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军候爷 - 警探皇妃 - 风雪夜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警探皇妃 >

第三十四章军候爷

上午,朝霞似火,一声铜锣响,三通鼓毕,八名衙役发一声喊,鱼贯而出,手执红漆黑头水火棍,如金刚一般,衙厅两边排列。铁县令青袍冠带齐整,踱出内衙,高高坐在公堂正中。朱棣身着御史官服坐于一旁,三保、刘山立于其身后。

衙门内廊庑下早挤满了看市的百姓。——昨夜县衙突然连夜收押孙员外,查封孙家庄,消息不胫而走。

地方大绅、均州知府竟也被关押,第二天早晨整个县城沸腾了,黎明前半个时辰,衙门口大圆鼓连擂三通后,随之衙门大开,人群蜂涌进入大堂。愤怒的百姓成群结队拥向衙门吆喝、叫嚣,辱骂州衙官吏,乡绅巨头,仿佛被压抑数年的奴役此时猛然寻到了一个发泄口。

铁县令神采威仪,“啪”一拍惊堂木,堂下顿时肃静无哗,廊庑处人头攒簇,衙门外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但却鸦雀无声。堂下跪满了夜间缉拿的数犯。

铁县令正欲开堂审案,突然衙门外一阵喧哗,只听得传令声、叫骂声、兵器的撞击声响成一片,还有人高声叫骂:“狗官在哪儿?快滚出来,免你一死!”

上前阻拦的兵卫和着围观的人群被推倒,数名舞鞭挥刀的人搅开人群一齐冲进县衙大堂,竟是一队军卫模样的人,为首的一人健硕英武。

我扫了一眼,突然间感觉身影有些眼熟,心里不禁“格噔”了一下,好象是昨日晌午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抢劫商户的抢匪里面的一人?

那为首一脚踢开阻拦的衙役,抽出腰间钢鞭,正待发令,忽见台阶之上铁县令青袍锦带,乌纱皂履,正气凛然,一队衙卒捕役,也是一个个拔刀在手,杀气腾腾。堂上左首没想到正赦然威严坐着一位绯袍玉带、官威炽烈的钦差御史官吏,官吏左右均有军官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他一时怔住,铁弦大喝一声,响若巨雷:“本县令在此,你等竟然公然咆哮公堂,还不弃戈请降!”

那为首的英武军卫第一个从惊愕中清醒过来,一怔之下,立刻反应过来,收鞭恭身冲朱棣两手抱拳,施一戎礼道:“不知道都察御史驾临,本军佐实为传候爷之令,自铁弦为本县令几个月,一直为官不正,,地方治安恶劣,候爷深表忧虑。候爷警告,倘若几天之内不将民风整肃、法纪严饬,万一地方出现不测,天害灾重,圣上震怒,灾民可要人头落地,殃及九族。”

刚才还气势汹汹的军卫们见状,一个个在身后面面相觑。他抱拳说完,转身挥刀对身后军卫喝道:“撤,我们回去复命!”

众人刚准备离去,突然厅堂上忽传出一厉声断喝,声如雷击:“慢着!你即为军佐,传军候指令,但竟敢公然咆哮公堂,手持钢鞭,难道你们想公然鞭笞朝庭命官?!这也是军候的指令?!国家法度,官衙威严,岂容你等胡来!来人,给我拿下!”周围衙卒一声嘶吼,持棍上前。

众军佐正不知所措,为首军官闻言,遂弃鞭于地,叹道:“众弟兄听我一言,即然是京都御史大人驾临,我们切不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号令过后,只听厅后刀枪铿锵,落地有声,全部束手就擒。

铁县令威严道:“此等擅闯公堂,须送交军法司处置,不得抗命!”

下面响起“威—武——”,看着这一场嚣张军士被收服,真是大快人心!

上午大堂审讯到很长时间,到晌午时我们在县衙内吃了点简单的饭菜,

饭后,朱棣我们四人戴着遮阳斗笠策马向均州驰去,路过县衙不远的一土地庙,只见香烟缭绕,庙内可见高约七十厘米的彩色泥塑土地神坐像,还有一些明显是用刑之各种器械列为庙中,土地神坐像前有各种供品,有衣衫褴褛的百姓牵儿拉女在磕头祈雨,也有有钱人供的猪头、全羊。他们的虔诚跪拜只盼望甘霖一场,救起万物生意,驱赶了疠疫凶煞。

庙堂门口有面大鼓,仿佛拂了一层布,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三保道:“那是县衙设的人皮鼓。”

人皮鼓?我悚然而惊,才想起明太祖对元末贪官污吏行径极其痛恨,也深知官吏贪污横行对朝廷统治的危害。

建立明朝后,为巩固统治,严惩腐败,他想尽办法采取各种严厉的措施惩治贪污官员,最残酷的最著名的最为我们后人所知晓的就是“剥皮”。剥皮之刑极其惨酷。

三保道只要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的则枭首示众、剥皮作鼓以警示后人。所以在各个府、州、县、卫衙门左边的土地庙,在明朝时都是行刑剥皮的地方,所以老百姓又称土地庙为“皮场庙”。

