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122章宫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儿……
第122章第122章宫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儿……
宫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无论是李治李如意还是关陇贵族、山东世家,都盯着长孙无忌的反应。这里褚遂良一跑去长孙无忌家,那边就有人往宫里提交了密报,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相谈甚欢,还说长孙无忌亲自送褚遂良到门口,看着褚遂良上马远去了,这才回去。
李如意一拿到这份报告就愁。
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是顾命大臣,如果这两位之间有龌蹉甚至是针锋相对,那李治要收回皇权很容易,可要是这两位铁板一块好得恨不得穿一条裤子,那李治就要头痛了。原以为这次的三司会审,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会上当,可目前看来,可能性不大。
长孙无忌是老狐貍,褚遂良虽然耿直却也是官场上顶尖儿的人物,要不然也不会做到顾命大臣!显然,这样的手段,对他们两个是无效的。
更别说枢密院和宣徽府的成立,更是让长孙无忌提高了警惕。枢密院且不说,本来会成立,是因为世家想从李治手里抠出兵权,结果武将被李治都笼络了去,兵权却是一点都没有流失,还在李治手里。宣徽府更是挖了政事堂的墙脚,大事也许李治还是做不了主,很多事情李治的诏书甚至出不了门下省,可是很多小事上,李治完全可以利用宣徽府绕开长孙无忌行事。
更别说,李如意是支持李治的,她的东宫和公主府一直都是李治的左膀右臂。
现在,政事堂和宣徽府达到了一个新的平衡,可是枢密院和宣徽府的存在本身就在提醒着长孙无忌。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孙无忌岂会自乱阵脚给李治李如意机会?
压着指头数了数自己手里的筹码,李如意不得不泄气。
没错,当务之急,就是要瓦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这对搭档。长孙无忌骄横,可是褚遂良的名声却很好,有褚遂良给长孙无忌保驾护航,李治和李如意两个还真动不了长孙无忌。
也就是说,常规手段,不行,这两位绝对不会上当。
可要是非常规手段呢?
李如意沉吟片刻之后,对左右道:“请将作监大匠阎立德和将作少监阎立本过来一趟。”
将作监大匠阎立德是永安宫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只可惜年纪不小了,如今唐宫里面基本已经有了共识,知道阎立德一旦出事,他弟弟一定会接替他成为将作大匠。因此,一听李如意召见,就连东宫的内侍都吃了一惊。
“殿下,将作少监如今在灞上……”
这个内侍明显是个新人。
“无妨,让他们后日来东宫便是。”
她还要召见金子陵,顺便跟李治商量一下要不要演一场戏。
永徽四年的初夏注定了是一个多事之秋。
对于工部和将作监尤其是如此。得到监国公主的召见,阎立德阎立本兄弟是高兴的,因为这是公主殿下重视永安宫工程、信任他们的表现,可是公主的问题实在是太难回答了啊。
还有那些归德郎君们的话,更是让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二人头都大了。他们俩连着几宿都没有睡好,就怕出什么事儿,偏偏公主殿下什么都不许他们说,还要他们立下军令状!
这两日,这对苦命的兄弟俩真的是,头发大把大把的掉,就怕嫡公主出了什么事儿,把他们俩的脑袋也给赔上。
这也导致了这天的大朝会,他们是苦着脸参加的。
就跟很多地方一样,长安的初夏也是雷雨频频,太极殿被雷劈的事儿时有发生,而且还时不时地伴随着火灾。别说是当年隋炀帝在位时期,就是李治的爹李二李世民陛下在位的时候也时有发生。没到这个时候,少不了有大臣上本,说什么皇帝失德,上苍才会示警。
这种事情发生过好几遍。
隋炀帝当年是直接离开长安,先去洛阳,后去了扬州,一连许多年都不在长安,就是不想听这些大臣唧唧歪歪。
李世民呢?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什么弑兄杀弟,什么逼父亲退位,什么霸占了嫂嫂、弟媳妇,他也只能认。反正这些都是事实,更重要的是,李世民他有人望,那些臣子们说来说去也只能找出这么几个理由而已。
可是李治呢?
今年的雷雨格外大,加上宫中又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很多人心里就跟打鼓一般,因为他们知道,对于长孙无忌、褚遂良而言,这是一个很好的攻讦皇帝的机会。
尤其是今天,早上出来的时候,天上黑压压的,只要是个人都知道,今年的雷雨,怕是又是个灾害等级的,赶上宫里……今日的朝堂之上,到底是长孙无忌趁机攻击皇帝,还是皇帝趁机反咬一口,这都是未知数。
能混到参加大朝会的文武百官,除了靠着父亲的福荫得了爵位的少数几个人,其余的,哪一个不是官场上滚过来的老油条子?
这一天的朝会看似一切如常,但是太极殿的每一个角落都透露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
太极殿上,太尉长孙无忌带领着群臣迎接皇帝到来,结果一擡头:
公主呢?
长孙无忌当时就觉得很奇怪。
公主去哪里?
下面的群臣都议论纷纷。
尤其是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及其附庸的几个家族,还有那些跟太原王氏嫡系走得近的官员,都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无声地互相交换意见:
“公主殿下不舒服吗?”
“没听说啊!”
“昨儿个还好好的。听说还召见了官员呢!”
这是消息灵通的官员。
“公主殿下还不满十岁,也不到日子啊……”
这是熟悉常识、懂点儿医术的官员。
……
对于五姓七望,尤其是送女入宫的几个家族来说,嫡公主的份量甚至比皇帝还重要多了。在他们拥有自己的小皇子之前,嫡公主绝对不能有事情。
李治把这些官员的小动作都看在眼里,他转头对内侍道:“去看看公主殿下,这天气乍暖还凉,若是受了风,不是闹着玩的。”
“是。”
这内侍才应了,见李治没有别的吩咐,就小心地退下了。
李治当然不会因为女儿没有出现就停止朝会。他就道:“今日,诸位臣工可有本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