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二王入京 - 大明首辅 - 谅言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明首辅 >

第407章二王入京

第407章二王入京

隆庆四年,三月二十,归化。一彪轻骑,裹着满身的风尘,朝着归化城东门疾驰而入。马上的金铃一路“叮叮”作响,门边的守卫和路边的行人纷纷向两边闪过躲避。

当今的归化,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除了在关内紧要的当口,比如京城和大同这样的重镇布有眼线。对于鞑靼人更为倚重的草原,除了潜伏在各大部族里的眼线外,归化城的游骑斥候,也是常常四处出没。

鞑靼人虽是没有实力去学着大明建起一个遍布各地的邮驿系统,可是若遇见有金铃传音入城的情形,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这时候别说是稍有阻拦,就算是躲得慢了点,马上的鞭子抽下来,挨着了也没处申冤去。

“父王。”黄台吉手里拿着一份急报,直入王庭,却见俺答不动声色的端坐在大殿内,连忙放慢了脚步,走到俺答声边,又轻声唤了声“父王”。

“父王,全宁果然丢了。”黄台吉单膝半跪在地上说道,“我们放在蓟州的探子回报,戚继光已经在集结大军,准备出关。”

“图门呢?”俺答虽是在尽量保持着冷静,肩膀却不禁微微一震。

“已由明国辽东副总兵李成梁押解,打算送到北京,听说走得是居庸关的路。”黄台吉答道。

“李成梁……嘶……”俺答微吸一口冷气,“这个名儿,从前倒像是从来没听说过。”

“听说此人原本只是一参将,也是萧墨轩提拔上来的,这一回是第一次领军出关。”黄台吉补充说道。

“哦,萧墨轩……嘶……第一次领军出战?”俺答抬起头来看着屋顶,似乎若有所思“可打听清楚了,到底带了多少兵?全宁是怎么拿下来的?”

“确是只有两千五百人。”黄台吉肯定的答道,“明军先用火炮轰击全宁,图门和苏巴海引军出战,与明军打了一场马战,非但未胜,反是被明军挫了锐气。”

“又被潜伏在全宁城里的明军夺了城门,进退不得,明军用火器强攻,图门若是不降,只怕也会落得一个和苏巴海一样身死的下场。”

“苏巴海死了?”俺答瞪大了眼睛,直直的看着自己的儿子。

“据说是被明军义州游击线补衮所杀。”黄台吉点了点头。

“唉……”俺答沉默许多,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整个人的精神也像是颓废了许多。

“父王,眼下左翼诸部无主,我们是不是……”黄台吉试探着问道,“日后明庭若是问起来,我们就说是出兵相助,再把吞进去的还出来也不迟;若是不问……”

“糊涂!”俺答猛得一拍身侧的椅把,因为出声太猛,又连连的咳嗽起来,黄台吉连忙从草垫子里倒出一杯热的奶茶送了过去。

“戚继光已经在集结大军,准备出关,明国摆明了是要自己去摘果子。”俺答接过黄台吉递过来的奶茶,喝了几口,逐渐的顺过了气。

“戚继光是什么人?此人一生征战无数,几乎未尝败绩。两千多明军就能拿下全宁,还打得是我们鞑靼人最擅长的马战。”俺答叹声说道,“一个小小的李成梁,从来没听说的人,领着两千五百人就能打下全宁,还杀了苏巴海,擒了图门。戚继光出关,至少几万的大明,你若是不小心撞上去,丢了性命还得让我去赔罪。”

“明人,岂是这么好算计的。”俺答垂下眼皮,声音越说越低,“王崇古,谭纶,戚继光,还有这个什么李成梁。”

“明人什么时候出了这么多善战的人,这些人……都不可怕。只有那个京城里那个姓萧的……”

“咱们从关内弄来硝石那些东西,还剩下多少?”俺答抬起头来,朝黄台吉问道。

“关内一直控着,那货色比银子还贵,又查的紧,眼下运过来的,也只有四千多斤,已经卖了出去快两千斤,畏兀儿和瓦剌人出的价都高,眼下倒是不亏了。”

“还算这些小帐做什么。”俺答轻轻的哼了一下,“那还有两千多斤,全封了起来,不许再漏出一丝一毫出去。”

“父王的意思是?”黄台吉皱了下眉头。

“咱也好几年没入关过了。”俺答扶着椅把,缓缓的站起身来,“准备一下吧,咱也去北京城看看汉人的花花世界,多少年了……一直想去北京城里看看……”

“那畏兀儿和瓦剌那边。”黄台吉仍是有些迟疑,“那可是几万两金银换来的,况且这事儿,眼下明庭和萧墨轩也已经知道了,还要全交了出去?”

