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临考准备 - 锦时无双 - 小小进宝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锦时无双 >

第19章临考准备

距离秋闱只剩十日,林书臣的书房里多了一张木制的考架。这是萧远征特意命人做的,完全按照考场规格打造,连桌面的倾斜角度都一模一样。

"要习惯在这上面写字。"林书臣对前来送茶的林书怡解释道,"考场上可没有平整的书桌。"

"哥哥真是想得周到。"林书怡看着满屋的准备:各色笔墨、特制蜡烛、保暖衣物,还有一摞摞整理好的复习资料。

林书臣看了看沙漏:"时间差不多了,该开始今天的模拟考试了。"

这是他这些天的日常:每天上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完全按照考场规矩。林书怡负责计时,还要在外面巡视,模仿考官的脚步声。

"策论题目:论救荒之策。"林书怡宣读完题目,开始计时。

林书臣凝神思考。过目不忘的能力让他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大量史料:汉代常平仓、唐代义仓、宋代社仓......但他知道,单靠典故是不够的。

他想起了自己在村里的经历:如何改良农技、如何储备粮食、如何建立互助机制。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实践。

笔走龙蛇,他开始写道:"救荒之策,当标本兼治。所谓标者,赈济救急是也;所谓本者,固本培元是也......"

两个时辰后,林书怡敲门示意:"时间到了。"

林书臣放下笔,活动了下僵硬的手腕。这几天的练习让他更熟悉了考场的节奏,知道如何分配时间,如何保持体力。

"哥,萧大人派人送来了一封信。"林书怡递上一封信件。

林书臣展开信纸,萧远征的字迹遒劲有力:

"书臣:闻你日夜苦读,甚慰。然科考非止为一技之长,更在于济世之志。你有实践之经,又得先生指点,当能有所作为。

昨日进宫,皇上提及农政,我婉转提及你的事迹。皇上似有兴趣,或许这就是你展示才能的机会。

莫要有太大压力,一切随心即可。若有需要,随时遣人来府上取用。

远征"

信中还夹着一张纸条,列着考场可能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及应对之法。林书臣心中一暖,萧远征的关心无微不至。

"哥,该用午膳了。"林书怡端来热气腾腾的饭菜,"我特意做了你爱吃的菜。"

饭后,林书臣开始整理这段时间的学习心得。他将重要知识点分门别类,每一类都配上实例说明。经史子集、时务政论、农政实践,一一列得清清楚楚。

"叩门声响起。是周老派人送来了一摞考题:"这是往年同题不同考官的批改,让你参详参详。"

林书臣仔细研究这些批改意见,发现每位考官都有自己的偏好:有的重实务,有的重文采,有的重创新。这些细节,都值得注意。

傍晚,他又进行了一轮默写演练。从四书五经到历代史论,从农政要点到时务要闻,一一过了一遍。过目不忘的能力让他能够准确复述,但他更注重理解和运用。

"先生,"他望着墙上沈明德的遗像,"您看,弟子没有辜负您的教导。"

夜深了,林书怡又一次来劝哥哥休息。

"再练一会儿。"林书臣说,"我在练习正楷。考场上字迹也很重要。"

"那哥哥也要注意身体。"林书怡把一个香囊放在书桌上,"这是我特意配的安神香,可以帮你睡得好些。"

林书臣摸了摸妹妹的头:"有你这么贴心的妹妹,哥哥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回到案前,他取出一封准备好的信,是要托萧远征转交给粮仓受害百姓的。信中详细说明了赔偿方案和善后措施。即便在备考期间,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

"这一切,都要靠这次科考。"他喃喃自语。

月光如水,照在他挺拔的身影上。案头的烛火依旧明亮,仿佛在为他的决心作证。

这一夜,他又练到了天明。但他的眼神格外坚定——为了先生的遗愿,为了萧远征的期待,为了千千万万个像王婶那样的百姓,他一定要在这次科考中脱颖而出。

因为,这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