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小范诗仙
第26章小范诗仙
“朕心中确有疑虑。”战豆豆沉吟道,目光深邃。
“疑虑何在?”司理理的好奇心被彻底勾起,对庆国的二皇子充满了好奇。
战豆豆缓缓道来:“以往庆国内政的微妙变化,朕皆能洞悉,皆是庆帝在幕后操控,意图削弱二皇子之势。然而,自范闲自北齐归来后,局势竟悄然生变。”
“变化……具体是?”司理理追问,试图捕捉每一个细节。
战豆豆苦笑摇头:
“这变化,非但无害于庆国,反而促进了其内部的清明与强盛。无论是反腐肃贪,还是科举的公正选拔,皆是对庆国大有裨益之举。
更令人惊讶的是,连范闲这等不羁之才,也甘愿为其驱使,成就了一番事业。”
司理理闻言,对庆国二皇子的评价再次提升,心中暗想:此人竟有如此手段,能让范闲这等智者俯首,确实非同小可。若有机会,定要亲眼一见。
“陛下英明神武,岂是区区二皇子所能比拟?”司理理安慰道,试图缓解战豆豆的忧虑。
战豆豆望向远方,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但愿如此。只是,若有一日庆帝退位,此人继位,但愿他能有些许放纵与不羁,给予大齐一丝喘息之机……”
另一边,范闲偶遇岳父林相,恭敬地将一份名单递还给他:“世伯,这份名单物归原主。”
林若甫面色一沉,责备道:
“你此举太过冲动!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刚在仕途上站稳脚跟,何苦得罪满朝文武,自毁前程?”
范闲温言相劝:“世伯,我自有分寸。您还记得吗?二皇子已答应为我承担此事。”
“你莫要被表象所迷惑,成为他人手中的棋子!”林若甫仍不放心。
范闲微微一笑,指向苍穹:“世伯放心,我手中握有最坚实的后盾,无人能及,亦无人敢犯。”
林若甫恍然大悟,心中暗自惊叹:“他竟真的做到了……”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李承泽与二皇子并肩而立,看似闲聊,实则暗流涌动。
而郭尚书则孤立无援,四周官员皆避之不及,生怕被即将到来的风暴波及。
随着一声清脆的磬响,庆帝步入大殿,众人行礼毕,气氛降至冰点。
郭尚书更是汗流浃背,等待着未知的审判。
庆帝开口,却未提政事,而是先展示了几句诗词,令众人面面相觑,不知何意。而这场朝会,似乎正酝酿着更为深远的变革。
话音甫落,侯公公高擎卷轴,面向群臣缓缓展开,其上赫然书写: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众学士纷纷动容,赞叹之声此起彼伏:
“字字珠玑,直抵人心!”
“范公子才情横溢,又有新作问世,实为文坛幸事!”
“此乃庆国文化之盛景,吾辈有幸见证,实乃三生之幸!”
范闲立于其间,心中却明镜似的,知晓此诗真正出处,面上却不动声色。
李承泽以眼神示意范闲,后者心领神会,随即引领群臣附和,而几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则各怀心思,从诗句中揣摩圣意。 陈萍萍端坐轮椅之上,目光如炬,紧锁庆帝神色;林相亦微睁双目,静观朝堂风云变幻。
此诗继“尔食尔禄,民脂民膏”之后,再度成为激荡朝野的力作,其意深远,直指人心。
尤为触动的是郭铮,他刚受二皇子训诫,此刻闻诗,心中五味杂陈。“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这不正是他掌管春闱所应秉持的理念吗?范闲此举,无异于直指其失责之处。
庆帝见状,面露满意之色,缓缓言道:
“此诗寓意深远,胸怀壮志,乃是我朝忠臣为朕所献。其中警句,朕当自省,亦当力行……”
陈萍萍随即上前,轮椅轻转,言辞恳切:“陛下勤政爱民,力推教化,学子得以承继先贤遗志,陛下之功,必将泽被后世,开创我大庆万世基业!”
秦业老臣在一旁暗自窃笑,对陈萍萍的恭维之语颇感玩味。
林相亦不甘落后,与陈萍萍一同颂扬陛下:
“此等佳作,彰显陛下圣明,得民心所向,实乃天下士子之福,百姓之幸!”
庆帝借势而为,话锋一转,直指朝会主题:“既如此,春闱科举之事,朕定当严谨对待,不容有失。”
“郭铮,上前听旨!”
郭铮闻言,面如土色,步履蹒跚而出,双腿颤抖,几欲跪倒,却强自支撑。他深知,此时一旦示弱,便是自陷绝境。
“李承泽、范闲,尔等考场之事,究竟如何?”庆帝故作不知,实则意在挑明,引得百官一阵哄笑,议论纷纷。
李承泽身为皇子,不便直接指斥,范闲便挺身而出,详述郭铮之过:
“郭尚书失职渎职,以权谋私,损害科举公正,更欲构陷无辜考生,寒士子之心。臣恳请陛下严惩,撤销其春闱主考之职,以正视听!”
大皇子麾下的一名臣僚挺身而出,言辞恳切地进言:
“陛下,此事尚需三思!郭尚书虽有急功近利之嫌,然尚未付诸实践,其作为礼部尚书,理应肩负春闱重任。
即便偶有过失,亦不宜轻易革职,以免寒了众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