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死工资要不得
第177章死工资要不得
聚财是为君父分忧,不是赵安说的,是和中堂在嘉庆元年被官员质问时光明正大说的。
赵安这里只是提前引用一下,并且用的不是和中堂说的“我”,而是“我等”。
这个“我等”有赵校长,有马副校长,有童主任,以及府学所有在编人员。
以后,这个“我等”还会包括江苏教育体系的所有官员,乃至江苏官场所有工作人员.
总之,这个“我等”就是赵安要团结的对象。
团结的目的诚如他所言,就是替老太爷分忧,替大清朝做事。
不把当官的养肥了,谁做事?
听着别扭,好像歪理,实则是真理。
校长大人的意思很清楚,不要对私设小金库有抵触心理,觉得对不起朝廷什么的,要坦坦荡荡的设,因为我们私下分钱也是为了替朝廷做事嘛。
这个道理不单单扬州这边要知道,江宁、常州、苏州等府学的工作人员们也要知道。
大家都这样做,那就不是贪污挪用,而是规则。
谁破坏这个规则,谁就是大家共同的敌人。
老太爷也不能例外,对吧?
千里当官只求财,况大伙也是实实在在为老太爷做了事的。
凭什么你们地方官就能大捞特捞,我们搞教育的就守着那死工资过日子?
共情这东西一旦产生,潜规则就能变成合法的制度。
“本官的委员任期最多明年下半年,届时朝廷或许对本官另有安排,如果本官到其它地方任职,扬州这边的重担二位就要挑起来.”
赵安给透了底,马副校长和童主任就是他在扬州教育界的代理人,要不然赵安吃饱了撑的要把你们喂这么饱。
马副校长和童主任肯定也知道他们已经和赵委员挂钩,如果没有赵委员撑他们,他二人估计很难接手府学。
至于二人如何转正成为教授和学正,自不用二人操心,赵委员有向皇上举荐优秀教育人材的特权。
一个七品官,一个八品官,皇上都懒的问。
怎么做两本账,又怎么把账做的叫内务府查不出来,这个就不用赵委员再手把手教了。
各种名目多的是。
就是借读学费这一块也能采取明收、暗收两种方式。
明着收你一百两,暗地里再叫家长赞助个五十两用于府学宿舍维修,教室门窗修补,老师加班补习,哪个家长不肯给?
都不用府学下正式文件,学生放假回去时一人发一张通知单就行,不带钱回来的老师点个名罚你站半天,当家长的难道忍心让孩子受这委屈?
总之,赵委员对付土豪家长的手段多的是。
也不叫劫富济贫,就是简单的市场调剂,只不过是以教育名义做的调剂。
钱这东西,不流通不转起来,是带动不了地方发展的。
该开的会开了,该发的福利发了,该交底的也交了,赵安又在府学负手检查了半天,确认一切都没有问题后便让两位好助手去工作,叫来这些天一直闲着没事干的跟班刘小楼,随手从抽屉抽出一张二百两银票递给对方。
“大人,这是?”
刘小楼可没见过这么大面额的银票,很是好奇的在手里捏了又捏。
赵安笑了笑,让对方拿钱去江南的松江府买一套院子,无须太大,有五六间房就行。
考虑赵有禄父母年纪大了,生活方面肯定要方便些才行,因此赵安吩咐刘小楼地段不用太好,不过周围要有菜场,要有药铺、米铺等生活设施。
扬州这边虽是江北,但繁华程度不弱于江南,普通地段一般民宅单屋价格十两左右,五六间带院子的话最多七十两。
如果有水井的话价格就要贵的多,不过也不会超过一百两。
当然,豪华别墅那种性质则是另外的价。 老丁给孙女婿买的那套院子就是精装修的,地段也是在繁华地带,即便房主半卖半送老丁也花了好几百两。
松江那边房价跟扬州大致差不多,买的普通民宅二百两绰绰有余了。
“剩下的钱你在松江那边玩几天,赶在年前回来就行。”
赵安这就是让刘小楼拿公款去旅游嗨皮的意思。
“哎!”
刘小楼高兴的就差跳起来。
安排完这件事,赵安去了甘泉县学找老宋。
是请老宋帮忙去三阳河村给赵有禄父母做工作的,过完年二老得打包去松江生活。
眼下是没法搬家的,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怎么着也得让人在老家过完最后一个年。
现在就逼二老去江南有点不近人情。
况老丁那边也说过几天三阳河的拆迁工作得停下一段时间,因为县衙派去的拆迁安置人员也要回来过年的。
赵安不能去的原因是怕被邻居们看出不对来。
“大人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