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叙旧 - 赵狗子的古代奋斗史 - 河边鹅卵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52章叙旧

大会三天。

升官、发财、没死婆娘!

赵大忽悠这次没有谈利益,而是讲情怀,因为实在是没有利益可谈!

喀尔喀三部位置,大抵为后世的外蒙,唯一有些诱惑力的,无非是牛羊、马匹骆驼,可这些定襄、科尔沁都有,甚至更多。

事实上漠南,或者说内蒙才是蒙人生活的主要聚集区,至于漠北,人口不及漠南三分之一。

这毛纺行业兴起,也是需要时间的,人力物力,工场道路,港口设施都要配套方可,总是需要时间,对羊毛的需求迅速提高后,会有一个缓冲期。

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羊毛是供大于求的。

由是,肯定没有人远走千里去喀尔喀几部收购羊毛。

不能利益绑定,那就只能武力压服!

弱肉强食,就是没什么道理可讲!

会开完,赵大少却是没有闲着。

人都好不容易来的,就都要见个面,聊几句,或许其中掺杂着各种算计,但也不乏情真意切?

众人拾柴火焰高,辽国能有今天,并非单单是赵氏父子的功劳,能参加会议的,又有哪一个没有为辽国出生入死?

分权调职,稳定辽国可以理解,但必须厚待!

就如孟超,王宝。

二人对辽国的贡献不必说,除了老赵家,就属他二人贡献最多,威望最高。

赵大少出去搞风搞雨,撇下家业不管。

老赵掌握中枢。

孟超坐镇海参崴,看似只是一个总督区,却要兼顾努尔干、瀚海、西疆的人财物调配,尤其是军备军需,操心不要太多。

王宝最早坐镇大员,后坐镇吕宋,保后院安宁,保南洋咽喉,直面马尼拉。

可以说,老赵家将最信赖的二人,一个放在中枢南大门,一个放在中枢北大门。

在外多年,重新在沈阳聚首!

哥俩入主中枢,同赵老爹一起主持军务大事!

见过一堆人,赵大少将几位老叔拉在一起,躲在小屋里吃酒。

人一定不能多,多了就要打官腔。

人少,方才自在!

酒至半酣,王宝就咧嘴傻笑。

“少帅,这几年,您没少忽悠人去那什么波斯湾。人是没少去,但却没有一波人留下的,这一次忽悠莽古尔泰不成,下一个会是谁?”

“唉,都是一双狗眼,没什么见识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