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126章长孙无忌立刻接口道:…… - 女帝 - 无法忘记的遗憾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女帝 >

第126章第126章长孙无忌立刻接口道:……

第126章第126章长孙无忌立刻接口道:……

长孙无忌立刻接口道:“公主此言差矣。既然王舍人能从海外归来,自然,日后能归来之人只怕会越来越多。”

许敬宗便道:“诶~!太尉难道不曾听说过吗?有道是在家百日好出门一时难。当年琅琊王氏匆忙出逃本来就准备不齐全,到了外面又处处艰难,不得不辗转各地。后来听说华夏一统,举家归来的途中又数度遭遇暴风雨。太尉以为归德郎君归来者甚众,可下官却以为,前隋的水殿龙舟那般气派,隋炀帝也没有想过从水路攻打高句丽,更别说华夏沿海多暴风雨。王中书,听闻你们是十一学府通力合作,这才得以回返华夏,此事当真?”

王承宗答道:“是的,中书令,确实如此。”

言下之意,因为隔着茫茫大海,他们当年出逃的时候就不容易,如今归来就更加不容易了。他们这些人能通力合作,最后回来千余人,可是后面就未必能组织得起这么多人。

想到这个时代的航海水平,长孙无忌不说话了。

这个时代的大海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不友好了,华夏沿海更是台风肆虐,也许中原的船从渤海、东海出发还没有走出南海,就会遭遇暴风雨导致船毁人亡。

将作监大匠阎立德也道:“下官也听说过,莫说更远的地方,就说大唐到倭国也十分不易,因此倭国使臣数百年不曾与大唐往来,反而跟百济往来频繁,以致于连倭国的王子王女在宫廷中都以学习百济语为荣。”

褚遂良一听,追问道:“竟有此事?倭国的王子王女在倭国宫廷之中说百济语?”

王承宗道:“确有此事。这是下官出任中书舍人之前亲自送到公主府的情报。倭国与中原隔着茫茫大海,海上时有暴风雨,加上三百年来,中原内乱不止,王朝更叠频繁,因此倭国在隋炀帝之前已经有一百五十年未曾往中土派遣使节。而三韩与倭国隔着近海,百济跟倭国之间又隔着新罗,因此两国的关系甚好。”

“原来如此。”褚遂良道。

长孙无忌却道:“臣请问公主殿下,除了倭国如今多使用汉式的鱼鳞甲之外,公主还得到了什么样的情报?”

李如意道:“太尉,这里是问心斋,不是枢密院。”

你也不是枢密院的官员。

“还请殿下为臣解惑,臣也好让政事堂配合。”

李如意看了看李治,方道:“倭国虽然有鱼鳞甲,但是,也只有王公贵族能使用鱼鳞甲,下面的士卒甚至连像样的武器都没有,只能以削尖了的竹竿为武器。倭国没有职业军人,一旦发动倾国之战,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征兵期……”

“这些,老臣已经都知道了。”

“那么,就说说倭国的内政吧。请问,太尉有兴趣吗?”

“当然,臣洗耳恭听。”

“这要从倭国有名的两大家族说起。倭国曾经有两大家族分庭抗礼,一个是物部氏,一个是苏我氏。因为苏我氏的领地靠近百济,因此得到了百济传过去的各种技术,实力大增。他们不但除掉了物部氏,还让倭国国主成了傀儡。一旦倭国的国主不听话,他们就干脆杀掉,扶持了太后做天皇。”

“太后?”

“倭国的传统之一,只有同一个母亲肚子爬出来的兄妹结婚才是□□!倭国传统之二,倭国自古就有异母兄妹、异母姐弟结婚以保证血统纯净的传统。倭国女国主推古,就是国主钦明的女儿,唤作额田部,嫁与异母兄长敏达为妻。国主敏达过世之后,新国主不满苏我氏把持朝政宣称迟早要清楚掉苏我氏,苏我氏之后暗杀了这位国主,又觉得哪怕立了孩童为国主,孩童也会有长大的一天,因此把太后额田部推上了王座。推古继位之后,立储君圣德太子,让圣德太子与苏我氏相抗衡。怎奈圣德太子先一步辞世,导致储位空悬。苏我氏乘机发难,逼死圣德太子子孙,另立国主舒明。舒明的第二任正妃宝女王在舒明过世之后跟苏我氏达成协议,在苏我氏的拥护下成为新国主皇极,而苏我氏再度显达起来,甚至把宅邸建得比王宫还高。”

别的也就算了,听得苏我氏的宅邸建得比王宫还高,下面的群臣立刻议论纷纷起来。

许敬宗立刻道:“这是绝好的机会啊!可惜了!”

他听出了李如意的话外之音。

“不可惜,这都过去了。因为早在新罗女王登基的两年之前,倭国国主皇极的儿子就趁着百济和新罗的使节拜访皇极的时候发动了刺客,刺杀了苏我一族的族长。”

“竟有此事?结果呢?”褚遂良追问道。

“权倾倭国的苏我氏家族烟消云散,国主皇极退位,让位给了同母弟弟,也就是国主孝德。”

在场的都是官场的老狐貍,虽然不知道倭国的风俗人情到底是一回事儿,却也知道,如果皇极不退位,或者登基的是那位刺杀大臣的王子,那么倭国肯定会内乱。而让胞弟上位,国内的权贵又会为了争权夺势而争斗不休,皇极母子的危机自然迎刃而解。

褚遂良道:“孝德?便是如今的倭国国主?”

“对。虽然孝德名为国主,可实际上权力依旧掌握在皇极之子的手中。这位王子把他的舅父架空到了把孝德的王后、子女和臣子全部带去了新都城的地步。”

褚遂良都傻眼了。

这,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呀?

高履行道:“这,这怎么可能?”

“如何不可能?能把权倾倭国百余年的苏我氏连根拔起,这样的王子,岂是易与之辈?”李如意道,“根据最新的情报,倭国孝德国主身体江河日下,已经时日无多。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等孝德去世之后,皇极有可能再一次登上宝座。”

权力都在这对母子的手里,谁争得过他们?

在场的都是官场的老狐貍,自然不会只停留在这一步。倭国有这样一位王储,而大唐也有监国公主,未来,也许不仅仅是大唐跟倭国之争,也是大唐监国公主和倭国王储之间的争斗。

高履行道:“若是殿下有心连倭国一起征服,就应该乘机……”

“机会常有,但是大唐的将士不常有。昔日武王伐纣,尚知忍之一字,更何况是本宫。大唐现在既然没有准备好,就应该蛰伏不动。倭国盛产黄金,又跟大唐隔海相望。如今是不显,日后从大唐习得更优秀的冶金、造船之术,他们迟早会祸害我大唐海疆。诸位不可懈怠啊。”

长孙无忌立刻出列:“公主殿下英明。”

他都低头了,高履行等人还能如何?只能纷纷跟着称赞李如意。

从东宫出来前往中书省的路上,长孙无忌是心事重重。

高履行就追了上去,道:“太尉?您,可还好?”

长孙无忌道:“贤弟啊,你可听出来了?公主今天的这番话,是故意说给我们听啊!”

倭国的苏我家权倾朝野,结果还不是被倭国王子给除了?

他长孙无忌不也是如此,同样是外戚,同样权倾朝野,同样引起了皇帝的不满!倭国国主推出了自己的儿子,而他们大唐皇帝也一样推出了嫡公主。

另一边的韩瑗听说,立刻道:“欸~!太尉,您多虑了。倭国跟我大唐如何能一样?”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另一边,李治带着李如意来到丽正殿,等闲杂人等退下之后,他便道:

“荥阳,你很信任这些归德郎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