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军事改组
辞别孟超,明生搭乘舰船直下鲸海,前往济州岛。
至于同后金议和之事,明生早有打算。
一路行来,奴儿干,海参崴两处同后金接壤之地,绅商权贵多有同后金议和的意愿。
不难理解,都是看上了后金大把的钱财。
商人便有这个毛病,利润永远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要排在利益之后。
更何况在四海之内混的风生水起般人物,多是脱离大明多年,同大明那份牵挂早就淡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有了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虽没有宣之于口,但这份心态却是骗不得人。
有一些个别之人对新近移民白眼相看,甚至冷言冷语,不似往昔那般热情。
这就是人性,吃了几年干饭就忘了本。
赵大少在西北遏止晋商对后金的走私,可自家也不干净,总有以身犯险者向后金贩卖物资,尤其是海参崴边界一线,走私甚为猖獗。
这其中有多少官员手脚不干净,明生大抵有个脉络,毕竟暗访司也不是吃干饭的。
现如今这些人对走私尤不满足,这是要鼓动赵大少将走私合法化,公开合法的同建奴做生意。
无论这些商贾怎么折腾,但有一点同晋商不尽相同。
晋商是将身家性命都压在了后金身上,指望着有朝一日更进一步。
而四海之人则纯属是利益驱动,有了四海,他们的利益才有了保障,周边的任何一个政权都做不到四海这般维护商贾。
屁坐股在哪边是清楚的,但钱财却是舍不得放下,纯粹的商人大抵都是这个德行,不能苛求。
明生之所以不急于同建奴和谈,便是需要将此事好好梳理一番,是堵还是疏?同建奴做生意有利还是有弊?
思来想去,堵不如疏,但如何梳理却是需要技巧!
有没有可能没入关就将八旗大爷们腐蚀了?
值得思考。
……
牛头城。
家中清冷,老娘,狗弟俱在淡水,只老爹一人在家。
赵大少的婆娘生了,两男一女,老赵家一下子多了三口人。
春花得一子,容贞得一女,北大年的女王姘头得一子。
老娘如疯魔一般,在淡水已居住一年有余,守着孙儿孙女玩的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