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深入交谈 - 锦时无双 - 小小进宝 - 其他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其他 > 锦时无双 >

第12章深入交谈

自从沈明德来访后,林书臣便开始了新的生活节奏。白日查看农田,夜晚攻读经史。沈明德每隔三日便来一次,两人常常谈到夜深。

这日,沈明德又来了。看到林书臣案头《孟子》旁的批注,他欣慰地点点头:"看来这几日没少用功。"

"先生教诲,不敢懈怠。"林书臣斟了杯茶,"只是有些疑惑,想请教先生。"

"说来听听。"

"孟子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如今朝中权贵却把百姓视作草芥。"林书臣沉吟道,"不知是圣人之言太过理想,还是人心难测?"

沈明德捋须微笑:"你既懂农事,不妨用农田打个比方。"

林书臣思索片刻:"农田如国,农户如民,田主如君。若田主只顾自己享乐,不理农务,再肥沃的田地也会荒芜。若农户离散,良田也将化为废土。"

"说得好!"沈明德赞许道,"所以孟子此言,并非空谈理想,而是道出了治国根本。"

"可是先生,"林书臣又问,"若遇上明君,为何还会有土地兼并之祸?"

沈明德的神色凝重起来:"你可知道,当今圣上登基时,也是雄才大略,志向远大。"

"那是为何......"

"一人再明智,也难敌群臣蒙蔽。"沈明德叹道,"就如你种田,若庄户们隐瞒实情,你再能干也无从施展。"

林书臣若有所思:"所以,关键在于......"

"在于制度!"沈明德的声音陡然提高,"善治不在一人之明,而在于建立良制。就如你改良农法,不也是要建立一套人人可循的规矩吗?"

林书臣眼前一亮:"先生是说,治国如农,也要建立规矩?"

"正是。"沈明德欣慰地点头,"你能想到这一层,说明已经开始明白为政之道了。"

两人相视一笑,皆有知己之感。这时,林书怡送来了晚饭。

"先生留下用饭吧。"林书臣诚恳地说。

饭间,沈明德忽然问道:"你觉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农户失地?"

林书臣放下筷子:"表面上看是天灾人祸,实则是制度不公。高利贷盛行,赋税繁重,农户一旦遇灾,就陷入恶性循环。"

"那你的农改,可有应对之策?"

"有。"林书臣郑重道,"首先要建立农业合作,分散风险。其次改良技术,提高产量。最后设立储粮制度,以备不时之需。"

沈明德目光炯炯:"你可知道,你这番话若是说给朝中那些权贵听,会有什么后果?"

"自然知道。"林书臣苦笑,"所以他们才会处处针对小民的农改。"

"那你可怕?"

"不怕。"林书臣正色道,"先生教我读《孟子》,不就是要明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理吗?"

沈明德大笑起来:"好!有骨气!"随即又正色道,"不过,要行大事,光有骨气还不够。"

"还需要什么?"

"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机会。"沈明德意味深长地说,"科举便是你的机会。"

夜深了,沈明德起身告辞。临行前,他留下一句话:"明日我带些朝廷档案来,你也该了解一下这些年的政事得失了。"

送走恩师,林书臣独自在院中踱步。月光如水,照在他沉思的脸上。

他想起白天在田间看到的场景:一个老农弯着腰,小心翼翼地护理着不及一亩的薄田,那是他仅存的立身之本。

而在这片土地的某处,一定还有无数这样的人在挣扎。

林书臣握紧了拳头。是啊,改良农法只是开始。若想真正帮助这片土地上的人,他需要走得更远。

他抬头望着天际的月亮,仿佛看到了一条布满荆棘却通向光明的路。

这一夜,他久久不能入睡。案头的烛火依旧明亮,照耀着他专注的身影和那一摞摞经史典籍。

理想的种子,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