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仁慈有什么用呢? - 万国之国 - 九鱼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万国之国 >

第348章仁慈有什么用呢?

第348章仁慈有什么用呢?

塞萨尔倒是能够理解腓特烈一世的想法。

腓特烈一世原本就是一个妄尊自大的家伙,不过也不怪他,他的血液里几乎没有一点不尊贵的东西——他出生于施瓦本的世袭伯爵家庭,而施瓦本原先就是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根基——后来霍亨斯陶芬家族与王室联姻才得以更进一步。

而他父亲的早逝不但没能让这个家族衰败,反而凸显出了少年腓特烈的军事才能与坚韧意志,二十五岁,腓特烈成为施瓦本公爵,三十岁成为德意志国王,加冕为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罗马人民国王,随后被加冕为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而在这场圣战中,年过六旬的他从西西里出发,穿过整个小亚细亚半岛来到亚拉萨路,不但没有受到任何阻碍与鄙视,甚至还击败了突厥者的苏丹阿尔斯兰二世,哪怕阿尔斯兰二世已经是个老人了,也无法改变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曾经打下了他的都城,并且将那里劫掠一空的辉煌战绩。

这样的战绩不但可以确保他的灵魂可以升上天堂,在他犹在这个人世间的时候,罗马教会也很难对他的行为指手画脚,毕竟比起第二次东征中无功而返的康纳德三世和路易七世,他的风头可以说是一时无二。

但这样的荣光自从来到了亚拉萨路,就不由得暗淡了下来。如果亚拉萨路的国王——那个年轻的小家伙只是徒有王冠,却不曾有过什么战绩的话,腓特烈一世甚至会想要与他争夺一下十字军统帅的位置。

无奈的是,他虽然那样年轻,甚至比他的小亨利还要小一些,却也已经创造过数次如同奇迹般的胜利。

如:以数百人冲击努尔丁数万人的大营,并且在战斗中俘获了基督徒的心头大患,撒拉逊人的信仰之光,苏丹努尔丁。

又如:接到拜占庭帝国皇帝曼努埃尔一世的求援后,在陌生的战场上正面击败了突厥人的苏丹阿尔斯兰二世(是的,正与腓特烈一世击败的是同一个人),逼迫他签订了和约,虽然没有打进他的都城,但也获得了梅尔辛以及塞浦路斯作为酬劳。

更在不久前,仅仅率领着安条克,的黎波里与亚拉萨路的联军,他就击败了另一个基督徒的强敌萨拉丁,并且打下了大马士革。

虽然大马士革的易主和随后的宽容政策,让人们纷纷腹诽,这是否是另一场不为人知的媾和。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一座城市,岂不是更证明了亚拉萨路国王鲍德温四世的勇武与仁爱,毕竟,一个战无不胜的凯撒,固然是人们的期望,但如同安东尼.庇护(罗马五贤帝,以谦逊作风延续和平)这样的仁主也一样能够博得民众们的尊敬和爱戴。

这样的落差,即便腓特烈一世在亚拉萨路也受到了足够的尊重,但还是让他总有一股不服气的味儿,更何况他的年龄甚至已经超过了阿马里克一世,几乎可以做鲍德温的祖父了,又戎马倥偬了几十年,在面对年轻人的时候,总是想做出一副长辈的姿态。

而他因为之前的胜利也不免对那些撒拉逊人生出了些轻蔑的意思。

他要将自己的儿子小亨利送去做使者,并不是不爱这个儿子,而是认为,他们一旦知道了,对方是腓特烈一世的儿子和继承人,必然不敢轻忽的对待他。

而对于小亨利来说,也是一笔浓墨重彩的功绩。

但无论是鲍德温还是塞萨尔都不这么认为。当然,还有理查,理查是来参加过远征埃及的那场圣战的,他亲眼目睹过比勒拜斯如何在大火中化为一堆废墟,阿马里克一世原本可以借这场远征成为毋庸置疑的胜者,却因为功亏一篑而落到了受人嘲笑的地步。

不仅如此,他竟然不是死在战场上,死在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手中,而是死在的一个卑劣无耻的小人的阴谋中,着实叫人遗憾。但也从另外一方面说明,你永远不可以将希望寄托在敌人的道德和喜好上。

而且就伊本的表现来看,他也并不是一个品德高尚,正直宽容的人。

如果说怎么处理俘虏是他自己的事情,那么他苛刻地对待自己贞洁的妻子,只因为觉着她的名誉可能超过了自己,就可以看出他的心胸是如何的狭隘。

如今他的妻子和最重要的人质已经脱离了他的掌控。在四处搜索无果的状况下,他的心中必定燃烧着旺盛的怒火,将要与他谈判的使者必然首当其冲,腓特烈一世的决定确实有些不明智。

腓力二世始终站在一旁不发一言,不过在见到塞萨尔的时候,他倒是眼睛一亮——理查对他的蔑视也不是毫无理由的,但他很清楚,他在体力和恩惠上都占不到优势,尤其在面对这两头庞然巨物的时候,他们若是吵到失去理智,一挥手就很有可能把他打得鼻青脸肿……

