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海上旧事
第213章海上旧事
伊丽莎白大胆重用德雷克,助英国打败了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使他走向了强大,虽然他们打垮了无敌舰队以后没有立马强大起来,但是这已经奠定了其在北海的地位和崛起的前提。
德雷克作为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一个代表人物,德雷克身上浓缩了那个时代英国人野心勃勃、发奋图强、力争改变命运的特点,李旦生意和势力比德雷克更大,他的舰队和财势,是德雷克无法相比的,他也注定不可能去环球探险,去领兵作战。
但他可以让手下们去做,他拥有庞大的舰队和大批愿意为他效死的水手勇士。
米柱他下了血本钱去招募李旦,就是看中他海上的庞大舰队和多年经营海上的人脉,这些东西是米柱他目前的集团里面所缺乏和没有的。
一旦他掌控了李旦的势力以后,他们的势力就开始往海上进行扩张了。
李旦的势力有多大?换一句话进行纵向对比就知道了,那就是,让他率领他的舰队来跟大明水师进行开战,未必就会输。
只不过他们的力量都在海上,而且最终还是依附于大陆的,如果一旦大陆切断对他们的支援和供给,他们就变成没有根的浮萍了。
现在米柱是对他们完成招募,他一跃由海盗变成了正式的海上集团,也相当于德雷克将军的海盗被招安了一样。
伊丽莎白女王招募的德雷克将军,让她的英国海军变成了世界最强,你住他招募了有什么变化等以后才知道的,但是对于这一切他是充满充满了期待的,他知道总是向好的方向发展,总会比原版的好,即使大明在禁海,但是拥有一支强大的海上武力也是好的。
李旦的势力的崛起,缘于隆庆开海,万历三年,开海月港的关税收入已超过万两白银;1594年则达到三万多两白银,一度被视为天子南库。
然而,月港的开放不过是昙花一现,历史拥有巨大而惊人的惯性,大明朝廷迫于倭寇之乱,被迫开海,迎合广大海上集团的利益,开海之后倭寇很大,很快就被消灭了。
但是倭寇被消灭了以后,禁海的势力又重新抬头。
万历二十九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出兵侵略朝鲜,大明海防吃紧,明廷即于次年下令禁海。直到万历三十四年,日本自朝鲜退兵,明朝政府才于次年二月复开市舶。
这十几年来,大明朝海防日益废弛,海道不靖,随着葡萄牙人、荷兰人的先后东来,横行海上,劫夺船货,出于海防安全考虑,明朝政府宣布第三次禁海。
此时的明日贸易,非但不因官府的封禁而阻断,反而使得对日走私者获利更丰,大约是对吕宋贸易的两倍。
有暴利就有人铤而走险,大量华人(多为福建人)移居日本平户和长崎,专事中日走私贸易,其中势力最大的是李旦的海商集团。
十七年前,本于菲律宾经商的李旦因与西班牙殖民统治者不合,(第一次马尼拉大屠杀),转至倭国九州岛定居,成为当地华侨领袖。
李旦借由倭国海盗集团帮助,筹组武装船队,于日本、华夏大陆、台湾、东南亚间与荷兰、英国所经营船只从事国际贸易往来,德川家康统一倭国都曾受李旦资助。
除此,李旦也从事海盗掠夺这等没本钱的买卖行为,因海上作风强悍,被西洋人取昵称为中国船长。
李旦的海商集团活跃于东亚海域时候,明朝政府陷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暂时无暇顾及海盗走私了。
李旦和其他海商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机会迅速崛起,成为东亚海域重要的海上势力。
由于对日贸易仍属非法,李旦的商队依然被明朝政府视为海盗,而且他在倭国势力不小,但是无法和德川幕府对抗的,德川幕府迅速滑向封关锁国,这卖买末必可以长久的做。
和前辈汪直一样,李旦也希望明朝政府开放对日贸易,从而成为合法的海商,要不然招安也行,就在李旦秘密回乡祭祖之时,李旦接到了东厂提督米柱的招安邀请,而且从中作保的是南安英都人洪承畴,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户部员外郎,当地大名人。
那时米柱辽东大胜归来,封侯在即,这可是天子一号亲信,他旗下的米利坚商行生意做得很大,也在组织船队运货往吕宋。
这位大神的招揽,令李旦的海商集团高层震动,一派认为大有可为,一派则认为汪直、林凤殷鉴不远,官府招安,这是与虎谋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