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戚真真
程应允这边也在盘算着时间,这批冬衣从去岁秋天要到了来年开春,现在还是没影的事,他总不能空着手回西北去吧。周氏看夫君着急,自然也跟着着急,距离沈颂芳第一次来已经快一个月了,福婆婆总说快了快了,她的心就一直提着,她害怕这好不容易找到的门路再没了。
周氏已经显怀,程应允不愿意让她再为自己担心,哄着道:“岳母想必十分挂念你,今日我陪着你回去如何?”
周微英立即喜笑颜开,自从有了身孕,懂得了做母亲的辛苦,她就特别想回家,可是现如今她已经是程家妇,不年不节的老往家里跑也不合适。
现下夫君主动提起,她就再也忍不住对母亲的思念之情,眼角竟有泪水泛出,看的程应允一阵心疼。
“是不是早就想回去看看了?以后想回便回,回去住些日子也可以。我会同母亲说的,程家没那么多规矩,我小的时候母亲也经常带我回外祖家,我三岁时就带着我去了西北,后来身子骨不好才回了临安城养身体。”
“我既已经嫁到程家,就该孝顺婆母,哪能经常往娘家跑?大概是有了身孕,思绪繁多,你不要在意。”
程应允将人拥着,用指腹轻轻的为她擦去脸上的泪珠。
“母亲身边那么多婆子丫鬟,哪里用你时侯?若不是西北苦寒,我定要把你带去,我们日日相守。”
“那你岂不是会嫌我啰嗦?”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贴心话,侍女们去准备回周家要带的礼品。没一会儿就有人禀告,说户部侍郎郭家送来了一盒子糕饼,两人相视一笑,事情成了。
老一辈儿的有规矩,怀孕未满三个月不能声张,亲近的人家会送了糕饼通信儿。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下,小夫妻高高兴兴携手回了娘家,程应允早就给户部和兵部递了好些次条子,基本都石沉大海,但如今郭家和沈家该是有些松口了。
长信宫偏店,秋灵帮凌淑锦梳着发髻,在宫里圈了大半个月,都不曾好好盘过头发。今日太后那边的嬷嬷早早就过来传了消息,说戚家的小姐今日就*会进宫,让她陪着见见,说不定两人能投缘,也能多个打发时间的人。
年少时,凌淑锦也有相好的闺中蜜友,自从父皇得了皇位,她搬进了宫里,身份变得不同,也不太好见面。后来各自嫁人,她又经历了许多,与她们也都疏远了。
听说戚家小姐才十七岁,两人差了这些年岁,也没什么好说的。左不过都是太后打出的幌子罢了,也不知道她是想为谁做媒,戚家小姐身后可是手握南疆兵权的戚将军,若是哪个皇子娶了她,对于争权夺利自然是有助力的。
太后喜欢宁妃,可三皇子才十三岁,现下订亲年岁不符不说,也是有些早了的。皇子公主与寻常家的儿女不同,都是到了嫁娶年龄才赐婚,以免中间生变。
若说适龄的皇子,就是蒋氏惠妃所生的二皇子,弘靖已经二十一岁了,确实到了该成婚的年纪。昨日惠妃过来给太后请安,太后还念叨着弘靖,可是如今弘靖就在南疆戚将军麾下,若是再联了亲,必会遭受父皇猜疑,皇祖母久居深宫,必然不会做出这种没眼色的事。
再说惠妃平时与太后并不亲近,只是恪守着宫廷礼仪晨昏定省,太后怎么会冒险帮惠妃呢?
另外一个就是大皇子弘宣,可弘宣已然立过正妃,戚家的女儿做侧妃,多少有些不合适。
那是谁呢?
皇祖母如此做的动机是什么呢?她并不是多管闲事的人。
难道是父皇授意?想到这里她猛然站了起来。
秋灵没有防备,羊角梳子上缠着几根头发,都是生拽下来的,吓得她忙跪了下来:“奴婢有罪,请公主责罚。”
弘宣凭着长袖善舞的本事,已经笼络了不少文臣,可张家不是省油的灯,父皇若是真想立他为太子,必然会给他找寻武将的支持。西北的程家、裴家都是只有儿子,可南疆的戚家有女儿。
头皮的疼痛微微让凌淑锦清醒了些,若皇祖母真的是听了父皇的安排,为弘宣和戚家小姐做媒,让本就助力良多的大皇子再添了戚家这个靠山,那皇位还有什么可争的呢?
