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有罪,但无错
第5章有罪,但无错
他心怀壮志,誓要深入揭露庆国内部的腐败根源,
并传来消息,监察院已悄然掌握了一批贪腐官员的详尽名单。此言一出,
庆帝眉头紧锁,目光如炬,对陈萍萍严厉地质问道:
“你所言,确属事实?!”
面对帝王的威严,陈萍萍面露难色,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陛下,所言非虚,但此事错综复杂,牵涉之广超乎想象,微臣一时难以全面奏报,恐有遗漏……”
正当庆帝欲要发作,李承泽适时开口,声音沉稳而理智:
“父皇息怒,陈院长所言极是,此案枝节繁多,牵连之官员遍布朝野,处理起来确实棘手……”
他稍作停顿,似乎在斟酌言辞,最终鼓起勇气,双膝跪地,坦诚相告:
“再者,这些被指涉的官员中,不乏与儿臣有过交集的同僚,
此情此景,儿臣心中亦是五味杂陈。”李承泽的惊人举动瞬间让全场愕然,
众人皆陷入一片不可思议的沉寂之中。难道这是他在寻求自我救赎的道路?还是他已预见到无法再隐瞒,故而主动出击,
企图以此换取庆帝的宽容?范闲心中疑惑重重,深知李承泽行事滴水不漏,此番行为实在有违常理,令人费解。
陈萍萍的眼眸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暗自揣测着二皇子的真实意图及其背后的动机。然后又看看了范闲,
他知道范闲去过二皇子府上。
同时,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浮现心头——
二皇子和范闲在密谋什么,
看来是范闲给的那份敏感名单的?
难道监察院内有暗藏其耳目?
林若浦则是一惊之下迅速调整姿态,原本的布局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
但他也迅速捕捉到一丝转机,静观其变,准备看李承泽如何自圆其说。
其他官员则是一片哗然,窃窃私语中不乏惊愕与揣测:
“二皇子这是要唱哪一出?”
“这下可好,欺君不说,还多了个结党营私的罪名。”
“二皇子一脉怕是要风雨飘摇了。”
“看来,还是紧跟太子稳妥些。”
庆帝的目光如炬,扫视全场,一声冷哼让所有人噤若寒蝉。他沉声质问李承泽:
“承泽,你可是要认罪伏法?”此言一出,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
李承泽再次躬身行礼,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与挑衅:
“儿臣知罪,甘愿领受父皇的任何责罚。嘿,若想借此事除我,那我便主动将脖颈置于刀下,且看你们如何是好。
我认罪,亦接受应有的惩罚,但……”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庆帝性格的深刻洞察,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对方显然不会对自己采取极端行动,正如原故事线所示,即便是犯下造反大罪,
也只是换来了软禁的命运。而真正导致悲剧的是前世角色过于强烈的自尊心,
选择了自我了断。如今,与谋反相比,贪污与结党营私的罪名显得微不足道。
太子李承乾目睹二皇子跪地的场景,心中暗自得意,认为这是自己展现仁慈与智慧的最佳时机。
他匆忙上前,跪在庆帝面前,恳请道:
“父皇,儿臣恳请您对二哥从轻发落……”
话未说完,便被庆帝严厉打断,一脸不悦地斥责其不合时宜的介入,场面一时尴尬至极。 李承乾愕然,不解自己何错之有,转而望向大皇子李成儒,只见对方一脸戏谑,似乎对自己的举动早有预料。
心中顿时警铃大作,意识到自己可能已被误解。然而,话已出口,收回已不可能,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此时,庆帝转而询问范闲的意见:
“范闲,你以为该如何处置二皇子?
”范闲故作无奈,巧妙地将问题推给了精通律法的赖名成,心中暗笑自己的机智应对。
赖名成连忙回应,依据大庆律法,提出应没收二皇子非法所得,并建议将其发配边疆服役。
然而,此言一出,立即触怒了庆帝,气氛再次紧张起来。
林若浦挺身而出,声音坚定:
“陛下,二皇子乃皇家血脉,其惩处岂能轻率行事,应遵循非凡之道。”
他话锋一转,“况且,二皇子虽已认罪,然实证尚缺,老臣恳请陛下,待真相大白之日,再由圣裁。”
陈萍萍亦紧随其后,附和道:“林相所言极是,臣亦认为应谨慎行事,以免误伤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