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曙光 - 赵狗子的古代奋斗史 - 河边鹅卵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62章曙光

崇祯三年六月,赵家又闻喜事,秋月,容贞接连产子,一儿一女。

赵氏添新丁,广鹿岛阖城庆贺。

可惜亲爹尚在定襄,不得亲至,只赵杨氏坐镇,大骂不负责的狗儿。

几个小娘着实不易,赵明生不在媳妇身边也就罢了,还一点都不老实,又纳了几房蒙古女人,且还都是寡妇,这就将赵杨氏气的暴跳如雷。

赵家好歹是四海第一家族,可门风着实让人臊得慌,这都弄的什么乌七八糟的婆娘?

让老娘的一张脸何处安放?让家里的几个儿媳作何想法?

就只能厚脸皮前来安抚,免得儿媳产后抑郁。

可赵大少也是有苦难言,分身乏术。

定襄六郡乃四战之地,东部为后金,西部为准格尔诸部,南部为大明,北部为喀尔喀诸部落,完全是一块飞地。

四海之所以能够功成,赵大少也是托前世的福气,晓得这位蒙古大汗是个奇葩,将蒙古诸部折腾的四分五裂,不得人心。

林丹汗表面上看控弦十几万,实则外强中干,啥也不是!

这是钻了空子的!

地盘是占下了,但如何经营下去却是令赵大少挠头。

此地物产有限,尤其是食物,偏偏贫地出刁民,民风彪悍,完全不能同南洋的土著同日而语。

游牧同农耕在漠南一线斗了数千年都没有尿到一个壶里,又岂是赵大少能轻易解决的?

娶几个婆娘只不过能暂时压制反抗势力,稍安其心。如何能长久下去,甚至渐渐融合?这对四海来说是一个长期课题!

彼此顾忌,彼此试探,文化上的抗拒,经济上的依赖,政治上的倾轧,一团乱麻都不足以描述其复杂。

努力月余,赵大少仍旧不能撼动牧奴制分毫。

所谓牧奴制,实际上同罗刹国的农奴制一般无二,只不过一个是耕地,一个是牧羊罢了。

牧民依托封建领主而活,封建主依托牧奴维持军事力量,保持自立。所谓的汗帐很难对自己的领地施行细致而有效的管辖。

相比于华夏大一统制度,蒙古诸部之关系更类似于日本的分封制。

看似散乱,实则难治。

这里的底层百姓是没办法独立生活的,艰难的环境,游牧的风险,决定大漠的生存方式必须是群居。

分产到户成为奢望,这些苦哈哈便不能为四海所用。

赵大少打量一圈,还是要依靠蒙古勋贵来统治这片大地,起码暂时只能这般。

施政不利,明生意识到短时间内对蒙策略难有成效,果断转移重点,专心经营城池,安置大明流民。

掺沙子和稀泥,倚靠城池构建四海统治,构建商业通路,商品流通起来,当这些牧民有了安定的生活,不再四处流浪时,这地界才算是真正的稳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