不行,不行,皇位不能是弘宣的。
“秋灵,快,快帮本宫重新梳好。秋晨,你去找了合适的人告诉张皇后,说皇祖母要为大皇子和戚家小姐做媒,记住一定不要让她们知道本宫掺合了这件事。”
她是宫里长大的,母亲卢氏待人又和善,在这宫里她也有了一些可以用的眼线。
张皇后正在欣赏自己刚得的护甲,那上面用粉色宝石镶嵌了一朵桃花,霎是好看,要知道粉宝石可是顶顶难得的东西,也只有她这一国之母才配享用。
“皇后娘娘,刚长信宫里有人传话,说太后娘娘今日让人接了戚将军的女儿过来,说是要为大皇子和戚家小姐做媒。”
此话一出,张皇后立即坐了起来,那宝贝护甲都被摔落在地上。
她神色紧绷,一双好看的眼睛微微眯着,如利箭一般盯着下面俯身跪地的人。
“此事当真?”
得到了确认消息,张皇后禁不住跌落回椅子上,头上的步摇流苏剧烈晃动着,发髻都被顿的略微松散了一些。太后为弘宣和戚家小女儿做媒,那定然是得了皇上授意,为的是那南疆的兵权。
呵呵,真可笑!原来他心里早就打算好了,这些年让弘宣参政也不过是为他铺路,那她怎么办呢?
贵为皇后,令主中宫,被束缚在这高高的宫墙之内,每日对着这些红墙绿瓦,心里装的都是算计。她从生下来的那刻起,家里就用心培养她,大到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心机谋算,小到煮茶烹调,料理家务,针织女红,统统都要学。
父亲早就打算好了,要将她锻造成最无瑕的瓷器,只为供给高位上的人,为家族谋求利益。豆蔻年华不是没有动过心,对方也是家世极好的世家公子,青年才俊,风流倜傥,二人年龄也相当。
可是结果呢?父亲不同意,直到她二十岁,快熬成了一个老姑娘,才被送进了这宫里,坐上这后位。
她早就厌恶透了所谓的家族权益,家族的兴盛与她无关。
可是她要为弘祥的以后打算,那是她的儿子,他贵为中宫嫡子,若是没有当上皇位,结局必然惨烈,她不能让那种事情发生。原先她还有侥幸心理,想着皇上也不过四十出头,不立太子是担心威胁到他的皇权。
可事到如今,还有什么不明白,他不过是在等弘宣羽翼丰满。
为了弘祥,她断然不能看着此事发生,稍微冷静后,就让侍女重新为她梳妆,整理好后就领着弘祥去了长信宫。
两旁竖立的红墙太高,衬得宫道略显狭窄,一身明黄色宫装的张皇后,乌黑浓密的发间只插了两根珠簪,她既说了后宫要节俭,自己明面上就不能奢侈。
凌淑锦陪着太后说话,等着戚家小姐,张皇后却领着弘祥先到了。看到母子二人俯身行礼,太后微不可见的蹙了眉,她以怕吵闹为由,只让嫔妃们初一十五过来即可,其他妃嫔偶尔还会过来陪她说说话,这出身高贵的张氏就不怎么来。
“皇后,你怎么来了?”
“启禀母后,是弘祥说想您了,让我带他过来跟您请安。”
只有七岁的五皇子也很是机敏,行完礼就上前窝在太后怀里,皇祖母皇祖母的甜甜叫着,太后的脸色才好看些。
凌淑进想起上次在承乾宫受罚,这小子开口替她争辩,小小年纪便会看脸色行事,是比他母亲要聪明一些。因为上次的事,张氏也不敢和她走的太近,只是客气的接了她的行礼,也没有别的话。
今日她可是要看热闹的,自然不能干坐着,就招呼了弘祥过来:“弘祥,来大姐姐这里,大姐姐这里有好吃的点心。”
张皇后没想到长乐公主会开口,毕竟上次受罚也是因她而起,听到人主动搭话,她眼睛都亮了。
弘祥也很给面子的上前接过核桃酥,恭敬的给长姐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