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空瓶子密码》(4)
风过耳
1
聂风坐在窗前,专心地翻阅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小风呀,星期天都不歇会儿,别累坏啦!”姥姥唠叨着。
“呵呵,不会的。”
聂风应了一声。他的脑海里,不时掠过“亚当·斯密奖”几个闪着金光的字。钱笑天的获奖论文,真的是剽窃的吗?如此出类拔萃的一位青年经济学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聂风翻开导言,一行小字跃入眼帘:“今日的中国已经回归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学理论,而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就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聂风的姐姐聂晴端着热茶过来,探了探头,有点惊讶:“嗬,小风在读亚当·斯密呀!”
“临时抱佛脚,学点经济学知识,免得采访时开黄腔嘛。”
聂风一笑。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恐怕不如马克思的《资本论》权威吧。”
聂晴在沙发上坐下,品着香茗,瞟了一眼书的封面。
“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不可小瞧哦!据说马克思也向他老先生请教过哩……”聂风眨眨眼,调皮地说。
“别耍贫嘴,说点体会来听。”
聂晴是市电台新闻主持人,气质高雅,口齿伶俐,在听众中知名度很高。
聂风信口道来:“我们一贯提倡大公无私吧?但亚当·斯密认为,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是人性的一面,也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这一点。这就像每个买东西的人都想买便宜和好的东西,而卖东西的人都想卖得贵一点一样。这个‘人性假定’决定了所有的经济行为……所以他老先生认为,利己心是人类一切经济行为的推动力。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主宰着市场经济的运行。”
“经济的出发点是利己心?有点新鲜!”
“的确如此。按照亚当·斯密的理论,这种人性假定是经济学的第一块基石,经济学的大厦就建在这块基石上。”
“那亚当·斯密不是个利己主义者吗?”
“我起初也是这样认为的,后来才知道,亚当·斯密还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呼吁人类崇高的道德情操。而且他本人更加推崇这本著作。”聂风翻到《国富论》导言的一页,指点道,“这不,有人评价亚当·斯密‘首先是一位悲天悯人的道德哲学家,其次才是观察力过人、分析力深刻的经济学家’。”
“噢,怪不得要为亚当·斯密塑铜像。”
“k大的钱笑天得的亚当·斯密奖,就是全国高校一个最高的经济学奖。”
姐弟俩的话题转向了k大。
“那位钱教授的论文,究竟是不是剽窃的哦?搞得满城风雨的……”
“这叫树大招风,得亚当·斯密大奖成了导火索。应了老子的一句话:‘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时,聂风腰际的手机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