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搅屎棍徐光启 - 赵狗子的古代奋斗史 - 河边鹅卵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92章搅屎棍徐光启

在崇祯看来,韩爌的三个建议都不怎么样,都是在向四海变相的低头认输。

就不能有个上上策么?

如万历老皇爷一般,挥斥方遒,举大军攻伐四海?

不是不想,委实不能。

国库的银子十之七八都砸在了辽东,哪里来的余力对付另外一股强敌?

此时的崇祯陷入两难,各地的军头已然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诏安好商量,可是如何控制却是难题。

打压的有多狠,反抗的便有多激烈。

武将人人自危的后果就是没人愿意再给皇家效命,你这江山也算是到了终结。

无论如何,崇祯也拉不下脸向自家的臣子求和,即便是名义上的臣子。

都是人精,徐光启宦海多年,如何看不出这小皇爷的心思?

“陛下,微臣愿手书一封,规劝那孽徒重归正道。”

“嗯嗯,爱卿甚解朕意!”

总算是有人递梯子,有了台阶可下。

崇祯吊着嗓门问道“但不知先生如何劝解那赵氏?”

徐光启揖手问道“敢问陛下陕北民变因何而起?”

……这老倌是不是糊涂了?崇祯满脑袋黑线,朕说抓鱼,你非要去偷鸡!

“灾荒连年,赤地千里,百姓无食!”

“陛下可有救民于水火,免百姓冻饿之意?”

这不是废话么?哪个皇帝甘心自家的百姓冻死饿死,不说道德问题,单单这般民乱就足以让人夜不能寐。

“皆是朕之子民,朕何尝不为冻饿之百姓扼腕叹息。

奈何!徒呼奈何!”

这就说到了崇祯的伤心处,以袖掩面,眼角似是隐隐有泪花闪烁。

十七八岁年纪,再是早熟,也难免有非黑即白之观念,同情心泛滥,又有些许自责之意,这情感却是做不得假。

“赵氏有粮!”老头子铿锵言道。

崇祯不以为意,这天下还有地方比大明土地多么?听闻那大员,济州都是不毛之地,能种几株黍,产几粒米?

“有地几何?可供养几人?”

“地不知几何,米可供养千万之人!”

……崇祯想抽人,可看着皱纹堆垒的一张老脸,又顾及自家的名声,终是没法子伸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