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闹饥荒
白雪皑皑,京城裹上了一层银装。冬日里,京城很冷,人们出门都要裹上厚厚一层棉衣。
转眼半年时间,宁原与太子殿下合伙做的生意,已经收获满满,在城外的大荒野,已经储存了堆积如山的煤炭。
这些,鲜有人知。
太子与几个合伙人,当初丢下钱就跑了,事后宁原送去了契约,他本人出资最多,占据五成利益,太子占据两成,剩余的每人一成。
开始采煤时,出了不少意外,好在运气比较好,地下埋的一处大资源,而且埋的比较浅,如此,几个月时间挖了很多。
宁原估计,以目前的速度,够挖好几年了。
月初时,宁原叫停了采煤工作,主要是因为手里没钱了,所以遣散了众人,就等着天气再冷点时,把煤给出售了。
宁原吃着自己捣鼓的火锅,主要吃个情怀,味道也就那样,并不像小说看的那般,火锅一出,就天下第一美味佳肴,纯属放屁。
在这个没有各种科学加工佐料的时代,火锅能有多好吃?
和皇宫里的美味佳肴比起来,真的屁都不是,真当御厨们是吃素的,人家随便一道国宴就吓死你,还跟人家比。
天色蒙蒙亮。
宁原顶着寒风就上了早朝,宁原穿的比较多,不然没办法,他到现在还杵在殿外,不穿多点,根本扛不住。
望着殿内的碳火,宁原一脸羡慕,瞧瞧自己面前这个巴掌大的玩意,风一吹就没了,根本不顶用。
皇帝出来,群臣跪拜,太监宣读…老一套了。
“启禀陛下,河州闹饥荒,无数难民分别涌入各地,以齐州、京城为主,如今,城外已聚集数万灾民,天寒地冻,食不果腹,请陛下早日定夺!”
“众爱卿可有良策?”
“启禀陛下,老臣认为,开国库,赈灾河州,派兵把流亡百姓送回,转交地方官员妥善安排。”
户部尚书,齐文宣上前一步。
“启禀陛下,每年入冬,都是国库空虚之时,开仓放粮,若边关有变,恐出大患。然,饥荒之年,需备足粮草,以防各地暴乱。”
兵部尚书,韩成天:“臣,附议。”
皇帝皱眉,语气总是那么不温不火:“那么就没有一个两全其美之法?”
宁原大致听明白了,闹饥荒了,没好办法了。
记得当初明明给了柳老弟子好些方案,却至今没人用出,想必其中定有十分复杂的事发生。
朝廷中,就是这样,乱七八糟,官官相护,官官相贪,说是国库有多少多少粮草,真算起来,你都不知道会少多少。
以工代赈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如何分配人手就够头疼了.
“臣认为…”
“臣以为…”
宁原撇嘴,认为有个屁用,朝廷若是真有好办法,也不至于年年出现暴乱。
百姓吃不饱还能忍忍,当他们发现要饿死时,还管什么天王老子,地藏菩萨,拿起锄头就能反了。
人家上朝议事,宁原在殿外吐槽,没办法,每天这样,总得自己找点乐子。
太子殿下起身,大声道:“儿臣愿意效劳,为父皇分忧,为百姓造福!”
一群大臣习以为常,根本不鸟太子。
宁原撇了一眼,打了个哈欠,也不在意,朱幕每天都会这样,大概是太无聊,刷刷存在感。
皇帝点点头…宁原揉了揉眼睛,他点头是什么意思?
“准奏!此事便由太子负责!”
太子一愣,然后像木头一样站着一动不动,似乎吓傻了。
“陛下,万万不可,太子年幼,担不起此等大任!”
“臣,附议。陛下,不可拿千万百姓当儿戏!”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随意撇了一眼众臣,还是那副不温不火的德行,一般人看久了,心理都会出现问题。
“那爱卿们可有良策?”
众臣沉默不语。
“可有哪位爱卿愿意拦下此事?”
无人应答。
“户部呢?赈灾之事,向来由户部负责。”
户部尚书齐文宣个头不高,骨架大,精瘦精瘦,配上那裂缝眼,一看就像个老阴比。
户部尚书开口:“此事,可慢慢商议,定有两全其美之策。”
老阴比开口说的好啊,有好办法,户部就上,没有咱就拖着呗。
宁原忽然听见姬公公的声音:“宣,东宫谋侍郎,宁原,上前觐见。”
“臣,宁原,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