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严刑
第264章严刑
米柱慢斯理的道:“这八十大板是惩罚你藐视皇权的,现在锦衣卫北镇抚司正式指控你参与走私,纵子行凶,打死月满楼名妓小楼春,事后极力压制,殴打月满楼告状的众人,打断了小楼春之婢王秀兰一条腿,这是人证,物证,张某人有何好说?”
汤正让人呈上了人证供词和相关物证呈上,他们拿了张若定的儿子,还有相关属官,这些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张若定有气无力的道:“屈打成招的东西,如何可以作准?”
米柱道:“砌词狡辩,拼死抵赖,人来!再打四十!”说完他拿出一个小铁盒子,从里面挑出一小块鸡舌香,放入嘴里。
古人由于缺乏科学的口腔保健知识和有效方法,口腔清洁不够彻底,有时肠胃消化不良,以致口臭。而如何去除口臭,古人也有很多妙方,最主要的一个方子,就是口衔“鸡舌香”
相传东汉恒帝年间,有个老臣子叫刁存,口臭很厉害。每当他向皇帝奏事,皇帝都皱着眉头,直至忍无可忍,便赐了一样东西给他,命他含到嘴里。刁存不知何物,惶恐中只好遵命,入口后又觉得味辛刺口,以为是皇帝赐死的毒药,不敢下咽。退朝后,匆忙回家与家人诀别,恰好有同僚来访,感觉此事稀奇,便让刁存把“毒物”吐出。吐出之后,便闻到一股浓郁芳香,口臭已然不觉。原来所谓“毒药”,乃名贵的“鸡舌香”。
而后,朝廷官员面见皇帝时口含丁香便成为一时风气。
所以,大约也是从中国汉代开始,百官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问题,嘴里都含嚼丁香,以免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仕途。
北宋名士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记载:“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鸡舌香,欲奏其事,对答其气芬芳。此正谓丁香治口气,至今方书为然。”可见,含丁香治口臭,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方法极类似于现在的嚼口香糖。
到明代之后,口含丁香避口气、增芳香,已成为朝臣和士大夫们的日常之事。文人雅士以丁香赠友,也成为常见礼节。
米柱在现代最爱在饭后嚼口香糖,但是在这里可没有绿箭可卖,也只好用这鸡舌香,这东西入口辛甘,口感不好,但服用后满口芳香,口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不过这东西乃名贵中草药,不是每个人都吃得起的。
米柱一声令下,立即有人,再往张若定屁股重打四十,这四十大板下来,张若定屁股皮开肉绽,当场昏死过去,又被人用水泼醒。
受此折辱,张若定道:“你就是杀了本官,本官也不会认罪。”
米柱道:“一介庶民,竞敢自称本官,掌嘴三十,以示惩戒。”说完,扔了一块门签令箭下,有一锦衣捡起令箭,按着张若定的头,对着张若定的嘴巴,一顿狠抽,打得张若定牙齿都断了几条,脸肿如猪头。
这些刑张若定都用过,他一向爱打人板子,掌嘴也是常事,素有酷吏之名,不过他自认为是刚正严厉。但是如今别人这么对他,这就悲剧了,一样都不好受,一顿下来,只剩下了半条命,脑袋肿涨似猪头,脑里一片浆糊。
米柱道:“张若定,人证物证在此,还招不招?认不认罪?”
一旦认罪,就是万丈深渊和地狱,张若定还有一丝意识,抵死不认,他的师长会来救他,还他清白的,他道:“不招!”
米柱道:“好!上夹棍!”
惠世扬只觉脸丢大了,此刻他应该像明星一样受到当地仕绅官员热烈欢迎,喝着美酒,吃着美食,而不是现在这样,孤零零的,无人问津。
他怒而来到巡抚衙门,求见了李逢春,他以为李逢春会避而不见的,谁知李逢春爽快的接见了他,惠世扬怒道:“东厂如此跋扈,残害官员,大人身为巡抚,守牧一方,尔就不管管?”
李逢春喝着大红袍,慢条斯理的道:“惠大人这是在教本官吗?这凭的是什么,品秩比本官高,出身比本官高?”
这里的出身,指的是进士及第时的排名,惠世扬万历三十五进士比李逢春早了九年,但李逢春是第四名,授庶吉士,旋转翰林学士,负责教导太孙读书,以“太孙”的顽劣,只有他教得了,在翰林有名师之称。
自万历四十四年中举至今,己是二品巡抚,一方大员,升官速度,如同坐火箭,这一点惠世扬万万不如,李逢春这么一说,惠世扬面红耳赤,拱手道:“下官鲁莽了。”
李逢春不置可否的道:“本官不问此事,乃是锦衣卫有人证物证,张若定勾结海盗,大举走私,另外其子醉酒打死名妓小楼春,张某不但包庇,还勒令同僚,不准接案,大肆的打压报复原告,此己触法大明律,本官岂能容这等城蝇苟且之辈?本官不容,皇上也不容。”
说到皇帝,惠世扬不敢说了,他道:“张若定乃进士出身,道德文章,俱是上上之选,为官二十年,素有贤名,会不会是有人嫉贤忌能,打压陷害?张若定主管刑名,此最容易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