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父子暗流汹涌
过了良久,父亲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带着常年吸入木屑特有的微哑。
“小川,你过来看看这块料子。”
帅靖川凑近前去,凭借他从小耳濡目染的眼力,也能看出这是一块难得的好料。
“爸!这块料子不错啊!木质均匀,无疤无裂,色泽温润。看着是樟木的,稳定性好,适合雕坐像。”
“嗯!算你小子有眼光!”
老帅终于转过身,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沟壑。
父子二人对视时,老帅目光深深地看着儿子。
“看你心里装着高兴事?愿意跟爸说说吗?”
帅靖川笑了笑,于是将白天在凤栖湖和雕花楼的见闻,简单说了说。
老帅安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只是偶尔用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工作台的边缘。
等帅靖川说完,他重新将目光投向那尊佛像粗坯,眼神变得无比专注。
“平时要多把时间花在手艺上,几天不刻,手艺就会生疏。你虽然有天赋,但也不能偷懒。跟你差不多大的新一代木雕手艺人,有些天赋虽然不如你,但是勤能补拙。记住了,才华是可以靠后天努力训练出来的!”
“爸,我知道了,不偷懒的。对了,爸,现在科技发展了,其实雕刻过程中,有些环节可以借助机器。”
老帅猛然抬头,看着儿子,一脸不悦,但没说话。
“爸,我就打个比方吧!”帅靖川担心父亲不悦,赶紧解释。
“爸,我不是偷懒的意思,我是觉得可以先用数控雕刻机打出大型,定好基准,您再来进行细节的精雕和神韵的刻画,这样不仅能节省大量时间和体力,精度也更有保障,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对称和重复的复杂纹饰……”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老帅抬手打断了。
老帅拿出三把刀,一把是宽刃的“平口凿”。刃口宽厚,用于砍削大形,去除多余的木料,是开荒的利器。
一把是刃口略带弧度的“圆口凿”,用于挖掘凹面,塑造佛像衣纹的起伏和肌肉的轮廓。
最后一把是极其纤巧的“尖头线刻刀”,细如针尖,用于刻画最细微的发丝、眉眼和璎珞衣饰的纹样。
他将这三把刀,依次放在工作台上,与那尊佛像粗坯并排。
然后,他挽起了袖子,露出了肌肉线条依然清晰,布满了细小疤痕和陈年老茧的小臂。
“你说机器定基准?小川,你告诉我,什么是基准?”
“爸——”
“小川,雕佛不是塑泥巴,可以随意增减。雕佛,是减法。这一刀下去,就再也补不回来。所以,下刀之前,基准就在我心里,在我对这块木头的理解里,在我对佛菩萨法相的理解里。”
说完,老帅的手臂稳健地移动着。
“铛!铛!铛!”
富有节奏的敲击声连绵不绝,如同古老的打击乐。
他时而下凿狠厉,大片削砍,粗犷有力。
时而运凿轻灵,小片修整,细腻精准。
身体随着发力微微晃动,但那握凿的手却稳如磐石。
眼睛紧紧盯着刀刃与木头的接触点,仿佛能看穿木质纤维的走向。
“小川,看明白了吗?这不是机械的重复劳动,这是在用力量和经验,与木头进行最直接的对话,是在混沌中,硬生生开辟出形体。”
帅靖川屏住呼吸,他能看到父亲额角微微沁出的汗珠,能看到他小臂肌肉因为持续发力而绷紧的线条,能感受到那股全神贯注、物我两忘的气场。
粗坯的木屑纷飞如雪,一个多小时过去,佛像的坐姿、躯干、四肢的大型已然确立。
佛像去除了所有冗余,比例协调,结构准确,充满了内在的张力。
但这,依旧只是一个“坯”,没有生命。
老帅放下平口凿和木槌,长长地吐出一口浊气,仿佛将刚才消耗的精力都呼了出来。
“爸,您歇会儿吧!”
老帅没有停顿,拿起那把圆口凿。
这一次,他不再借助木槌,完全依靠手腕和手指的力量进行铲削和剔挖。
他的动作变得柔和了许多,但要求却更高。
圆口凿在他手中,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又如同外科医生手中的手术刀。
他开始处理佛像的衣纹,这才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帅靖川看见父亲的手腕微转,圆口凿顺着预想的衣纹走向轻轻推进,一层薄如蝉翼的木片被精准地铲起。一道自然流畅、富有弹性的衣褶便显现出来。
他时而在袈裟的垂落处用凿,刻画出沉重下垂的质感。
时而在手臂弯曲处运刀,表现出布料受到拉扯的紧绷感。
时而在衣缘处轻挑,雕出卷曲飘逸的灵动。
每一道衣纹的深浅、宽窄、弧度、转折,都充满了变化,绝无雷同!
它们仿佛是随着佛的动作自然形成,带着风的痕迹,带着布的质感,而不是被设定好的程序刻出来的呆板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