“几万两?”俺答哼哼冷笑一声,“眼下怕是还不够顶起人家紫禁城里的一根柱子。”

“多少年了,咱也多少年没见着图门了,乘这个时候去看看,没准……日后……归化就先交给你,若是回不来……”俺答没有再看着黄台吉,而是像喃喃自语一样嘀咕着。

大明隆庆四年,三月二十三。

北京城虽仍是春寒料峭,可从北面传来的消息,却像是一股暖流一样四处激荡着。

图门从居庸关被押解入京的消息,朝廷虽是百般限制,却瞒不过四处疯传的小道消息。

曾经祸害蓟辽十多年,甚至曾经从长城直驱而入,在京城附近耀武扬威的鞑靼土蛮汗,已经被朝廷的辽东副总兵李成梁所擒,今个下午就要押进京城。

京城的茶馆曲苑,就算那些平日里最能稳住的气老爷们,一个个也是眉飞色舞,掩饰不住脸上的神情。

多少年了,自从宣宗皇帝之后,咱大明一直都是被北面的鞑子压着掐。“土木堡”之变,误了多少军功世家的子弟不说,甚至把一个英宗皇帝都赔了出去。

几年前萧大学士以一文士领军毁了板升,大同总兵刘汉又在黄河峡谷大败俺答,虽是大快人心,似乎朝廷对北方的武功有了上升的势头。

可转眼之间,辽东军出关的三万人马又折了两万,就连领军的总兵官都被鞑子砍了脑袋。曾经在板升大发神威的萧大学士也蔫了,不但力主要和鞑子和谈,还要每年赔上几万两银钱去养着鞑子。

萧大人的口碑,虽是没得说,朝廷上下的人都仰望着,可偏偏就做下这么挡子个糊涂事儿。士可杀不可辱,萧大人,昏招,年纪不大,怎么也糊涂着呢。

虽然都不明说,可京城内外,因为这事扼腕的人大有人在,甚至还有许多人私下叹息,只怕是朝廷养虎为患,日后萧大人的美誉没准就要毁在这件事儿上。

可是眼下陡然之间,却传来了朝廷大军攻陷全宁的消息,一时之间,大明朝上上下下的人都有些蒙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当年几万人都打不过的鞑子,眼下怎么随便派个两三千人就收拾了?据说还打的是鞑子最擅长的马战。

不过虽然有些闹不明白,可打了胜战毕竟是个喜庆的事儿,更何况还抓了个什么土蛮汗来,大部分的百姓,只知道鞑子,也就最近听见京城里的老爷们四处传说,才知道鞑子的头头叫土蛮。

而萧大人以前和鞑子和谈的事儿,也顿时就变成了韬光养晦,忍辱负重的英雄好汉所为。

可惜大人们眼下都是闭口不谈,偶尔茶楼里上来几个在各部的大人家里做事的,或是各衙门里的杂役就成了大家追捧的对象,也不管是礼部的还是国子监的,反正是个能打听到消息的人就成。就连平日里最不被待见的詹事府里的人,也成了抢手的热饽饽,随便进个茶楼都有人请喝茶听小曲。

眼见着这些年来,朝廷南征北战的,就连最难伺候的鞑靼人也栓进了套子,难道咱大明朝眼下的武功已经超越了洪武和永乐两位爷,功盖汉唐了不成?

大明的百姓,向来最关注的还是关外的鞑子。南方虽然打了倭寇和南洋,可一个个居然都觉得顺理成章,只有这回,才真觉得扬眉吐气了。这可是国朝百年以来,莫大的军功呐。

据说要押解土蛮汗进城的东直门,早就拥了一群又一群准备看热闹的人,如果不是怕官府怪罪下来,只怕都要爬到城楼上去了。至于臭鸡蛋,烂菜叶这些用得上场的道具,那自然是必须的,早就准备充足,就等这场大戏的主角土蛮上场了。在大家的想象当中,土蛮肯定是和从前被押解回京的倭寇一样,被关在四面透光的木笼子里,只露出一个脑袋来。

五城兵马司的差兵是忙得最厉害的,东直门边拥了这么多人,就连从大运河进出城的商队和行人都无法顺利出入。来回拉着清理了好几次,可人却是越清理越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