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中国好人传(2016年卷)(上)》(6) - 中国好人传·2016年卷 - 中央文明办中国文明网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第六章《中国好人传(2016年卷)(上)》(6)

◎袁萌袁萌,1969年生,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人。1993年毕业于陕西省中医学院,1999年取得执业医师、中药师资格。心系贫困,回报社会,8年如一日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致敬词

一个企业家,始终坚持低价惠民、捐资为民、舍资益民的经营理念,诚信为本经营药店,慷慨解囊回馈社会,真情暖人间,真爱撼山河。

在多年的经营中,岳淑莲始终遵循“顾客满意我荣耀”的宗旨和“用户是企业的上帝,信誉是企业的生命,质量是发展的根本”的行为准则。在“水货手机”超级暴利的时代,她毅然决然与正规外贸品牌手机商合作,严格恪守“正牌正品、假一赔十”的经营理念,严把产品进货关、质量关、销售关、服务关,在客户群中赢得了“正品公司”“平价公司”的美誉。正是靠着诚信经营,成就了今天70多家卖场、20多个专卖店、3个售后维修中心、1个客户服务中心、1000余家合作经销商,年营业额5亿元的企业规模。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她还带领员工,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多年来为五保户住房爱心工程、农村老人光彩幸福院建设及阳光助学、抗震救灾等爱心活动捐钱捐物达200多万元,解决千余人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她始终将诚信为本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创立“员工困难救助基金”,先后资助困难员工10多万元;推出“孝行天下,大爱无疆”

活动,设立“孝心基金”“教育成长基金”,累计为千余员工支出培训费200多万元;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实习基地”,为见习生发放生活补贴10万余元,实现了“造福社会、回报国家”的创业初衷。

(甘肃省文明办供稿)

◎岳淑莲

岳淑莲,1964年生,兰州悦达通讯有限公司董事长。创业至今30年,是诚信让她改变了命运,开辟了实现梦想的通道,是诚信将农家女塑造成今天的企业家。

致敬词

30年来,她恪守“悦人达己、悦己达人”的双赢原则,视顾客为上帝,视员工为亲人,用企业家的真诚情怀诠释“悦人达天下”的大爱!

275

成为110接警员以来,高艳艳牢牢记着:“110是老百姓的救命线,是群众信任的保护神,咱们接警员的一言一行代表的是党和政府、代表着整个首都公安。”

2004年年底的一个深夜,一个外地口音的男孩咨询若是有人偷了东西会在监狱待多少年。说话吞吐、半夜用路边的公用电话打110电话问这个问题,高艳艳感觉这个男孩有心事,有些异常。她便拉家常式地和这个男孩聊起来,用她的热情和真诚触动了男孩。他告诉高艳艳自己在一家烟酒店打工,趁老板不在家,夜里偷拿了店里1000多块钱和两条香烟,又怕警察抓住所以打110询问。高艳艳继续安慰劝导,最后这个男孩哭着说:“姐,你派警察来把我抓走吧,我不想当逃犯!”其实高艳艳早已派警到装机地址去找这个男孩,只是在派警记录中她记下了“自首”二字。

2007年5月中旬,一远郊女孩瑶瑶因家庭矛盾打110称想跳河自杀,高艳艳接到电话后苦口婆心地劝慰她,经过40多分钟的劝说,高艳艳的真诚与认真最终打动了她。瑶瑶说自己在顺义和朝阳两区交界的孙河大桥附近,已经割腕怕是来不及了。高艳艳坚定地说:“来得及,我们会救你。”她立刻电台布警,一个多小时后民警在孙河大桥北侧小树林里将已经昏迷的瑶瑶找到,及时将她送往医院。高艳艳又通知瑶瑶家属到医院陪护。看到得救的女儿,瑶瑶母亲三次来电表示感谢。

