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102章以李义府为使节深入吐…… - 女帝 - 无法忘记的遗憾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女帝 >

第102章第102章以李义府为使节深入吐……

第102章第102章以李义府为使节深入吐……

以李义府为使节深入吐蕃探望文成公主这么重要的事情,李如意怎么可能不告知李治?第二天稍晚一些时候,李如意就将此事告知李治,李治没有接口,而是道:

“荥阳以为李义府如何。”

“看着,倒是一位耿直坦荡的。”

李治立刻注意到了女儿的停顿。

他笑了。

“好吧,宣李义府。另外,荥阳,关于你的诸位妃母,你可有建议。”

李如意当时就是一愣:“诸位妃母?”

“是的。让她们在宫中无所事事也不是办法,你可有什么建议。”

唐宫跟后来的宫廷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八百年后的明庭还是后来的清廷,宫妃终究不过是皇帝的女人的头衔,她们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讨好皇帝,以生育工具的身份而存在。

而唐宫里面,宫妃们日常的主要角色从来就不是生育工具。就好比武媚当年在太宗皇帝跟前做才人的时候,负责的就是端茶倒水外加做一些跑腿的活计。当然,她也有可能触摸到本章之类的,但是,真正帮助唐太宗处理文件的,有中书舍人,有东台舍人,还有给事中们,根本就轮不到武媚。武媚做的就是端茶递水之类跑腿的活计。

这是因为唐宫里面的宦官并不是很多。

唐宫不是明廷,明朝灭亡的时候留给满清的是十万太监,可在唐宫,宦官又被称为刑余之人,也就是犯了大罪而罪过又不致死的罪人和罪人之后,才会入宫做宦官。

想贞观年间,最少的时候全年的死刑犯也才二十来人,加上均田令之故使得百姓根本就不需要阉割自己只求入宫换口饭吃。诸多的原因,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唐宫里的宦官人数很少,也就少少的几处殿阁里使役的是宦官,而宫廷大多是地方使唤的都是女人。当年武媚在唐太宗跟前的时候就属于这一类。

下面的才人尚且如此,更别说上位宫妃了。

宫妃也拥有上书皇帝、参与朝政的权力,李治可以一年两年地把这些宫妃们隔离与政治之外,但是他不能永远地把这些女人隔离与政治之外。

这会引来世家的不满。

李如意道:“诸位妃母入宫已有一年,性情、行事,我们都看在眼里。父皇愿意让诸位妃母帮忙负担些,女儿也是极愿意的。不过,女儿年纪小,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什么好的差使。纺织已经放开了手,让世家参与进来了,红苕关系到天下众生的温饱,也不适合让诸位母妃上手。一时半会儿,女儿也想不到别的折子。若是说女儿的心愿,无非是吃好睡好,不止是女儿自己,女儿也希望天下百姓一样吃饱、吃好。父皇,若是您没有意见,那女儿就让诸位妃母帮女儿编写食单了。”

李治屑:“行,就让你的妃母们帮你做这个。”

只要让这些女人有事可做,而且摊子铺得开、铺得大,看着体面,能堵得住世家和世人的嘴,这就够了。

“是,女儿知道怎么做了。谢父皇。”

说话间,李义府已经来了。

李治就道:“李义府,听说你请愿出使吐蕃。”

“是的,陛下。”

“不愧是李义府。吐蕃倚仗天险,实乃我李唐跗骨之蛆,也是朕心头大患。关于这一点,荥阳已经做了周详的安排。”

李治对女儿点点头,示意女儿说得更加明白一点。

李如意就道:“李舍人,上次本宫跟你说过,需要一个人探望文成姑姑,顺便了解吐蕃实情,你可记得?”

“是,殿下,臣记得。”

“那么你可记得,本宫也说过,要步步把吐蕃逼入绝境?”

“是,殿下。”

“那你可有补充?”

李义府道:“昨日臣回去之后,也琢磨了一番。吐蕃现任赞普芒松芒赞年幼,国事多握于大相禄东赞之手。固然禄东赞精明强干,可是他终究不是赞普。此其一。其二,就是吐蕃先赞普松赞干布在位之初,也为境内诸部落势力所苦。哪怕松赞干布权术过人,经过几十年的整合,吐蕃已经成了全新的国家,而不再是过去的部落联盟形式。但是!代表着旧部落势力的旧贵族依旧存在。这些人,或者可用。”

李如意和李治交换了眼色,父女二人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果然是李义府,表面上耿直坦荡,实际上心机过人。

李治道:“这也是朕今日宣你来的目的,朕希望你此番入藏,明面上探望文成公主,交好吐蕃,实际上却是为下面的人护航。”

“下面的人?”

“是的。”李如意道,“本宫早就已经派遣商队入藏,名义上是收购各种吐蕃的稀罕物,而实际上,却是利用世人的逐利之心彻底破坏吐蕃的粮食收成。你可明白?”

你可明白?

当然明白!

李如意当然说得非常清楚了。

国无粮则不稳。

没有粮食,任何一个国家都上不了天。如果吐蕃从此粮食步步减产,吐蕃对大唐的威胁自然就迎刃而解。

李义府立刻欠身:“臣明白。”

李治道:“一切走上正轨之后,你就可以回来了。”

跟李义府这样,外表卖相极好,看着耿直坦荡,可是论心眼,朝堂之上能玩的过他的人,真心不多,这么一个人,李治还真心不想把他浪费在雪域高原之上,以后他用到对方的地方多着呢。

李义府大喜,连忙拜谢:

“是!臣,谢陛下。”

李义府退下之后,李治就对女儿道:“荥阳,你派遣了几支商队入藏?”

完全没有意外李如意竟然还派遣了人入藏。

“一共三支商队。只要这些人能带回足够的利润,大唐的商人会追随着他们的脚步进入吐蕃。迟早有一天,吐蕃境内所有人的口粮都会依赖大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