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55章别人有的我家的也得有!……
第55章第55章别人有的我家的也得有!……
裴元这一觉睡得极沉,等到再醒来外面的天已经黑了。前院厢房两边都带着角房,一个做了浴房,另一个自然做了灶间。
因为没分家,后院还有大厨房,平时中午和晚上这两顿饭,两人只要在家都会去后院陪黄娟一起吃。
前院的灶间里只盘了一个小灶台,方便谢九九和和裴元晚上弄些简单的宵夜或是烧水煮茶。
裴元是被一阵阵若有似无的香味弄醒的,醒来的时候屋里就他一个人,床边的纱帐放下来遮住了外面橙黄黄的烛光。
长时间奔波在路上的人突然安安稳稳睡一觉,醒来之后只觉得浑身瘫软无力,手指蜷曲握拳都直哆嗦。
擡手起撩开一小截纱帐,不想起床又睡不着的裴元,就这么侧着身子躺在床上呆愣愣的看摆在卧房里的熏笼火盆。直到谢九九端着两碗面条进来,才打破屋里的静谧。
“上车饺子下车面,是有这个说法对吧。”
容县北方人不多,但同在一条街上做生意的,还是有一家专门做饺子和面的小食肆,生意不温不火的也开了许多年。
老板一家子都是山东人,做面食做得一绝。谢九九好几次去他们家吃面,就是为了看老板揉面擀面的手艺,就是眼睛看会了手上还是不熟练。
本来就打算给裴元做一碗面条,谁知不是水放多了就是面粉多了,装面粉的布袋放在一旁,一下子抓一把一下子又抓一把。
抓到最后面粉用了不少,面活得还是不咋地。
干脆让承平往饺子馆去了一趟,买了些现成的面条回来。有了面条,炒码子那还不简单,三下两下就给裴元做碗仔姜炒鸡的面条出来。
仔姜不如老姜那么辛辣,谢家一年四季都要做酸仔姜来配菜。鸡腿肉剔骨切块,跟仔姜辣子一起炒,鲜香酸辣还没骨头,拿来拌面最好吃了。
裴元起身随手拿过挂在床边的衣裳,唏哩呼噜把一大海碗面条没多会儿就被他吃了个干干净净,连汤底子都喝得干干净净。
填饱了肚子,才发现穿在身上的衣裳是新做的,样式和平常常穿的直裰有些区别,是道袍的样式。
本朝文人喜穿道袍,但裴元平时还是更习惯穿直裰。直裰两侧的衣摆开得比道袍简单,衣袖虽也能做宽大的款,可怎么还是比道袍更简洁方便些。
道袍两侧开衩处要添加内摆,走起路来内摆若隐若现的跟宽大的广袖交相呼应,要是穿衣的人身段欣长又长得好,确实是显得格外雅致,翩然若仙。
“也不知道刮的什么风,成衣铺子和绸缎庄的人都说今冬时兴道袍,我看别人家都做了,那我不得也做两件。”
谢九九在打扮裴元这件事上从来不小气,别人家的郎君都有的衣裳裴元怎么能没有。这会儿穿在他身上这件藕荷色绣暗花云纹的道袍,便是谢九九最满意的一件。
“这一趟出去真瘦了,恐怕衣服都要改。”谢九九伸手掐在裴元腰间,拿手在抵在他腰窝上来回比划,又把过于宽松的袍子往里折了折。
手指不经意间滑过裴元腰侧最怕痒的地方,惹得裴郎君忍不住歪了歪身子,随即又被谢九九拽着衣襟扯了回来,“躲什么啊。”
一路风尘仆仆赶在腊八之前就到了家,裴远舟心里且得意呢。这会儿看着谢九九嘴角微微上扬眸子里盛满笑意的样子,“谁躲了,我可没躲。”
“想你了。”
“我有什么好想的,京城那么繁华不好好玩儿,就想我了?”
裴元倒是也说不出这一路光想她什么别的事都没心思做的假话,只是被关如琅带着在出门的时候,总会忍不住闪念,要是谢九九也在就好了。
“等我过了秋闱,和我一起去京城好不好。”
“裴郎君,你童子试都还没过呢,就想着秋闱之后的事了?”
……
没意思!谢九九总是这样,即便情动也总能保持清明,不会被裴元的话带偏。
不过年轻夫妻嘛,床帏间总能有法子分出个高低胜负。
睡过一觉又填饱了肚子的裴远舟,抱起妻子折腾半宿,直到听到谢九九攀在自己肩头答应下次一定不放他一个人出远门,才勉强放过她。
过完年二月就要县试,回了家的裴元彻底闲了下来。连书都不读了,天天在家就是休养精神,务求在这个过年期间能把好几个月的长途跋涉掉的肉给补回来。
起初谢九九还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觉得这人来回一趟京城这么快就回来不容易。
可没过几天,云客来还没放假天天都得去上工的谢掌柜就怎么都看自家郎君不顺眼了。
总觉得他天天在家不是吃就是睡,不然就是去书房里看书写字,再不然便是抱着家里散养的那只大黄猫来回晃荡的日子太悠闲。
裴元也有自知之明,每天到点了就提着食盒往云客来去找谢九九。云客来的食客起初还笑,哪有自己开饭庄还天天来送饭的道理。
之后慢慢才发现小丑竟是自己,人家年轻夫妻之间的趣意,旁人哪里知晓!
没了各种烦心事,裴元因为南北奔波瘦下去的肉只花了一个过年的功夫就全补了回来。而谢九九不再天天吃老韩的手艺,原本小腹上那一层薄薄松软的小肚子也很快消退下去。
这是两人成亲之后在一起过的第一个年,平淡无奇得没有一点波澜都没有,除了累还是累。
小年前一天云客来放假过年,把饭庄上下的工钱和过年红封一发,谢九九就算没事了。
天天在家睡到日上三竿,听着院子里她亲娘把家里所有人都支使起来干活,连家里散养的猫和狗都被拉过来洗了个大澡。那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家里又多杀了两头猪。
等过完年三十,已经成了家的谢九九和裴元,又被黄娟催着出门,天天不是这家拜年就是那家拜年。从初三起,除了初五要迎财神在家歇了一天,直到大年十五都没个歇息的时候。
不过刚过完元宵节,家里就彻底消停了。因为刚过完大年十五,县衙外就张贴试谕,把县试的时间给定了下来。
二月二十六头场(正场)考试,在四书中出题,考八股文一道,再作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从中取优进入复试。
之后二月三十出头场的考生会出一张榜,按照成绩排名。榜上有名的三月初一继续参加复试,复试再考两场,一天考五经经义,一天考策论,这两场中间也会相隔两日。
等复试两场考完,三月初八县衙出案放榜,通过县试的考生按照成绩分为圈、点、尖三等,名单依旧会被张贴在县衙外专门发布消息的地方公示。
圈是优秀,点是合格,尖是候补,第一名为县案首,上榜的所有人都能参加四月份的府试。
府试过后还有六月的院试,三轮考试全部通过了才能成为秀才公。天下的读书人这么多,光是倒在这一步上的就不知有多少。
试谕贴出来,想要考试的读书人就可以开始找五个本地学子互相作保,再一起找一名廪生画押,确保没有替考冒名、服丧期间参加考试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