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与初心
浪潮与初心
站在绵延的海岸线上,看海浪裹挟着碎金般的阳光,一遍又一遍漫过礁石,抚平岁月的褶皱。浪花看似随性奔涌,却始终遵循潮汐规律,在涨落之间维持着大海的平衡与生机。这让我想起科学发展观的深邃智慧——发展从来不是莽撞冒进的浪潮,而是一场遵循规律、兼顾长远的壮阔征程。
浪花奔涌,终究要回归大地的怀抱;城市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从滩涂渔村到现代化滨海新城,这片土地的每一次蜕变,都以民生为舟、以民心为舵。就像海浪温柔浸润沙滩,科学发展观始终将“以人为本”镌刻在时代浪潮之上,让每一栋拔地而起的高楼都成为遮风避雨的港湾,让每一处公共设施都化作连接人心的纽带。而那些投身发展的建设者们,恰似谦谦君子,以温润如玉的耐心深耕土地,以对信念的坚守,在时代的浪潮中锚定方向,让发展的浪潮既澎湃有力,又温暖可触。
看着涛涛江水,听涛观澜。
涛声依旧...
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
所有人都会做错事情,及时改正错误就好。
深秋的寒气吹进大厅。她夹着烟的手指微微发白,烟灰在夜风里簌簌坠落,像极了那些悬而未决的答案。
冷月空对,满腹愁无处话凄凉。
香烟燃烧的烟雾在路灯下扭曲成模糊的漩涡。她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回去时,自己也曾这样对着母亲的墓前立誓
——这辈子,只希望,无产阶级不再流泪。
我爱不悔,可孤影难成双。
要延续祖辈的信仰,那是母亲曾经到死都在叮嘱她的事情。
祖辈的功勋足以让我纸醉金迷,可祖辈的血脉告诉我不能贪生怕死。
你可以否认我只是在说冠冕堂皇的话,但我会用实践去证明,真理是需要实践的.....践行着我的誓言。把我的答案交付在这片大地上。
而此刻指尖的星火明明灭灭,映得睫毛在眼下投出颤抖的暗影,那些关于未来的蓝图正被尼古丁熏得发黄发脆。
风卷起院子内的枯叶,扑簌簌撞在墙面上。江沅芷深吸一口烟,辛辣的灼烧感顺着喉咙往下沉,像要把胸腔里翻涌的情绪都烫成灰烬。手机在掌心震动两下,她没有去看消息是谁的,盯着黑下去的屏幕发怔,直到烟头烫到指腹才惊觉,烟灰已经堆积起来成一小团。
这时的她烟瘾又被情绪勾上来了,她明明已经戒烟了很久。
她想到了这几年在迅速发展,真正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九洋捉鼈。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一切都在变好,可是,她们还缺什么呢,其实只差那把火了,点燃一切的星火。
她长出一口气,收拾好地面。
她将烟蒂摁灭在石桌上的积灰里,火星最后闪烁了一下,像极了她此刻眼底未熄的光。起身时,裤脚扫过满地枯叶,发出细碎的声响,倒像是在应和她心里翻涌的念头。
“差的那把火,从来不在别处。”她对着空荡的院子轻声说,声音被风揉碎了,散进渐浓的暮色里。
这些年见过太多高楼拔地而起,也见过太多人在时代里追逐奔忙。可总有些夜晚,她会想起祖辈传下来的那本磨破了封皮的笔记,里面写着“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经济的齿轮转得再快,若少了思想的润滑油,终究会有卡壳的一天。
就像十二岁那年在墓前立誓时,风也是这样吹过衣襟。那时不懂什么叫“无产阶级不再流泪”,只知道母亲留下的这句话,比墓碑上的名字更沉。多年的底层生活在慢慢教会她其中的意义。如今才慢慢明白,所谓星火,从来不是某个人手里的火把,而是千万人心里的光——是车间里工人擦汗时眼里的劲,是田埂上农人弯腰时手里的苗,是课堂上孩子擡头时眼里的亮。
手机又震动了一下,这次她拿起来看了。是谢雪发来的消息,说任务搞定。
她摩挲着屏幕,忽然笑了。指尖的烟味还没散尽,可心里那点被尼古丁熏得发脆的焦虑,倒是被这消息熨平了些。
“实践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她锁了屏,往屋里走,“不过是把每一步踩实了,让那些曾经不信的孩子,慢慢看清脚下的路罢了。”
风还在吹,枯叶依旧扑打着墙面,可这一次,听起来倒像是某种蓄势待发的声响。她知道,那把火,其实一直都在,只是需要有人耐着性子,一根柴一根柴地添,直到某天,它会烧得足够旺,照亮所有人的路。
我们终将会走出这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