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漏嘴的王处骞&起防心的李唐漏嘴的王……
第59章漏嘴的王处骞&起防心的李唐漏嘴的王……
李治到底是心疼女儿的,就是李如意如此跟他开口,他也只当女儿好强又太过体贴,处处为他考虑,因此女儿一走他就把中书舍人李义府宣到了甘露殿,让他帮忙出主意。
李义府听说,眼珠子转了转,道:“陛下,臣以为,定然是公主府的郎君们为公主殿下出了主意。”
李治没说话。
除了他和左右宫人,李如意接触的不就是公主府的那些属官们,能为女儿出主意的,不是他不是左右宫人,还能是谁。
李义府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心中揣摩着皇帝的意思,计较了两回,道:
“陛下,公主殿下年幼,臣女这般年纪的时候已经呼朋唤友四处打猎了。陛下何不宣召勋爵贵胄子弟入宫陪伴公主呢?”
李义府明明知道李治想说什么,偏偏不直接说嫡公主身边除了宫人就只有那些归德郎君。他只说嫡公主年幼,小孩子喜欢热闹,建议皇帝多找些人来陪女儿。
李治一琢磨,也是。
好像这一年来,女儿除了差使差使就只剩下差使了。没领宫务之前还好些,还抽出空儿去庄子上玩了一个月,还结交了几个玩伴。可是接手了宫务之后呢?
李治算了算,好像女儿身边来来去去的都是大人,最年轻的也是狄仁杰这种,二十五岁的公主府正式官员。
也难怪这一年来,女儿的变化这么大,跟个小老太一样!
当年自己养在太宗皇帝跟前,身边还有晋阳、城阳、衡山三个妹妹,上头的两个同胞哥哥背地里争斗不休,可对他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却很好。可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跟那些庶出的兄弟们没什么往来。
嫡庶有别,
这四个字可不是说说的。
可想想自己女儿,她有什么?除了老老实实地呆在甘露殿,左右竟然是连一个年龄相近身份相当的人都没有,更别说连掩饰都不屑的义阳了。
李治便道:“那个王处骞如何?”
怎么也是出现在女儿身边唯一的一个还未成丁的少年郎,李治会注意到也是理所当然的。
李义府道:“陛下,王郎君虽然年幼,可论学问,不愧是太原王氏一族本代少年郎君中的佼佼者。更何况王郎君对公主殿下的事情事事上心。臣听说,这次的事情,还是王郎君亲自出面游说太原王氏一族。”
李治一听,立刻皱起了眉头。
坏话,李义府是一个字都没有说,可是听在李治的耳朵里面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总之就是怎么听怎么不对。
因为按照常理,太原王氏一族已经出了一位皇后,哪怕只是旁系,那也是太原王氏一族的女子。既然太原王氏一族已经出了一位皇后了,他们完全不必要再送一位女子入宫。可以说,当初李治下令拣择妃嫔入宫的时候根本就没指望过太原王氏。反而把希望寄予了范阳卢氏等混得不如太原王氏的世家以及那些二流世家。
可谁承想,太原王氏还真的送来了一位宗族嫡支的女郎?
然后,太原王氏一族自己就分成了两派!
这位王氏女郎刚入宫的时候,李治是高兴,可是现在想来,却是胆战心惊好不好?
太原王氏已经出了一位皇后,他们还愿意牺牲一位宗族嫡支的女郎,唯一的可能就只有他们的图谋更大。可是连皇后都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那还有什么能满足他们的胃口?
李治皱着眉头道:“这个王五郎心悦荥阳?”
“据说是如此。臣还听说……”
“听说什么?”
“公主殿下监国的消息传开,臣听说,王五郎曾经喝得酩酊大醉,还跟左右哭道‘这不是我的殿下,这不是……’。”
李治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
在这个世人皆以五姓的家门高于皇家的年代,李治就是一个异类。因为他认为,皇帝就是天子,皇帝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自然,皇家才是苍穹之下第一家族。哪怕世人对唐太宗李世民让人编撰的《氏族志》不屑一顾,李治却是对之信之不疑。
因此,换了别人,看到自己的女儿被太原王氏宗族嫡支的郎君如此惦记的时候,肯定是老怀大慰、放声大笑,可到了李治这里,只有不爽。
我闺女才多大啊?你就惦记上了!
再一想王处骞哭诉的内容,李治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见目的达到,李义府立刻就告辞了。李治也没挽留,他心中有太多疑惑,需要好好琢磨一番。
且说另一边,李如意从甘露殿下来回到立正殿就看到狄仁杰和张柬之两人在东宫等候多时了。
“原来是狄舍人与张舍人。如何,宣徽府那边可齐全了。”
宣徽府毕竟是一个新成立的衙门,加上又是替皇帝打理私产的,因此跟别处不同。宣徽府舍人已经是这个新衙门的最高长官了——虽然宣徽府的舍人一开始就有两位。
“劳公主殿下动问,宣徽府一切都好。臣等是来谢殿下举荐之恩的。”
固然他们是令狐德棻举荐之后才做了荥阳公主府的属官的,可是他们变成直属于皇帝的官员,却是因为李如意,应有的礼节,他们可不能忘。
张柬之也道:“另外,这是臣等为公主殿下挑选的新属官。”
原先的荥阳公主府属官大多数都调去了宣徽府,作为曾经的荥阳公主府最高长官,狄仁杰和张柬之两个在就任新职之前有这个义务向李如意推荐接替自己的人。
李如意把本章接过来一看,只见迎头就是两个名字,一个是郝处俊,一个是王德真。
这个郝处俊,李如意还有些印象,因为史书上说,他行事周到,以至于武后拉拢他不行,构陷他也不行,最后只能将他闲置在太子少保这个位置上,却不能对他多做什么。可是王德真这个名字,李如意就抓瞎了。
“请问这个王德真,他可是出自太原王氏?”
“殿下,天下王姓皆出太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若是殿下想问的是其他,臣能说,可用。”
天下王姓出太原,跟这句话齐名的,就是那句天下李姓出陇西。当年李唐就是靠着这一句攀附上陇西李氏的,可实际上,细究世家谱,李唐最多也只能跟赵郡李氏扯上关系,跟陇西李氏这样的高门大族,关系远着去了。
当年天下李姓出陇西让李唐攀扯上了陇西李氏,却也让李唐多年来一直被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