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福王谋主 - 明末之伟大舵手 - 英联邦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69章福王谋主

第269章福王谋主

李沧海是福王朱常洵的谋主,自万历二十三年中进士后,放弃外放的机会,在福王身边做事,他的宝全押福王身上,否则以他之出身,目前决不会只是四品王府长史。

作为福王之谋主,他的唯一出路就是助福王登上皇位,所以在立国本和两次妖书案中,始终有他的身影,此人虽然只是户科给事中,但是权利极大,万历皇帝怠政,二十八年不上朝,大臣们难得一见,朝中许多官员,做了二十年官都没有见过皇上的大有人在,而李沧海则是可以随时进宫面圣,时人讥之为长孙无忌(李沧海字无忌),就差福王没改成秦王。

妖书案是大明历史中的悬案,万历二十六年和三十一年分别发生过一次。第一次妖书案由于万历皇帝故意轻描淡写地处理,并未引起政坛的震动;而第二次妖书案牵连甚广,一度引起了晚明朝局的混乱。

追溯妖书案发生的原因,一般将其归咎于国本之争。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的生母原本是一名宫女,因皇帝一时宠幸被封为恭妃,后诞下了皇长子。而被受万历皇帝宠爱的郑妃随后也生了一位皇子朱常洵。

由于万历皇帝的皇后无子,因此在立储一事上,按照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应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万历皇帝在郑妃的怂恿下,一度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唯恐皇帝破坏祖训,便上疏请册立东宫。万历皇帝一拖再拖,但遭到了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因为当时太子又称之为国本,故又被称之为国本之争。

第一次妖书案,是由于山西按察使吕坤所著《闺范图说》被郑妃重新编修而引起的。吕坤上《天下安危疏》(即《忧危疏》),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借此上疏弹劾吕坤,说他先写了一本《闺范图说》,然后又上《安危疏》,是有祸心,是迎合郑妃想要易储,因此此书被认为是妖书。

第二次妖书案是由于内阁大学士沈一贯上奏请册太子,万历皇帝最终册立皇长子常洛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万历三十一年,内阁大学士朱赓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份题为《续忧危竑议》的揭帖,指责郑贵妃意图废太子,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此书在京中掀起轩然大波。万历皇帝要求朝中严查妖书的作者,由于事发突然,毫无线索可依,一时牵连甚众。沈一贯、沈鲤、郭正域等人成为当时的焦点,李沧海即为此事的推手。

看似两次妖书案都与国土之争息息相关,但这两次影响晚明政局的事件仅仅是由于立太子一事吗?不尽其然,第二次妖书案更能体现出此案背后牵连的党争势力。

两次妖书案虽然都与国本之争有关,但究其实质而言,仍是朝廷党争的另一种形式,其产生的后果和变异,恐怕连幕后主使者也始料不及。

不过纵使郑妃、福王再得宠,但也斗不过祖宗家法和士大夫的信仰,李沧海满腔智计,也无从使出。

随着士大夫们的压力,福王被迫就藩,再无翻盘的机会。

李沧海是一个精通相学术数的人,他当日看见朱常洛,就认定他是福薄之人,如此福薄,不应为君,而这个福王呢则人如其名,一副福相,福泽深厚,有人君之相,朱常洛登基一月而崩,证实了他的推论。

李沧海观看朱由校之相,暗中打听来朱由校、朱由俭生辰八字,俱是福薄和短命之人,他必须做一些布置和应对措施才行呀!

李沧海居江湖之远,身处藩国,却时刻关注朝中政局,令他讶异的是,朱由校没有多少学问,却将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各种难事和危机也一一化解,在处理历代最艰难的财政问题时,居然是处理得游刃有余,这就令李沧海惊奇了。

米柱开始走进李沧海的视线,他发现在天启皇帝身边所有的大事之中,都有米柱的身影,他是朱由校的第一助手,危机处理专家。

而这个阉党让张续我担任河南巡抚时,就已引起他的惊觉,其后东厂三大掌班之一的李国安出现在这里,令他知道,这是图穷匕现之时。

李国安自认远在开封,做得低调隐蔽,这是太小看我李沧海了,李沧海认为东南的事可以让米柱忙上一阵子,谁知这个人如此厉害,一下子的就将问题解决了,张若定他们,居然不是一合之将。

李沧海对福王府卫队长李刚道:“大名鼎鼎的东厂提督到,送他们一份大礼。”

皇帝头号鹰爪东厂提督米柱来到河南,这是图穷匕现了,现在是短兵相接的时刻。

李沧海没有半点轻视米柱,相反十分重视,认为他才是皇帝朱由校手下第一战将,他是会为皇帝不择手段,铲除内外之敌的人。

大明有其继承法,现在皇室正统,自成祖起,成祖传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正德无子,而正德朱厚照又是弘治皇帝朱佑樘独子,因武宗无子嗣,所以由内阁首辅杨廷和根据“皇明祖训”寻找皇位继承人,而武宗唯一弟弟朱厚炜幼年夭折,于是上推至武宗父明孝宗一辈。孝宗两名兄长皆早逝无子嗣,四弟兴王朱祐杬虽已死,但有二子,兴王长子已死,遂以“兄终弟及”的原则立次子朱厚熜为嗣,遂传嘉靖。

嘉靖传隆庆,隆庆传万历,万历传泰昌,泰昌传天启,目前泰昌一系,只有两个儿子,俱是年幼,俱是福薄之人,福厚的福王完全有可能像世宗一样完成逆袭。

名义上,福王现在是第二顺位继承人,不由得以国师自居的李沧海多想。

福王受天下所注目,如果有贤名,必招朝廷所忌,所以才有福王唯好女色优乐之名,福王之国内,横征暴敛,这也是一种保护色呀,这是他听从李沧海之言,潜伏砥砺,一旦风云际会,这就一飞冲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