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日斜拉色 - 警探皇妃 - 风雪夜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警探皇妃 >

第五十四章日斜拉色

不觉又是日影沉西,山风陡起,正觉寒冷,忽听得前面嘶嘶声响,远远已可看见喷泉蒸汽、浮荡夜空,好像一团团云絮,冉冉上升,在高原之上,蔚成奇景,山风吹送,隐隐听得在喷泉喷发的丝丝声响之中。三保喜道:“燕王,我们今晚可以在温泉边歇息一夜了!”

转过一个山坳,前面地形宽坦,只见一片岩石缝间喷出一团团蒸气,灼热的火花,飞溅空中,在淡淡斜辉映射之下,形成一圈圈橙色的、淡紫和浅红的花朵,假如元宵佳节所放的烟花,十分美丽。

原来西藏高原,地下到处都有火山,有些喷发出来,成为喷泉,是西藏的一种天然奇景,有些喷泉的温度可达华氏一百五十度,喷泉附近,和暖如春,正是行路人最好的歇宿之所,而且这种热水经过滤冷之后,又是最好的饮用水,因此一纵人马在喷泉附近歇下马来,就地支起了帐蓬。

夜很快黑下来,温度也很快降下来,

山间明月渐升,我才发现这山上竟然有冰川,蜿蜒有如银龙,围着山腰,一片银白,冰光月色,互相辉映,也似人在广寒深处。

温泉旁边感到阵阵温暖,我们喝着水,吃着干粮,我举目第一次真正看到冰川,心中不觉感到从未有过一片清静。

三保看到我的神情,坐在我旁边道:“玉姑娘肯定从来没流浪到这乌思藏来。”

我连忙摇摇头,这西域高原圣地哪是随便就能来,我一直还在担心自己进了拉萨会不会高原反应强烈,然后在那儿再穿越回去?

三保朝嘴里塞了点干粮,道:“乌思藏处处都是雪山冰川,这座冰山还不算什么,最壮丽的就是念青唐古拉山下天湖附近的大冰川。”

“天湖?”我问道。

“就是纳木错湖,蒙语称那儿‘腾格里海’也就是天湖的意思。那湖象大海一般宽阔,水蓝蓝的,是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川融化后形成的,从天到云、从水到远处的雪山都有着一抹淡淡的蓝青色。”三保道,我还从来没听说过他这么有诗意的话语。

“哦,还有比这还美的地方,若能路过那儿就好了。”我道。

朱棣道:“什么时候我们专门去看一趟。”

我点点头。

当我们一行人快马进入溪卡桑珠孜宗时,日头正在天中。

乌思藏地区帕竹政权的大土司带着各级大小行政官员都已等候已久,很早已经出来迎候,在远处时,就他们吹起了长长的法号,唱起了歌谣。

等我们近了,人群就在我们马队前的枯黄的草地上跪伏下去泱泱一片,有家奴们弓着腰把红色镶金边的厚实波斯地毯滚到马前,两个小家奴立即四肢着地摆好下马梯,直到高头大马上紫色官袍的明朝亲王缓缓下马,扬一扬手,他们才一齐从地上站起来,有着浓郁藏族味道服饰和头上挂着累累珠饰的藏女过来恭献了青稞酒和哈达。

宽大的藏族人锦锻袍子包裹的大土司立刻附身弯腰恭敬又施了一大礼,团花似锦的绸锻图案显得高贵而富贵。

他满脸谄笑说道:“不敢有劳燕王爷钦使本布(藏语大官员的意思)亲自来处理,只怪下官无能。”水红色的腰带缠在他肥胖的身躯上,腰刀鞘上是三颗硕大的绿珊瑚在高原的风里闪着暗绿色的光芒。

燕王朱棣的脸平静无波,淡淡“嗯”了一声,似乎出于礼节的扬了一下手,左右立刻端上丝绸、玉石、黄金等赐物,土司赶紧又跪下双手高举过头接过,磕头谢恩,强烈的光线照在明朝亲王的脸上却显得挂满冰霜,土司偷眼瞟了一下,不禁打了个寒噤。

大土司的庄院倚山而建,高一层低一层,一层叠一层,从下面看起来宛如一座浩大的方形的豪华城堡。

明朝亲王已被引到土司佑大的城堡内,在古木参天的后花园的亭子下,亲兵们四散在园中侍卫。

亭中己摆设好长长的盛席,长排长排的望不到头的酥油拌芋泥、糌粑、烤牛肉、羊排,主食是荞面馍加蜂蜜让人眩目,青稞酒、酥油茶、乳白的牛奶的奶香、羊排的膻香气如同藏香在阳光里升起,几乎是可见的水蒸气,太阳直射下,那纷繁夺目的大大小小银色的容器已令我头晕目眩,五彩斑斓的藏族鼓乐和神舞表演不知停息的震耳欲聋。

