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谁是谁非
第155章谁是谁非
给不给李问虚官做,自然得看了景成帝的意思。帝王虽然也得按了规距办事,可毕竟那中间的自由可老大了。说白了,帝王的权力,真正是束缚的,还是帝王本人。
为何历朝历代,除了开国的帝王外,就是昏君权力瞧着最大呢?因为,帝王若是开国,自然掌握了全部的权威,这还是帝王说了算?比起守业的皇帝,那是头上有着祖宗规距,这等笼子。开国的帝王,可就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了。
而想比起明君的担心江山和身后名,昏君是不必在意这些的,那是想干啥就干啥。当然,如果一小心亡国了,那后面的日子,可就完全是不好过了。生享九鼎,若不住九鼎,死后必然是下场凄凉的。
像景成帝这等帝王,那自然是想大秦皇朝万万年的。可惜的是,哪朝哪代里,都逃不开的字眼,就是马上能平天下,马上可治不了天下。景成帝对于改革,还是心动的。可这些心动,就应味着,那得花了大把的银子。
大把的银子,从哪里来?在古代的士大夫眼底,天下的财富是有限的,毕竟,除了土地上的那些税外,还真没有太多啥其它的税,这个时代李问虚出现,他给景成帝打开了了一扇窗,这也是景成帝保住了李问虚的原因。
李问虚有用……
在景成帝心中,只要有用的人,他都不会要求,那人得是圣人。这人嘛,只要有用,大错没犯的话,景成帝自然是给了路子出来,让这有用之人去趟趟的。
“官嘛。”景成实念叨了两字后,就是看着李问虚,道:“你既然有信心,朕与你一次天大的机会。李卿,你要知晓,若是不成功,你便成仁吧。”
说白了,这事情若不成,李问虚也不必再求啥了,直接自然上吊去死了算了。
“圣上,若是如此,小臣求放手一搏。”对于惜命的李问虚,他若是真就得景成帝的给的一次机会,那么,他必然要有绝对的权利,若不然,他凭什么去搏一回?
“好,你本人既然如此有信心,朕给你机会。”景成帝说了此话后,就道:“在顺天府往东而去,是为京津之地。你的海贸之策,朕赐你同进士出身,许你以七品官身为京津之地的海关提事。这京津对海外贸易一事,全权由你这七品提事管辖。”
京城属于顺天府,那京津之地可谓是守护了海上对顺天府的威胁。所以,这地方有多重要,李问虚能想像。这不跟他前一世的天津那地方差不多嘛。
七品全权提事,同进士出身,这在李问虚看来,已经足够了。因为,他已经是一步登天了。所以,李问虚是磕头谢恩,景成帝望着李问虚,道:“起来吧,但愿你不辜负圣恩。”
机会,在景成帝看来,他已经给了。往后,能不能让李问虚做出了实事,景成实就是打不了包票啊。
“圣上,臣尚一事相求。”李问虚又是抬头,再是说了此话道。
李问虚这一话,让景成帝听后,寻问道:“何事?”
景成帝寻问了话,李问虚也不虚着,直接就道:“圣上,臣去办理海关,全权管理海外贸易一事,可这中间必然涉及到了收税一事。这税之权,重于泰山,岂能任臣握住?”
“臣求圣上派出能握税权的内监大人,专门用以收税。”在李问虚看来,有了景成帝的后台,还不够。毕竟,山高皇帝远的,他的七品官,还是一个芝麻官,不够有力。可若是加上了内监,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毕竟,宦官的威力,可谓是举朝上下,百姓都皆知。
怕是一个小黄门,都是能不得罪,也没有乐意得罪了啊。李问虚既然在景成帝的面前打了包票,那就得求了最大的合作方?
这合作方是谁?是功臣,是勋贵,是文官?是武官?
都不是,这以上的人,身份都特殊,李问虚不想掺合,可作为帝王私奴的太监这一块,就实在再合适不过了。这内监收税,皇帝会比较放心啊。
“大伴,你如何看?”这时候,一直当了隐形人的景成帝司礼监的大太监何大伴,那是忙回了话,道:“圣上英明,奴婢等人,自然听从圣上的吩咐。”
“不过,奴婢也觉得李大人的话,有些道理。这天下的税权,岂不应该掌于圣上之手?朝廷之上的文官,不管掌无掌税权,可都是打了圣上内库的主意……”大太监何大伴,对朝臣们不太感冒。
说白了,这是天然的不对付啊。不过,景成帝不在意,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喜欢用太监的帝王。只是想着,太监是困于帝王身边的自己人,这真用了太监,想处置之时,可不比着朝臣的慎重。
作为家奴的太监,哪怕是再大的太监,帝王的句话,说打说贬全由已心。这朝臣知道了,只会弹冠军相庆,而不会引起了任何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