长安这边经过上千年的采伐已经所剩无几,反而是靠近南面那边还有许多。蜀道难,因此就是知道秦岭深处有金丝楠木,也无法运送到长安来。而这次,用了你的建议之后,那些金丝楠木只要用一个小小的竹筏,外加两三位水军兵士,就能直接进入大运河。估计最早的一批金丝楠木,下个月月初就能到长安了。”
李如意先是一愣,继而笑了:“那女儿就要恭喜父皇了。”
“为何?”
“因为父皇眼看着就要有大笔的财帛入账了啊。”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上都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甚至在很多朝代,身后事比生前事要隆重许多。即便是那等吃不饱穿不暖的家庭也要把家里的长辈的身后事办得体体面面的,哪怕要家里的小辈典身为奴,这好棺材好坟地也不能少。
是非好歹,李如意不会妄议,但是,她知道,只要这片土地上还存在着这样的传统,那么这批金丝楠木的价钱就低不了。
李治笑道:“朕还以为,你会代魏国公请一副金丝楠木呢。”
“这金丝楠木要不要赏赐魏国公府,这是父皇的事儿,女儿怎好越俎代庖?不过,父皇也想过这赋税之事?”
“嗯?”
李治立刻擡起了头。
“赋税?”
“是的。这金丝楠木,说好听呢,是水师将士们的差遣,东西却是父皇的私产,全部入了父皇的私库,也没人敢说什么。可说得直白些呢,纳税于皇家不过是左手到右手的区别,可放到天下,若是天下百姓都知道父皇也纳税并且习以为常……”
李如意没有继续往下说,可是李治已经听明白了。
连天子都纳税!更何况是世家豪族!
只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皇帝也纳税,那么他们就会偏向皇帝。
同理,
先养成天下百姓的共识,那就是:连皇帝都纳税!
等天下百姓都养成了这样的观点,那么世家豪族再隐田隐户偷税漏税,皇家也就有了收拾他们的借口!还会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
收拾世家豪族,让皇家不再被世家豪族所拿捏,这本来就是李治的宏愿,这个宏愿对于李治来说甚至在远征高句丽之上!
李治兴奋地站了起来,在御座之前走了两个来回之后,又问女儿:“那如意以为,这些金丝楠木应该如何收税?”
“金丝楠木这等木材可是寻常百姓能用得起的?既然不是百姓必需反而是世家豪族的攀比之物,那就应该用奢侈品税。要女儿说,这些金丝楠木到了长安之后,先取常关税再取奢侈品税,余者入太常寺进行扑卖。扑卖得到的银钱再缴纳一次税。剩下的,以两成酬谢那些水师士卒,毕竟长江天险,听说很多地方礁石众多,人家为天家效死命,天家也不好没表示不是?其余的九成,女儿暂时也没有想到要如何安排,不过,要女儿说,这笔财帛最后无论是入宣徽府的账还是入枢密院的账,于皇家而言,不过是左手与右手的区别。真正需要考虑的,是皇家是独霸金丝楠木的买卖,还是利用世家把金丝楠木的价钱炒起来。”
“把金丝楠木的价钱炒起来?”
李治莫名其妙。
“是的。日前女儿跟属官们讨论起了治北之策,归德郎君们提及一个办法,那就是用金银财帛收买大漠上中等部族,挑起大漠各族的内斗,到时候,我大唐只要坐收渔翁之利就好了。不想,我大唐如今岁入不过十五万贯一事一拿出来,那些郎君们立刻就哑巴了。”
“这是为何?”
“因为那些归德郎君们说,他们以为,以大唐疆域之辽阔,这赋税怎么也应该在五千万贯以上才对,怎么会只有十五万贯!这根本就不够使啊!”
“五,五千万贯?”
李治都傻眼了。
他从来就没有想过大唐的赋税总收入能有这么高!
“这,这怎么可能?!如意,我们大唐可不能学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