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番薯 - 明末之伟大舵手 - 英联邦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24章番薯

第224章番薯

铲除李三才,不是计划中的事,但顺手铲了,也对米柱造不成任何的影响,他将全部收益转至户部,也不是怕了东林党,要讨好东林党大佬孙承宗,而是充实国库,国富民就强。

东林党作为仕人集团代表,与米柱是天然的敌人,不用调和,如果他们当权得令,米柱未必会有留下俸禄和祖屋的待遇,所以米柱是有自知之明,也不作幻想。

成立反贪局,才是他真正的目的,只要他大权在握,这些当官的,就始终不是他的对手,要搞那一个就搞那一个。

在搞倒李三才后,米柱也没有什么自得,他上班第二日,即去约见了徐光启和李逢春,两位都是皇帝的亲信人物,都是庶吉士出身,都在太子詹事府干过,同在庚申宫变之中冲锋陷阵,保过太子,扶幼主登基称帝,同为巡抚级人物,徐光启巡抚辽东,李逢春巡抚福建,他们将在元旦后离京赴任。

作陪的则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亓诗教、户部侍郎洪承寿等。

米柱则与他们是莫逆之交,共同相扶前进,同是帝党人物,李逢春虽然是以帝师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军民事,但他的资历太浅,人脉太浅,又无主政一方的经验,到了地方,就怕别人玩死,所以他对于赴任福建,颇为踌躇。

米柱道:“李老师尽可放心,到了地方,上有天子圣眷,下有李旦大人、洪侍郎的支持,自然可以从容施政,一展抱负。”

李逢春道:“维新呀!你且说实话,你让李旦成立一个海上北镇抚司,意欲何为?”作为福建巡抚,一方首长,自然对海上北镇抚司这种可以改变地方势力平衡的机构关注,特别是李旦是海盗,福建人,海上北镇抚司,陆上驻地设在泉州,这令李逢春为难,这可是多了一个婆婆,锦衣卫的性质,代表了地方势力不能干涉,也不可以管。

米柱道:“李老师放心,海上北镇抚司的权力在海上,在陆地没有执法权,与地方政府井水不犯河水。”

李逢春道:“甚好!维新招安了这股海盗,可保大明海疆太平。”

米柱毫不讳言:“大明海疆太平,水师就做得到,这是一支海军,进取的力量,他们有义务把皇帝陛下的福音传往更多的地方。”

徐光启道:“维新是盯上南洋了。”

米柱道:“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远在万里之外,都披荆斩棘,远涉重洋来此,我大明就在家门口,反而视如不见,智者不为?况且本爵封为澳洲伯,总得登上澳洲这地方,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勿负圣恩。”

在公,徐光启和李逢春官位在米柱之上,又以侍郎出巡地方,但米柱有爵位在身,地位更高,兼况手掌厂卫,深得皇帝信任,办成了不少大事,这让他成为帝党的领导人物之一,米柱今日与俩位大佬相见,就是为了向他们推广三样东西,这就是缔造康乾盛世的三大法宝,马铃薯、番薯和玉米。

马铃薯何时从何地传入大明,尚难确切断定,万历以后,马铃薯逐渐跻身宫廷美食的行列,但由于其品种上的特殊与罕见,仅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

上林苑即使有专司蔬菜种植的“菜户”,在筛选、培育马铃薯上有一定技术优势,但它毕竟是服务于宫廷的机构,既不会大面积栽种马铃薯,更不可能将薯种和种植技艺传入民间。所以,此时马铃薯虽已被引进大明,却不过偶尔现身于富贵人家的餐桌上,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并无此等口福。

米柱原本想设立专门部门,组织人手去寻找此三大神物,却让人告知,这三样东西,现在就有,而且就在上林苑,王体乾听说米都督喜好此物,还让人送了两大箩筐来。

但米柱还是在东厂里调派一队人,专门负责此事,这才是改变时代,造福万民的事。

至于番薯,在北地稀少,在福建也不是什么稀罕东西,有福建商人携来京城售卖。

在万历年间,福建人陈振龙弃儒经商,到了菲律宾。他见菲律宾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联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这东西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就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

当时吕宋殖民政府严禁薯种外传,振龙爱国爱乡心切,不顾当地法律的限制,用高价向当地人密购薯藤数尺,装在竹筒中,用绳系于船舷浮在海中,避过检查,经过七天航行,回到福州。

明万历二十一年夏,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番薯,以解粮荒。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番薯收获,可以充饥。金学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在华夏历代掌权的权臣都有变法的习惯,连米柱都不能免俗,秦国有商鞅变法,宋朝有王安石变法,本朝的张居正变法也首屈一指,这些历史上充当改革的历史人物,给后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自古话叫做树大招风,张居正的激进式改革,也为他招来了无数的非议,其中以书生的抨击最为厉害。

纵观中国历史,书生是一类特殊人群的存在,热血愤青,每天吃饱了没事干的时候,就开始鸡蛋里挑骨头,看顺都不顺眼。张居正的改革自然也在他们的非议之中,群情汹汹,批评的声音铺天盖地,这让张居正非常恼火,干脆下了一道命令,将全国的书院统统关闭,书生都赶回家去自己复习,没有人聚堆了,议论的声音会逐渐消失。

为了关闭天下的书院,张居正亲自点了一个人名,此人名叫金学曾,一向以救火队长闻名于世,朝廷有什么棘手的事情,出面灭火的就是这位金大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