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第34章政事解决,大臣们都退出……
第34章第34章政事解决,大臣们都退出……
政事解决,大臣们都退出去了,李治这才有功夫跟李如意闲话。直到此时,李治才想起来,他把女儿叫上太极殿其实就是想跟大臣们炫一下自己的女儿,表示一下自己的女儿很聪明很能干不愧是自己一手养出来的,然后想当众表扬一下女儿,给女儿一点赏赐什么的。
可结果呢?
真是一个大惊吓!
李治表示,设立御前待诏这个结果真的是太令他意外,也太让他惊喜了!
可是意外惊喜之余,李治却是高兴的。因为在他的皇权和长孙无忌急速膨胀的相权之间,他赢了一场。
要知道在今天之前他跟长孙无忌之间多是以退让为主。小事情长孙无忌会退让,因为无关大局,可遇到大事基本上都是李治退让。想到国家大权掌握在长孙无忌的手里,而自己这个皇帝竟然只能管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李治就觉得糟心。
因此,今天在军国大事上能得到军方的支持,这令李治格外高兴,更别说设立的御前待诏让李治拥有了独立于长孙无忌和相权之外的智囊团,这对于李治来说,又是一个大胜利。
在大事上得到了双重的胜利,外加未来可以期许的变化,让李治的心情明媚了很多,自然,这言语上也放松了许多:
“你舅公也真是的!如今越发连你也不如了!”
语气中,充满了骄傲,以女为傲。
李如意笑道:“看耶耶说的!哪里是舅公不如女儿!分明是舅公忙于国事生恐有不周到的地方泡泡就是忽然有事出了预料乱了舅公的步调。哪里就是舅公的不是了呢?”
“哦?你这样说,可是心有所得?”
“是啊。这些日子,女儿代领着宫务,事事小心,生怕有什么事情落了不是,给耶耶添了麻烦。若是有什么事情超过了女儿的预估而且还是忽然暴出来的,女儿也会焦躁不安呢。”
“你会这么说,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你母后吗?”
李治立刻想到了早上力士跟他报告的事。
“是的。虽然已经猜到母后身边有人喜欢给母后出馊主意,可是真正听说母后想收三弟为养子的时候,女儿还是暴跳如雷。杨美人还没死呢!”
建议皇后收杞王为养子,接下来的一步,自然就是在大朝会上提议立储。
不是李如意说,真要到了那一步,李治不废后都不行了。
皇后和储君都是依附与皇帝而存在的,若是皇后和储君能协助皇帝稳固皇权,李治当然高兴。可若是这个皇后喜欢挖皇帝的墙脚,甚至立储君也是为了自己为了外戚而不是为了巩固皇权乃至是这个皇后跟储君联合起来威胁皇权,那李治还能容得下他们?
就是不用史书做备案,光靠李如意上辈子的公主生涯的经验,她都敢这样说:
——如果王皇后真的把庶出皇子收为养子并且要求立储,那她真的距离死期不远了。
因为任何一个皇帝都容不下她!
李治也在心中叫了一声果然。
他曾经期盼过自己的发妻不会如此愚蠢,他也曾经恐惧过听到这样的声音,可是现在,当这种话从女儿的嘴里出来的时候,李治的心中有一种石头终于落地的感觉。
终于来了。
只见李治沉默了片刻,道:“如意,你是如何跟你母后说的?”
李如意连忙如此如此,把自己跟王皇后之间的对答复述给李治听,又道:“……这一次,女儿是压制下去了,不过,女儿看着,母后有些想法怕是拗不过来了。若是再有个人在母后身边嘀咕一两声,母后一准又会犯蠢。所以,女儿觉得,找个借口,或者是为了五弟,或者是为了武才人腹中的皇嗣祈福,把宫中那些上了年纪的女官、宫女都放出去,顺便把母后身边的人也换一拨,令挑了好的上来使。父皇,您看如何?”
有好一会儿,李治都没有说话。
“父皇?耶耶?”
李治这才反应过来,道:“可是这些人放出去了,宫里人手不够怎么办?”
李如意道:“这个女儿也想过了。父皇,您看,从灞上挑选十三四岁、学过规矩的女孩子如何?进宫之后一边学继续学规矩一边做事。等到二十五岁的时候出宫再走官媒,嫁与边关将士为妻。日后宫中,除了没入宫廷为奴的罪人之后,清白人家出生的宫女就不留到二十五岁上了。此外,也立下规矩,罪奴只在暴室那边做粗活,不让她们进入后妃的寝区,更不用她们来甘露殿这边乃至是太极殿上伺候。您看这样如何?”
李治道:“也好。不过,如今宫里有许多上了年纪的宫女。”
“父皇请放心。这些宫女好歹也是为皇家劳碌了一声,女儿不会让她们没有结果的。女儿也想过了,三十二岁以上的宫女、女官,除非是自己申请出宫,否则,女儿也不勉强她们。”
三十二岁以下的女人出了宫,还有可能嫁人,并拥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儿女。可三十二岁往上的女人,还想着嫁人生子,这个可能性就很小了。所以,若是这些宫女不想出宫,李如意也不介意继续养着她们。
李治点了点头,道:“如此,你让王力士写个条陈上来吧。”
“是,父皇。”
“如意啊,耶耶问你,关于后权和储君,你是如何看待的。”
果然问了!
李如意心中叹息,口中却道:“父皇,这事儿,女儿并不是很懂。不过,史书女儿却是读过的。昭明太子处处都好,可是他为何会见弃于梁武帝?这个问题,女儿曾经问过左右,左右都不敢答。倒是王承宗王郎君却直白地告诉女儿:皇后的后权也好,储君的储位也罢,都是对皇权的补充。昭明太子并没有不是,反而处处贤能,因此,他才会见弃于梁武,因为他这个储君已经威胁到了梁武的皇权。”
“王郎君竟然跟你说这个?”
“是的。只是偶然吃水蜘蛛尝桂花酒的时候说起。”
“那么,换成是你,你会如何处理你母后,还有随之而来的立储呢?”
话出了口,李治方觉得不对。
他怎么问起女儿来了!还是这个问题!问的还是自己年仅八岁的女儿!
都怪女儿表现太好,让他忽略了女儿的年纪。
李如意答道:“那天听了王郎君的话之后,女儿也琢磨了好些日子。母后并不聪明,也不适合如今大唐对皇后的要求,偏偏母后的耳根子又软,容易被人牵着走。父皇就是现在忍了,将来终有一天会忍受不了的。所以女儿想过,可以效仿当年汉武帝待陈阿娇。不是要重启永安宫工程了么?等永安宫修好了,女儿跟着耶耶去永安宫那边住,朝会也挪到那边。至于母后,就让她留在太极宫中,礼遇不变,但是,让母后远离权利中心,削减她对朝政的影响,这些都是必须的。这样,父皇跟母后之间的冲突就会减少。至于储君……王郎君说过,储君对于皇权来说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它会是皇权的有利支柱,用得不好,它就会威胁到皇权。更别说,父皇的性格温和,若是将来的储君强势,岂不是又一个昭明太子?可若是储君的性格过于绵软,固然不会威胁到皇权,可若是因为性格过于绵软而压制不了大臣,最后大权旁落,导致这世界上又出一个隋文帝呢?”
“那么,你可想到了解决之道?”
“耶耶!怎么能说是解决之道呢?只是女儿的一点小见识罢了。耶耶若是觉得可行,采纳一二也是不妨的。若是女儿说得不好,女儿还担心耶耶会生气呢。”
李治连忙再三保证自己不会生气,才听李如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