10年来,高艳艳始终坚持“以真情对待群众、以真心服务群众、以真诚面对群众”。她累计接听群众报警电话110余万个,形成派警记录35万余件,答复群众咨询、求助46万余人次,成功劝阻、解救欲自杀轻生的群众7名,先后接到群众来电表扬70余次。高艳艳经常说:“接警不只是我的工作,还是我的快乐之源,多帮助一个报警群众,我就多得到一份乐趣。”2016年4月,高艳艳响应市局党委号召,主动前置到一线,在基层派出所的岗位上继续执法为民、服务群众。

(首都文明办供稿)

◎高艳艳

高艳艳,1980年生,北京市人,2002年7月至2016年4月于北京市公安局指挥部110报警服务台工作。她微笑服务,用自己的“真心、耐心”换取报警群众的“安心、放心”。

致敬词

高艳艳,平凡的110接警员岗位上盛开的一朵绚丽的警花。她用真心、真情、真意帮助了无数人,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如何做到平凡中的不平凡。

窦店村是个有着4400多口人,汉、回、满、蒙古四个民族共居的大村,少数民族人口占1/4以上。村党委班子成员由汉、回、满、蒙古四个民族组成。仉锁忠就是这个村子的带头人——村支书。

历史赋予这个村子深厚的伊斯兰文化底蕴,村中现存一个距今300年历史的清真寺,虽经几次修葺,仍不能满足穆斯林群众的使用需求。仉锁忠克服诸多困难,终于使新清真寺于2013年8月顺利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开斋节庆典活动。新寺不但满足了村子里穆斯林群众的需求,还成为房山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弘扬伊斯兰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仉锁忠请来市农科院专家驻村调查论证,确立了“以商带牧、为牧而农”新的发展思路。他扩建了肉牛场、肉联厂,扩大肉牛养殖和加工,并注册了“窦店”商标,形成了饲养、屠宰、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他把全村的4000亩良田,除留下1500亩培育优质籽种外,其余全部种上花卉、苗木、黄金梨增加经济收入。仉锁忠还在村里建立了优良品种繁育基地,良种繁育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每亩增收300元。

仉锁忠对村子里所有企业进行清产核算,果断砍掉一大批微亏企业,对管理较好的企业,实行厂长目标管理责任制。他还引进了银汉华星商贸有限公司、九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大批现代高科技企业,目前窦店村已发展到50家企业,安排就业劳动力4000多人,形成了生物医药、车业、畜牧业、新兴工业四大产业集群和优良籽种、苗木花卉黄金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三大农业园区。尤其是窦店车业集团,不仅业务范围覆盖国内10个省份,在俄罗斯阿穆尔州开设了4s店。2014年以来,车业集团连续三年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

仉锁忠多次提出要还富于民。窦店村对考上重点大学的困难学生每年提供2000—3000元学费补助;为全村近9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放100—200元生活补助,为全村残疾人每月提供100—300元生活费;2012年9月,窦店村正式启动了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2014年,经济组织成员开始按股份分红。窦店村现在是京郊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首都文明办供稿)

◎仉锁忠

仉锁忠,1967年生,回族,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党委副书记、窦店村党委书记。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体民情携手创建“共同家园”。

致敬词

窦店村的村民富裕了,多民族杂居的村子和谐了,仉锁忠用事实告诉我们,村支书是带领一个村子走向富裕文明的关键。

277

2005年,郭锦来到天津市河东区有线电视中心节目部从事记者工作,在这个平凡又充满挑战的岗位上,她凭借着“敏、韧、钻”三个字,一干就是11年。

做好本职工作,要有一股敏劲儿。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情也同样牵动着河东百姓的心。地震发生第二天,一上班郭锦就凭着新闻敏感性,来到她熟悉的社区,采访了情系灾区的社区居民自发为灾区捐款捐物的新闻,并抢先天津其他区在当天的《天津新闻》《新闻联播》中播发了这一新闻。