要知道,腓力二世现在大约等于0.5个洛伦兹……可能还得搭上点添头……

在感觉到帐篷都在因为他们的咆哮而颤抖时,他甚至想要出去避一避,现在可不用了。

腓力二世松了口气,就见到塞萨尔走到了腓特烈一世与理查之间,腓特烈一世当然也听说过这个年轻人——虽然起初都是一些不好的传闻。现在亲眼见过,亲耳听过,与这个年轻人有所接触后,腓特烈一世马上转变了心意。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侍从和臣子,塞萨尔真是做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

“这件事情没什么可争执的,”塞萨尔说:“如果要向大马士革派出使者,除了我还能有谁呢?”这句话说得鲍德温都为之蹙眉,理查更是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你又何必去冒这个险?如果他们真想要求饶,现在就可以打开城门,跪在地上。恭敬地请我们进入。

既然没有,那就是决定要与我们死战,派什么使者——哪怕是他们的先知都不会有什么改变。”

理查说的也对,但塞萨尔有着他的想法,“城中大约还有四五千个基督徒,”他低声说:“伊本已经决定将他们在开战之时全部杀死。我想要试一试,是否能够把他们救出来?”

腓特烈一世的脸上浮现出了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

你要说在欧罗巴,哪个君王不曾有过仁慈的美名呢,就算是他领地上的那些红衣亲王与罗马的教皇对他恨得咬牙切齿,但在见了他的时候,还不需要一套套的好话往上说?

那些垂低在他面前的头颅,更是不敢发出一点叫他不悦的声音,而他所见到的贵族、官员也多的是用仁慈来标榜自己,为自己打造个好名声的,但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想要借此谋夺权力,又或是为了获得某位贵妇人的好感,又或是更长远——为了自己能够升上天堂。

但塞萨尔这么做,腓特烈一世这看不到半点好处。

“我这样做也是有原因。”塞萨尔耐心的解释道。“或许您还不知道我曾经在大马士革外救了萨拉丁的姐姐,也是霍姆斯总督伊本的妻子。”说到这里,他甚至有些微微的脸红,毕竟始作俑者也是个十字军骑士。虽然他可以说是一匹害群之马,但他确实受到了纵容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对于塞萨尔来说,他援救的不单单是一个无辜的女性,还是那份方才签订完毕,墨水未干的合约。一旦萨拉丁的姐姐在他们的领地上出了事,无论萨拉丁愿不愿意,都必须和他立即开战,否则的话,别说是将来的将领和民众,就连现在的臣属都会纷纷远离他而去。

在撒拉逊人的世界中,女人的贞洁完全等同于其男性亲属的荣誉,这份荣誉值得用性命去换,她的父亲、丈夫、兄弟都必须感谢塞萨尔。

这一点,在基督徒的文化中事实上也有体现。譬如威廉马歇尔,威廉在理查与他父亲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的战争中,因为曾受过埃莉诺王后的恩惠而毅然决然的站到了理查这一边,这让亨利二世十分愤怒。

即便如此,他也不曾剥夺落在威廉马歇尔身上的官职和爵位。

而撒拉逊人则更加看重恩情与回报,这可能与他们曾经是游牧民族有关,在茫茫的荒野与沙漠之中。如果鼓励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话,这个族群只怕还不等基督徒来到这里,就要自我灭绝了。

“我可能会被拒绝,也有可能被驱逐出来。但至少我的性命是无需担忧的。”塞萨尔并未说错,只是理查的脸上依然带着一些不甘心的神色,“只是些平民而已。”他咕哝道,也知道自己无法扭转塞萨尔的想法。

——————

伊本当然不会感到高兴,埃米纳的拒绝和逃离无疑是狠狠打在他脸上的一记耳光。

他并不怀疑埃米纳的忠贞(但不妨碍用来大做文章),毕竟对于埃米纳来说,当时最好的选择是留在萨拉丁的身边,等待尘埃落定,即便萨拉丁砍下了伊本的头颅,埃米纳作为苏丹的姐姐依然可以获得一桩称心如意的好婚事,她的子女也可以得到妥当的安排,唯一一个可能受苦遭祸的就只有伊本。

但她还是在萨拉丁的反对下回到了霍姆斯。

但伊本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想要更多,在被埃米纳拒绝后,他便恼羞成怒,声称要用她的不贞来惩罚她和萨拉丁。

但这只是恐吓而已,他不会那么做,毕竟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桩耻辱,只是叫他耿耿于怀的,是他隐约感觉到,埃米纳的逃离并不只是出自于对死亡的恐惧,更有可能是对他的……厌恶。

一个妻子厌恶自己的丈夫,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但它就这样真实的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更叫他难以启齿的是埃米纳对他的爱和如今的恨,或者更正确的来说轻蔑,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一点虚假。

埃米纳当时抛却了身为苏丹姐姐的荣耀而回到他身边,是因为她爱他。而在发现他的无能和虚伪后,她又就毫不犹豫的离开了,就和回到他身边时一样坚决,就让他无来由的沮丧起来。

他甚至不再召唤女人到身边服侍,因为他怕从那些眼睛中看出与埃米纳一致的漠然和嘲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