土司的还有各级官员的躬腰曲膝,面带笑容环伺于年轻的明朝亲王身边,他们身上的绫罗绸缎在直射而泄的高原阳光下流光溢彩,夹着藏语的不流利的汉语交谈说话声音也如同天边的鸽子不断扑腾升落,有盛装的喇嘛穿越席间,在明朝亲王面前合掌施礼,顺眉低语,三保威立一旁,氤氲障气里我却并不懂是哪个派别。

中午的宴会要直饮至日落,因为一到傍晚,我的头就又有点疼,所以我早早独自离开,坐在土司金光灿灿的小会客厅堂里。

厅堂有着各样的画像和塑像、狰狞恐怖者有之,慈眉善目者有之,庄严肃穆者有之,青面撩牙者有之,特别是一些手持人头颅骨、张开血盆大口,胯下飞腾神骏、腰间缠绕蛇蟒的塑像令人心生畏惧。各式带有独特佛教味道的经幡、饰物,在一镂刻花纹的檀木桌上还置放着一部厚厚的经文,经文上下用木刻板夹护,顶板刻有藏文。用羊毛带子缠绕捆扎,仿佛是个装饰但却又的确是佛教圣物。

我知道宗教极其高深又都有很多禁忌,我不敢随意走动和翻看,便盘腿端坐于一精致的波斯绣花坐毯上。

大土司叫下人又送银茶壶装的牛奶和酥油茶,还有特别给小土吃的牦牛骨头。梳着无数根小辫、绑着五颜六色鲜艳头绳的着藏装的侍女低头恭身退出。

牦牛骨头很大一根放在银光闪闪的盆器中,小土到处嗅,可怜它的食物比它还大,它嗅了半天最后总算找到一处下嘴,然后在那儿津津有味的细啃着,而我细细啜饮,香喷喷的酥油茶在舌尖上停留着,热热地,一路的风寒和不适渐渐消散。

这是个临窗的房间,太阳渐渐落山了。外面已是深秋,在夕阳的辉映下,只见外面的古堡建筑更是金光灿灿,屋子里却明显地暗下来,有侍女进来点燃一盏牛油烛,然后不声不响的退出。

对面的土司宽大的议事厅里数枝粗大的牛油烛燃起,袅起很高的火苗,亮光闪耀下,宴会已散,肥胖的土司正弯着腰说着什么,他深红色的缎袍子面上丝线绣纹闪着暗暗的光。三保和刘山持刀侍立,朱棣双手反剪背后,慢慢踱步,低头沉思着,土司正在不断说着。

我望着天上的明月洒下一片清辉,蜡烛之光怎么能与皓月争光?

夜很深,有渺渺的藏铃声叮叮吟吟的,从寒冷透明的远方空气里清晰地传来。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翌日清晨明朝亲王在大土司的陪同下进入拉萨,远远的高高耸立的布达拉宫在雪山蓝天的掩映下直面扑来,那红绿相间的飞檐屋檐、那窗棂上翻飞的经幡、那裹在彩色的风马旗下,时光在强烈的日照和熏香中错乱,那是一座怎样雄伟神圣的建筑啊?!穿越几百年不变的仍是它的壮丽。

而相比它的巍峨明丽,这个明朝时期的宏伟建筑下却遍布破旧的帐篷和灰土,满是肮脏和尘埃。

很远各教派的喇嘛们、信教的俗人们,都已跪下来欢迎,尘土浮现中一片矮下去的身影,无数人磕头却让人感觉在如此纯净的蓝天下地面上浮起的一层厚重的尘土。

我们就要接近那群身影时,突然静静的一个山脚却现出一片绚丽的紫色,静静的毫无喧闹的,那竟是一片美丽的野蔷薇花,怒放在山脚的一角,重重叠叠的花瓣薄如轻娟,幽绝静绝一瓣一瓣簇拥着,极尽瑰丽怒放之姿,花香浮漾,无声无息便濡染了那极目的苍茫的天际,霁光浮瓦碧参差,灿烂而壮观,是那么美丽!马匹过后,我仍回头频频观望,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成片的怒放的野蔷薇。

待走近时,各色教派的喇叭高僧已经经幡飞舞,法号吹响,着各色僧袍的高僧云集,深沉的长号、悠悠的钟鸣,急速的鼓点和海涛般的梵叹诵读声浪起澎湃。

圣城拉萨,呈现出一派盛世祥和、佛事兴隆的景象。

我们由着萨迦派的国师恭引,身后五颜六色的服色云集。

自山脚无字石碑起,经曲折石铺斜坡路而上,布达拉宫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脚下是跟着他们走着的平齐宽整的方石,不禁有点神情恍惚了,身边感受到的是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我听见耳旁的山风呼呼作响,这真的是仿佛走在历史的阶梯上,我真的是走在布达拉宫—这座世界最高的爱情宫殿的台阶上,这是我在二十一世纪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会有一日步行于十四世纪的布达拉宫上。

大群的野鸽子在高高的蓝天上盘旋飞翔,看到一条河流到了很远的天边。藏香缭绕金顶,酥油醇香从大、小昭寺里弥漫出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