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违的春天
久违的春天
冬日里虽然能休息,但能做的事情太少了。
读书习字一事做久了,便会感到枯燥。好不容易把基础的字认全了,部落里的人来学堂的便少了许多。对此禾苗不强求,这已经长大的苗掰不过来,对于藤这几个孩子禾苗却是一点也不手软,教育还是要从小抓起。
磨制好的箭身成捆的堆放在屋子里,似乎能做的事情都做完了。
“呵!”木楔被重重的砸入凹槽中,随着力道的不断加重,与油饼的接触愈发紧密。
澄亮的桐油随着引导滴入罐中,汇成一滩水洼。
“应该可以了。”云此刻满头大汗,饶是外面寒风呼啸,她在屋子里只穿着一层薄薄的兽皮衣。
“嗯。”禾苗看了看瓦罐中的桐油,已有半罐,清亮且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
桐油饼里是蒸过的桐籽,球形的种子表面皱巴巴的,这是禾苗在集会上从木林部落那交换得来的。
另起一小灶,灶上方悬着一陶碗,碗与灶的大小相合。
燃起的灶火加热着桐油,上飘的黑烟附着在陶碗上,为了防止黑烟掉落,每过一段时间久要将烟扫落收集在一起。
集在一处的烟灰投入水中,浮在水上的灰较为精细,下沉的灰则是较为粗糙,分别取出,铺在簸箕上,需等上个半年一载,让灰中的水分挥发,才可使用。
当然,若是求快的话,这灰可和牛胶和在一处,反复捶打,扣在模具拿出晾晒,晒干后,便就是日常能用的墨。
墨块在研磨后,黑色在水中晕开,执笔书写,杀过青的竹片上留下一行行字迹。
禾苗正把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发生了什么事记下。
此外,禾苗还打算把自己脑海中的一些书籍默出,不说能造福民生,起码让人能吃饱穿暖。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一段悠闲且充实的时光过得总是又快又慢,松散的身子骨总算能够得到一番舒展。
和冬季降临时一样,在一夜之间,冰雪消融成水,汇入河中。哪怕岩土部落提前挖好了排水道,也抵挡不住如此大的水量。
幸好木屋建立时的地基打得比较高,流水在顷刻间没过木阶,流入大河。
土壤由软黏再变得坚硬。
新年伊始,便是由这一句活力满满的“伙计们,开工!”开始。
窑场里的火呼呼的冒着,不仅仅是为了重新造瓦房,更重要的是炼制铜矿石。
豆大的汗水流下,然后又蒸发,如此往复。融好的铜液倒入模具中形成模具里箭矢的样子。
待淬水冷却后,得到的便是一个粗糙的胚子。
在磨刀石上稍加打磨,可开出一道较为锋利的刃。
当然比起箭矢,更重要的是耕具。
犁耙锄镐铲,当然是多多益善。
此前发现的铜矿产出量多,唯一麻烦的便是运输一事。对于熟读各类书籍的禾苗而言自然是小事一桩。
木流牛马——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发明。木牛采用品字形结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孔,通过轴连接可前后摆动。内部纵向隔板固定粮食,防止晃动。同时通过控制前后腿叉开度和把手拉拽,实现重心在前后腿间的转移,完成每一步的推进。可谓是运输的好帮手。
如此一来,岩土部落只需与时间赛跑,在其它部落强大之前亦或是在更强大的敌人到来之前,尽快发展。
流水散去后,被压在积雪之下的东西也显露了出来。
原定用来种植的土壤上全是些腐化的植被,积雪散去后,恶臭的气味扑面而来。抱着耕具来的几人此刻几欲呕吐,更别提一些嗅觉比较敏感的人了。
禾苗面色自然的鼓励道:“大家找些东西掩住口鼻,这可是好东西,腐化的植物能够给土壤带来更多的肥力,让作物生长得更好。”
人拉着犁把硬土层破开,翻起一道道沟壑。拿着钉耙把大土块破碎,松散的突然平整的铺在大地上。
种植前还需增加些土壤的肥力,茅房的作用此刻便体现出来。早已发酵好的农家肥施在土壤上,更添一丝风味。
锄头做土垄,随垄种下作物,有姜有土芋,有棉花,有小麦,有大豆……不同的作物也有不同的种植密度,有点播,有撒播……
禾苗让人做好区域划分,万万不可将其搞混,同时还在不同的区域钉了木牌,上有作物名称,好让人明晰。
弯了一天的腰,禾苗和其她人皆是浑身发软,匆匆沐浴过后,连饭都还来不及吃禾苗便昏睡了过去。
幸好得来的种子不多也不少,一日的功夫便播种完成,然而这只是个开头,后续的除草,浇水,施肥,可少不得一番功夫。
碰碰碰,急促的敲门声响起,禾苗拖着疲惫的身子把门打开。
来人正是硕。
硕弱弱开口道:“首领还没回来吗?黎让我带话过来那人醒了。”
禾苗原本迷糊着的脑袋此刻瞬间清醒了过来:“云估计还要一段时间回来,我去看看。”
禾苗急匆匆的拉着硕跑到黎的门前,飞鸟部落的族人被追杀至如此地步,禾苗也很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进来吧。”黎早已恭候多时。
见来人是禾苗,黎了然的点了点头,转头看向躺在床上满眼愤恨的人,示意禾苗跟她出去。
门外,二人找了个稍远的地方。
“发生了什么?”
“就我目前听到的消息,很不好。”黎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