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重阳
第333章重阳
严吟谣母女在宫里住了十天,方离宫回晋王府收拾东西。
五日后,大吉,宜入宅。
母女俩带着心腹下人,搬进了宣治帝赏赐给她的大宅院中。
宫中三大巨头都赏赐了东西,向各府表明,纵然益嘉县主不住在晋王府,她依旧享有宫中的庇护。
这个月底的时候,庆王的一些追随者伏诛,一直没有调整朝堂人员的宣治帝,清理了一批人。
裁撤了好几个与庆王暗中牵扯,却没有暴露出来的官员。
宣治帝的精准裁撤,让一些官员心犯嘀咕,“陛下怎么会知道他们也是庆王的人?”
“朝中还有陛下的暗线。”
经此一事,宣治帝的威信又平添了几分。
尸位素餐之人被挪走,有才之士被选拔出来主政。
朝野上下整顿一新,遗留的积弊改不少。
当然朝中关系错综复杂,要完全扫除宿弊,还是比较艰难的。
但宣治帝有信心,“没有庆王从中作梗,我必能让大秦更加繁荣昌盛。”
“陛下会是一代明君。”姜长宁笑着恭维道。
宣治帝笑道:“宁宁必是一代贤后。”
“我在史书上,怕是一代妒后。”姜长宁有自知之明,故意道。
宣治帝抱着她,“那也是我宠出来的。”
姜长宁挑眉,他这意思是愿意让她做妒后?
夫妻俩又说了一会子朝堂上的事,宣治帝去勤政殿处理奏折。
姜长宁则喊宫女备水,给两个儿子洗澡。
日子就这样平静无波的过去了,转眼就到九月初九,重阳佳节。
这天早上,小白炫耀的跟太后背了首有关重阳节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姜长宁会教他背这首诗,是因为这首是她最为熟悉的一首重阳诗,并没多想。
然而听到儿子背这首诗的宣治帝,看她的目光,带上了一抹心疼。
到了晚上,睡觉时,宣治帝搂着她道:“等过几年,陪我去南巡。”
“好啊。”姜长宁随口答道。
“到时我们去杭州。”
姜长宁愣怔一瞬,笑道:“杭州有许多美景。”
“我们还要去祭拜岳父和岳母。”宣治帝在她耳边,轻声地道。
姜长宁惊喜地回头,樱唇落在了他脸颊上。
“宁宁这么谢我,我很高兴,不过,亲错地方了。”宣治帝笑着凑上堵住她的嘴。
不容她否定,急切地带给她一个火热的晚上,不让她因思念离世的父母而过于伤感。
第二天,姜长宁没能睡成懒觉,朴氏她们过来请安了。
见皇后娘娘一副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妩媚模样,赵氏是又恨又嫉,以前在王府,庶子没有多少出头日,可如今不同了。
王爷成了皇帝,那个位置,嫡皇子能坐,庶皇子也能坐。
赵氏还想母凭子贵,做太后呢。
“娘娘,妾身有句话,不吐不快。”
姜长宁转眸看向她,“想说什么,直说无妨。” “娘娘,独食而肥,您吃够了肉,总该分些汤给我们吃吧。”赵氏说道。
“本宫若是没有记错,嫔每日是有五斤肉的,怎么的御膳房的克扣了你的?你这几天吃的是素?”姜长宁佯装没听懂她话中之意。
朴氏掩嘴一笑,道:“赵妹妹,你日益圆润了,吃素好。”
“我这是丰腴,不像姐姐瘦骨伶仃的,都快没人样了。”赵氏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
“嗬,你这叫肥肿难分,不叫丰腴,瞧瞧你那腰上,肉一圈又一圈。”朴氏不客气地道。
两人当着姜长宁的面,就斗起嘴来了。
姜长宁没睡够,头有些晕,她们这一吵,她的头更晕了,抬手揉了揉额头,“够了,都闭嘴,要吵出去吵。”
赵氏和朴氏同时噤声,神情不安地看向姜长宁,“娘娘。”
“赵氏想吃肉,简单,以后让御膳房单独给你一人每天十斤肉,包管你吃够。”
朴氏抿唇笑,“赵妹妹,娘娘待你这般好,还不快谢恩。”
赵氏瞪了朴氏一眼,姜长宁脸色微沉,轻哼了一声,不怒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