做好本职工作,要有一股韧劲儿。2006年,河东区申报市级卫生城区,需要在一周的时间制作一部反映河东区创卫工作的专题片。这项工作交给了郭锦。为了不耽误白天的日常采访,她利用业余时间搜集视频资料,深入基层单位和社区采访了解百姓的创卫故事,常常编辑专题到深夜,回到家中已是第二天的凌晨。就这样,她咬着牙扛过了一周,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全面展示了河东人民的创卫情况。

做好本职工作,要有一股钻劲儿。2015年,台里设备全面提升改造,郭锦原来掌握的编辑技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设备的播出需要。台里要求记者们逐渐掌握新设备编辑技能。她笨鸟先飞,一天忙碌地采访下来,已经精疲力竭。可是她还是跑到设备室,练习新机器的使用。并在不久台里的业务竞赛中,取得第一名。

11年来,只要有新闻、有采访任务,她从不推辞,无论是突发事件,还是百姓诉求,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冲到第一现场。她主动放弃休假,利用业余时间编辑制作新闻和各类专题,累计加班2000小时。她的新闻作品多次在市区各类新闻评选中获奖。她还积极对外宣传河东、推介河东,11年来,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的多档新闻栏目播发了近百篇由她提供稿件或新闻线索的新闻。

(天津市文明办供稿)

◎郭锦

郭锦,1981年生,天津市河东区人,河东区有线电视中心记者。她用敬业精神坚守采访一线12年,用心践行为民服务的誓言。

致敬词

为人民服务忘我工作,不图回报唯有奉献。郭锦用平凡岗位11年的坚守践行着记者的责任和使命,用镜头和文章记录了家乡的巨变,为时代奏出最强的音符!

在后牧牛池村,通往南怀峧、北怀峧梯田的两条山道,仅有1米多宽,村里荒芜的梯田越来越多,村干部和老人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决定在山上开辟出两条能行车的道路。2015年12月8日,老党员刘虎泉、刘士贵和村民刘乃分三位老人扛起铁锨、带着干粮走向山道,开始对坑洼地段进行平整。没过几天,村里一下来了130余人。从这以后,每天早晨6点半,村里的大喇叭就会准时响起:“谁有空儿,赶紧起……”这一干就到了春节。打通“天梯”路,已然成为一个村庄的集体行动。小路的外侧全是四五米深的大沟,有的甚至是悬崖峭壁,必须保证牢固可靠,否则就会发生塌方等意外事故。而且村里没钱租赁大型机器设备,修路全凭大家的一腔热情和勤劳的双手。村里的老人带头出工,抬石铺路步履维艰,丝毫没有气馁;风雪天气,他们和村民一样在山上搭灶煮饭。最艰难、最危险的工作是填沟垒堰,先打好地基,再将凿好的石块严丝合缝砌在一起,在危险工作面前,村民无一人退缩。71岁的刘有廷老人,不小心被大石板挤住了手,鲜血直淌一点不叫苦。南怀峧、北怀峧两条山路要加宽,涉及后牧牛池村13户、前牧牛池村1户的占地问题,但他们全部是无偿提供,没要一分钱补偿。村干部刘才所、赵树斌每天开着自家的三马车在工地上拉土、运石头,一天下来来回几十趟,油钱都是自掏腰包。刘苗香、刘改香等几个上年纪的妇女从家里捎带上食材,自告奋勇来工地当起了“炊事员”。在北京打工的18岁的刘留鑫回家探亲,随即加入修路队伍。

大学生刘晶晶、刘鹏伟寒假回家,也来参加修路。一些常年在外不能回来的村民,纷纷托人送来了米、面、菜、肉等物资和捐款。大家各尽其力,争作贡献。

(河北省文明办供稿)

◎涉县新“愚公”集体

刘虎泉、刘士贵、刘乃分,皆为河北省涉县牧牛池村村民,涉县新“愚公”集体的代表人物。在他们带动下,村民自愿出力一起在高山上修筑了三条通车的道路。

致敬词

涉县新“愚公”集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了愚公精神,开山劈石修通“致富路”。

279

张大勇进入公安系统工作以来,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真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