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帝国战略
第735章帝国战略
查罕杰对此大为振奋,他认为这是大好转机,在其很小时就成为了皇位继承者。
出于对等待皇位继承的不耐烦,他在1599年便起兵反抗。虽然被镇压,但他还是在他继母和其他人的支持下,在六年后继承了皇位。
在他的任内,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愈发灿烂,还继承了其父亲对国家行政的出色管理。
查罕杰还是一位从小就对艺术,科学和建筑十分着迷的君主。在他整个任期内,他都致力于推广波斯文化。莫卧儿绘画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顶峰。除了他在这些方面的业绩闻名于世外,他的情史也颇为有名。他和莫卧儿交际女安娜卡莉的关系也是臣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查罕杰有了眼见形势大好,他甚至拒绝了儿子沙.贾汗亲王的求和,决定增派大军,剿灭了他身边的乱党们,将沙.贾汗擒回德里,囚禁了起来。
查罕杰年轻时巴不得父亲早死,好让自己当上皇帝,但现在儿子这么干了,又让他非常的愤怒,认为这是不可愿谅的可怕罪行,一定是亲王身边的人干的坏事,他一定尽杀亲王周边的小人,才能消心头之恨。
查罕杰的敌人列表:波斯人、沙贾汗亲王、南洋军,可见他对王子叛乱的愤怒。
查罕杰原名萨利姆,查罕杰有“世界征服者”的意思,查罕杰是他登基以后才用的名字。查罕杰更像他的祖父,残酷易暴,贪图享乐,有时又和蔼可亲,拥有才干,并且有幽默感,对酒和
鸦片有很大的兴趣,他每天就要饮20瓶加鸦片的亚力酒,同时,又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他对艺术和自然有着很大的兴趣。
在查罕杰时期,一直对莫卧儿帝国有威胁的乌代普尔政权被解除,乌代普尔的首领罗那最终答应归顺莫卧儿帝国,但乌代普尔政权仍保持独立性,查罕杰还对德干的一些***教王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1616年,艾哈迈德纳贾尔王最终被征服,此时,帝国的领土在南方扩大了许多,兵锋直抵果阿。
查罕杰也是一个多情的皇帝,也许正因为他的多情,一个波斯移民的女儿迪尔库沙才能以其妩媚的容颜吸引了这位皇帝的目光,最终成为他的皇后,然而她并不是一位好皇后,从而导致了外戚专权、宫廷内讧加剧的局面,沙.贾汗亲王的造反,就与母妃被排挤,继承皇位无望,才会悍然在孟买发动了造反。
父子相残,向来令人痛心,查罕杰也尝到了这味道,这叫苍天饶过谁?
次大陆的几大势力之中,只能是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人都是表面风光,暗地里日子不好过。
周巡就任西部军区司令,这其实是相当于原葡萄牙果阿总督,这一点米勒是理解的,南洋军让他就任果阿市长,这己是意外之喜,就是葡萄牙人也不会任命他为总督,更不用说南洋军了。
其实周巡这西部军区总督,可以南洋军印度总督,他们是为了掩人耳目,以免让人有咄咄逼人之感才会叫什么西部军区总督,这有点不伦不类的称号,你且看人家海军,直接叫印度洋舰队,负责马六甲海峡以西地区事务,马六甲海峡以西的安达海、阿拉拍海、红海,乃至印度洋这广袤地区,任由他们撒着欢儿,任由他们折腾,没有什么限制,他们的地盘有多大?你能打得出多大就有多大?
他们这次不同于上次的颜思齐率领舰队出征,是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的,他们执行命令而来,而上次,则是主帅的乾纲独断,本来是追杀和驱逐安达曼海的海盗和葡萄牙人,结果追杀到了印度西海岸的果阿,令海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海军部的评价是功过相抵,算是白忙活一场。
而郑芝龙他们的运气那是好到了逆天,他们居然是在科伦坡偷袭了葡萄牙舰队,将之团灭,另外兵镇果阿,成功迫降了葡萄牙人,立下了汗马功劳,凭此战绩,他多加一枚将星,成为四星上将也不是什么难事。
印度洋舰队三大巨头之中,基本是郑刘配,他们负责了主要的作战事务,而国舅爷李国助只负责后勤,平时也就喝喝茶,喝喝咖啡什么的。
但是有了功劳,必定算上他一份,有了过失就必须郑刘负责,谁叫人家是国舅爷,负责监军呢!而且才来不久,他又纳了两房,一房是印度风情美女,另一房是阿拉伯风情美女,左拥右抱,尽享齐人之福,好不快活,这可是海军,除了他之外,谁人敢这么大胆,谁叫人家是国舅爷呢?
如果第二个人这么干了,一定会让军法官和宪兵严惩,但如果是对上了李国助,这就不同了,人家算是皇亲国戚,可以和最高统帅米柱坐而论道,品茶作诗之人。
米柱喜欢和李国助一起喝茶,但凡李国助在京,他必定相召,推许李国助为名士风流,连最高统帅都不介意他李国助风流了,谁人还敢多管?
南洋军在印度洋的势力,主是印度洋舰队、陆军汤正警卫师、骆武彪师、辛格师、骑兵则由两个营扩张至四个营,由少将王威和上校团长刘家柱负责,另外还有投降的葡萄牙人组成的果阿警卫师,大概八千人左右,光是陆军就突破了四万人。
不过辛格调来,汤正师将会很快回归爪哇,戍卫帝国核心区域,帝国粮仓,当日随时进攻果阿,所以派出了南洋军最强的汤正师出马,担任救火队队长之职,但是他们无仗可打,这便马上回归爪哇。
骑军才四个营,在己有刘家柱上校统帅之下,他们为什么还要少将王威出马?
因为他们从果阿这里弄到了一千五百匹马,另外他们己和一个阿拉伯巨商达成协议,对方将会每个月交付五百匹阿拉伯马给他们。
南洋军进入南洋后,因为没有什么合适的养马地,所以发展缓慢,即使是军购部门全力采办,也只是免强维持在七千左右,你那边弄来了一百几十匹,我这边战场损耗了,始终是难以扩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