在繁华的均州正街上,绕过高墙,转折林立的街市,一幢水青雕砖的高大门楼屹立在酷暑烈日之下,巍峨的雕砖门楼庄严古朴,飞檐重额,煞是壮观。高墙亘绵数里耸立圈围,两扇大气磅礴的金漆大门装饰有双狮锡环在日光下闪闪发亮,门口一对石狮子龇牙咧嘴,令人望而生畏。门外砖石慢地,平坦整齐。那府的高阔大门上,高悬一块“平定王府”三个大字匾额。果然是军候之府,门口重兵把守,气势甚是威壮。

名贴递进去,不过片刻,很快王府大门洞开,两名都统率领十名佐领,顶盔披甲而出,肃立两列,接着一个如洪钟的响亮的声音已从里面迎出:“燕王爷,可想死老夫了!”

只见一个身穿素净色薄缎便袍的、虎步熊躯的伟干丰躯、体魄雄壮的人阔步而出,便袍虽是素色却闪着银色云纹暗纹。玉色布带镶着金丝线边,在耀眼的炙阳下光芒闪烁,金箔银纹,相互辉映,极其奢华贵气,气魄袭人,威风凛凛,一看就是金马玉堂的人物。

他一眼看到朱棣极是亲热,满面红光,双手熊抱,显然三保和刘山他也是知晓的,只是看到我愣了一下,似有所疑的嘴里“哦?”了一下。

朱棣淡淡一笑道:“候爷,这位是玉姑娘,带的随从。”他并不多说什么,我赶紧施了一礼。

那王爷也只是哈哈一笑,并不说什么。他亲热的携手牵着朱棣走入候府。

我见识过郢王府的王者之气,但这军候府格外让人感到气势磅礴,只见宅邸宽大深邃,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处处雕栋画梁,红亭碧沼,花木山石,蓊蔚洇润,一步一景,极其奢华。

进入正堂,早有内侍打起珠玉垂帘。

一进屋,迎面一阵冰凉清爽的风扑面而来,瞬间炽热消失一半。原来一个硕大的风车在大堂内徐徐扇风,数大块冰砖闪着溜溜冰光,散发着凉气,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字,是“平定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平定公”,一幅云龙出海的泼墨大画从匾下高悬直下,格外夺目,下设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一边是錾金彝,一边是玻璃盆。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圈椅。又有一副对联,乃是乌木联牌镶着錾金字迹,字迹繁杂,我一字不识。厅内兽皮铺地,各式兵刃靠墙排列齐整,虎势威威,扑眼军威。最显眼的是墙壁还悬有一把雨龙宝剑,剑鞘金银雕镂,宝石镶嵌,剑不曾出鞘,锋芒已现。

轻纱薄裙似水中仙子般飘逸的侍女们呈上湃在清甜井水中的各色新鲜瓜果,澄澈如冰的琉璃攒心水晶盘里盛着各色水果,一路是干旱缺水,我一看到水晶盘中碧绿的西瓜我反应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明朝还有这种瓜果。

堂内冰气氤氲,纱裙飘飘,使人顿时如同在蓬莱仙境。坐于堂内,可见珠帘摆动外的堂前,那烈日下碧绿的高府院墙脊梁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简直就是里外冰火两重天。

朱棣并没有落座,他昂首背手观看着正堂之上高悬的画画中波涛汹涌、巨龙在云雾海潮中隐现的大幅水墨画,道:“数年未见候爷,候爷仍如当年健益。想当年候爷骁勇善战,一路追随父皇效命沙场,立下赫赫战功而被父皇封‘永定侯’,食禄一千五百石,赐予永世丹书铁券。”

候爷微微捻须含笑,道:“是啊,一晃数载,小王爷也从孩童长大成人,竟已是到了成亲的年纪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朱棣一笑坐下,女侍们已呈上一杯杯鲜红如玛瑙玉的西瓜果汁,琉璃杯捏在手中,冰凉透心,恍惚间感觉连日来的酷热仿佛如昨日烟云消散而尽。

侍女内侍尽数退去。候爷微笑道:“燕王爷又是奉旨出京吧?竟然路过此地,还记得来看看老夫呢。”

朱棣脸上现出笑容,微微点头,然后道:“想小王最初参战还是候爷护卫着上阵,候爷跟随父皇身经百战,战功昭昭,父皇至今偶尔想起仍会与我们念念不忘。”

候爷摆摆手,含笑道:“唉,当年勇不再提,现在是靠燕王你们年轻人打天下了。”

朱棣轻轻啜了一口杯中的汁水,道:“候爷的智勇双全乃是父皇经常教导我们要学习的。”

他又沉吟了一下道:“十余载没见到候爷,一见到候爷,我又突的想起了父皇在我们常常提起建朝前后的几场生死尤关的大战。”候爷不由微微一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