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第140章王皇后来得突然,去得…… - 女帝 - 无法忘记的遗憾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女帝 >

第140章第140章王皇后来得突然,去得……

第140章第140章王皇后来得突然,去得……

王皇后来得突然,去得也迅速,在李如意反应回来之前,她就回延嘉殿去了。徒留李如意一人,在丽正殿呆坐大半天,直到掌灯时分,宫人小声提醒,她才发现时间不早了。

李如意把赵力士和王力士叫到了跟前,道:“你们会不会以为本宫很天真。”

以为自己能全身而退什么的。

王力士道:“殿下,臣是太宗皇帝旧人,关于左武卫将军一事,也略有耳闻。”

“你是说,确有其事?”

王力士没有回答,但是他微微点了点头。

赵力士道:“殿下就真的没有想过更进一步吗?”

李如意道:“那个位置有什么好的?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迟,一年到头都不得闲,更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吃自己想吃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什么趣儿?”

赵力士迟疑了一下,小声道:“殿下就没有想过,帝王的极乐之乐吗?”

极乐之乐,他说得极轻,好像怕被人听见一般。

也对,这本来就不适合被人听见。

李如意道:“帝王的极乐之乐,无非是大权在握。对于本宫来说,掌控天下所有的人实在是太麻烦了,后患又多,劳心劳力还累人。比起这种的极乐之乐,本宫更希望大唐能成为更加自由、强大、更具有包容性的人间乐土。王道更需霸道辅。文治本宫不会软,武功,本宫也不会软,两只手都要硬,两样都要抓。”

深吸一口气,李如意道:“不错,眼下本宫需要做的,不是加强自己手中的权力,而是礼让皇权。”

李治才是大唐帝国的君王,李如意不过是监国公主而已。君臣秩序绝对不能乱。

李如意吩咐道:“到了本宫如今的地步,最重要的不是炫耀自己的权势,而是克己。你们知道应该怎么做吧?”

“喏。”

赵力士和王力士对视一眼,深深地埋下了头。

当然,今天的事儿,他们会一一上报甘露殿。

得到报告的李治沉默许久,方才幽幽吐出两个字:“克己吗?”

荥阳,你能做到吗?

父皇原本以为,舅父倒下之后,就是你我父女分道扬镳之日。你,早就有了准备吗?父皇在你心中,真的比权势还重要?

还有太原王氏,你们到底要做什么?

太原王氏要做什么,李治很快就知道了。

因为很快,枢密院有人提起来,说回鹘作难,也许会送信给吐蕃、西突厥和西域各族,所以,固然现在西域有苏定方镇守,可是这位到底不是积年老将,不足以压制吐蕃,建议把程知节调到当年李道宗镇守的吐蕃和大唐的边境重镇去。

这样的请求,李治当然不能反对。

因为被动防御怎么比得上积极防御?

作为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又不是几百年后的宋代君王。

程知节离开长安没多久,长安就有人告发长孙无忌谋反了!还有名有姓地提到了帮凶,某位李姓监察御史。

其实在贞观二十三年,李治登基之初,曾有洛阳百姓李弘泰诬告长孙无忌谋反,那个时候,唐太宗刚刚驾崩,李治还没来得及改元,处处依赖长孙无忌,而长孙无忌又因为是李治的舅舅,正在风头最胜的时候,这个李弘泰的下场自然是被处斩——连审问都没有,直接定性为诬告。

可是现在呢?

李治明知道这是太原王氏送上来的刀,可是长孙无忌的权势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他这一次跟上一次一样的话,那么李道宗的事情还会重演。

李治能允许皇室谋反案这样的事情重演吗?

当然不能。

所以,李治哭泣着道:“舅舅有大功于朝廷,朕于心何忍?”

许敬宗就以汉文帝杀舅父薄昭、汉武帝杀舅父田蚡为例,申明这两位依旧是千古名君。

其实朝堂上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要知道,长孙无忌构陷李道宗捏造皇室谋反案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了李治的死敌了。李治怎么可能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原本还在为小公主夭折案扫尾的三司官员不得不停下手里所有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桩案子里。

李治还派出了中书令许敬宗和侍中表示重视。

无论他表现得如何伤心,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根本就没有召长孙无忌入宫,更别说让长孙无忌自辩之类的。

褚遂良本来要闯甘露殿的,可是很不幸,他偶感风寒,全身发热,因为他的情况很不对,宫中一度以为闹了瘟疫,褚宝林甚至特特求了恩旨,亲自照顾父亲。

因为这场“瘟疫”,李治退避九成宫,到李如意的十岁生日将近的时候,案子也结了,长孙无忌被削去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他的儿子都被罢官除名,流放岭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