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调查深入
有此经验之后,我的空想又发展到时间的领域。例如,我偶尔看钟,现在正是下午一点三十六分。我就遍寻火车时间表,寻找火车在十三点三十六分到站的站名。首先寻到的是越后铁路的一二二号列车到达新门车站。又发现虹桥铁路的第一三九号列车也有旅客在丰润下车。第八一五号列车停在白沙甸站等等。
就是这样,我在床上用小指一指的一瞬间,全国各地的火车部停止了,人们为了追寻自己的生活,有的下车,有的上车。我只把眼睛一闭,就幻想到了所有的情景。这样一来,我对于各线各站的火车时间了着指掌。火车的交叉时间乃是一定的,而乘客们的空间行动的交叉时间却是偶然的了……”
“你看是不是颇有点意思?”等洪涛看完了,院长开口问道。一笑起来,眼睛只剩下一道缝了。“只有睡长了,才会想到这样的事情。”
“可不是,”洪涛心不在焉地还回杂志。他比刘建明汪悠然还要重视文首的那一句话,“老公时常公出,购买的火车时间表很多,似乎对于时间很为注意”,一刹那间,竟忘记了院长的存在。
洪涛回到警察总署,已是夜晚八时。肖方科长还没有回来。
办公桌墨水瓶下面压着一封传真。洪涛心想,回电倒来得真够快。他就站在桌前随手将传真打开。猜得果然不错,是云州黑江警署为答复他所问的问题而来的回电。
“据双叶商社何西报称,一月二十一日在黑江车站迎接刘建明,刘建明于二十二、二十三日在此停留。”
回电内容虽然有一半已在预料之中,洪涛还是恍然若失地坐下来。
刘建明确是这样讲过,黑江的双叶商社有个名叫何西的男子,在一月二十一日到黑江车站接他,他在二十二、二十三曰两天住在黑江市内的快捷旅馆里。
洪涛取出香烟点燃。房间里没有第二个人,正是浮想联翩的好机会。
这封回电的结果已如所料,与刘建明的解释毫无不同之处。从这上面,完全寻不到他的破绽。照这样来看,刘建明果真是在二十一日到达云州。二十日晚,刘世赫和白雪在冀州殉情,二十一日早晨,尸体被人发现。在这时候,刘建明正坐在驶往云州的快车“和谐号”里。如果不如此,他就不可能在黑江车站和双叶商社的那个名叫何西的人会面了。
然而,洪涛的思想仍然离不开一点,刘建明为什么要利用京城车站的四分钟巧妙时机,来安排目击刘世赫和白雪出发的第三目击者呢?
这一目的,目前还不能猜透。虽然不能猜透,目己却认为在二十日(那大晚上:刘世赫和白雪殉情)到二十一日(那大早晨,尸体被发现)这两天,刘建明的行动一定和冀州方面有所联系,这是自己所坚持的看法。谁知,现实却是刘建明的行动恰好和冀州的方向相反。他并没有向西,却是向北去了。
等等!方向虽是相反,却还是有蹊跷。
洪涛点燃第二支香烟。刘建明故意拣了相反的方向,离开京城,是不是故意避人视线呢?这和故意利用四分钟的时机不正是同样的手法吗?
洪涛想到这里,从口袋里取出一份关于刘世赫的调查报告书。这是唐明市警署侦探林白水特意给他准备的。许久不见的林白水的削瘦面庞和眼角的皱纹,不觉又在他的眼前出现。
刘世赫和白雪的殉情——刘世赫和白雪吞服氰酸钾——是在一月二十日夜晚十点钟和十一点钟之间的亭。这是尸体检查报告的推断。
洪涛在早已准备好的火车时间表上反复寻找,在上述时刻,“和谐号”快车正在京西线上疾驶,刚刚驶过著名古迹勿来,在东北一带飞奔。
再试一次。尸体被发现的时间是二十二日晨早六时半左右,这时,火车正驶离辽源县的一个车站。刘建明如果搭乘这列火车,同冀州定远镇海岸所发生的事件,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完全隔绝的了。
洪涛思索到这里,发现自己研究火车时间表的方法和安日的妻子在杂志上所写的方法颇为相似,不觉苦笑起来。
刘建明的妻子写道,刘建明对于火车时间表很为熟悉。所谓熟悉,不是可以发展为精通吗?
——会不会是这样。他是在利用火车时间来证明本人不在现场?
证明本人不在现场,这就有点趣味了。刘建明已经确认自己不在京城。这一次证明,显然是要证明“自己并未前往冀州”吧。
洪涛重新拿起传真,又把电文读过几遍,然后把传真夹在指缝里玩弄起来。对于电文,没有不信任的道理。实际情况恐怕也同电文所报告的并无出入。不过,这可能只是从大街眺望一座建筑物的外观,还应当再从建筑物的内部去详细研究才好。
——去云州看看!
如果想发现建筑物有什么缺点,还是必须身临其境,一点一滴地仔细敲打盘查。洪涛从各种情况出发,打定了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