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看似双赢 - 少帝成长计划 - 中丞佐吏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280章看似双赢

第280章看似双赢

宿麦,又称冬小麦,在长城以南均可生长。

其果实与大麦类似,属于后世较为冷门的粮用作物。

而刘弘想要在今年补种冬小麦,甚至在今后促成每年都播种冬小麦的局面,则是以汉室的时代背景作为考量。

汉室的主要农作物,此时依旧还是粟米;而粟米的播种-收获,便大致在春三月末到秋八月,这接近一百五十天。

一年三百六十天,耕种粟米只占去其中不到一半的时间,剩下大半年都被荒废,其实也是时代局限性所导致的无奈。

——绝大多数作物,都无法在冬季,甚至是秋末、春初生长。

而冬小麦,就是刘弘为汉室农作物交替播种,所想出的最优解。

粟米于三月末播种,八月收获;而冬小麦的播种-收获期,刚好与粟米错开,为九月初播种,四月初收获。

只要能使天下人都习惯在秋收之后,赶紧播种冬小麦,在第二年冬小麦收获之后,再赶紧种粟米,天下的粮食产量,理论上就能翻倍!

——冬小麦的产量,最差也不会比粟米低!

而冬小麦的上限,却很有可能是粟米在封建时代,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亩产五石!

如此优秀的农作物,智慧的古人自然也早就想到了——趁着冬天土地荒芜,补种一些冬小麦,以补贴口粮。

但华夏社会进入农耕文明已经上千年,冬小麦却依旧没有成为被主流认可的粮用作物。

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冬小麦糟糕的口感···

说起麦子,后世人第一个想到的,是香气扑鼻的包子、饺子;再不济,也是馒头。

但此时的科学技术,就连‘石磨’这个十分简易得科技树都还没点亮。

所以此时的‘麦饭’,其实就是将麦粒而蒸熟或煮熟,做粥···

如此粗劣的处理方式,也就注定了‘麦饭’,在这个世代轮为牲畜都不愿下口的东西。

但别忘了——刘弘可是穿越者来的!

对于穿越者而言,蘑菇,或许是个史诗级难题;蒸汽机,好像也得费一点心思。

但这石磨嘛···

再难也难不过四大发明不是?

有办法解决麦饭口感粗糙的问题,摆在刘弘面前的,就只剩下如何发动百姓,去自愿种植冬小麦了。

这件事,在今年来讲或许不难——粮食收成本来就不好,作为人类史上危机感最强烈的群体,华夏民族在‘未雨绸缪’这件事上的天赋,早在遥远的远古时期就已被点满。

哪怕出于‘有备无患’的心理,百姓也会愿意在今年冬天,往自家的田里种上一些冬小麦,以备不测。

——万一闹粮荒了,也能有个退路不是?

但过了今年,田亩收成恢复正常,百姓恐怕就不会再愿意种植冬小麦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