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傅宝仪的耳畔传来呼呼风声,迎面而来的雨点像刀子一样割到她娇嫩的脸颊上。她全身都透了,又无奈,只能把脸埋在男人怀里,紧紧闭着眼。
银蛟马脚踏山河,如风疾驰,不知多久,才停下。
这是一片野地。
简单来说,是一片乱葬岗。
雨小了,淅淅沥沥,傅宝仪睁不开眼。
被男人扶下马,她的腿已经软成泥儿了,动弹不得,她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心里的气愈燃烧愈旺盛。
他一个人淋雨还不够么?为什么非得扯着她!傅宝仪暗自决定,再也不给他送伞了。
她刚想念叨几句,忽的发现,沈渊庭面色如纸白,眼是红的,有些吓人。
他不会不是犯什么病了吧?
沈渊庭漠然。他薄唇轻启:“这个地方,五年前,有人打了一仗,死了很多人。”
他身上的衣领子被水淋了,紧紧粘在身上,发冠微微散落,像张染上了墨的白纸。脆弱,一撕就碎了。
傅宝仪看向他。
五年前,上野之战。她知道,沈渊庭的大哥是在这里去世的。
他是摄政王,是将军,也是个很可怜的,在战事中失去自己亲人的普通士兵。
傅宝仪唇瓣微动,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这股巨大的悲伤气氛,逐渐在两人之间蔓延开。
沈渊庭蹲下身,抚摸着地上荒野长出来的杂草:“都长这么高了。”
没过多久,雨停了。
两个人淋了好久的雨。傅宝仪怕冷,打着摆子,沈渊庭把她举上马,长腿一跃,面色已经平缓。他把她搂在怀里,挥了缰绳,马疾驰而去,比来的时候慢。
傅宝仪其实很想安慰他几句的。
但她知道,一切言语,在失去亲人这种切肤之痛面前,都太过于苍白。
而且,她好像没有什么安慰沈渊庭的立场与理由。
傅宝仪抿了抿唇,往后靠了靠。她能清晰感受到,男人温热的呼吸擦过她的耳畔。沈渊庭的胸膛宽厚且温暖,是个不错的暂时避风港。
很快,马儿自京城而过,家家户户都亮了灯。
郑伯见天色已晚,侯爷与夫人二人迟迟没有回来,不仅有些着急,携带一干小厮正要发动去找,忽的一小厮认出了远处的人影,喊了声:“侯爷归!”
沈渊庭先下马去,把宝仪抱下来,将马绳递给马厮,而后自己进了重华殿。
傅宝仪受了颠簸又淋雨,全身都发冷。她肯定要发一场烧。得先吃药。
全都怪他!
玉珠连忙从箱子里找出干净温暖的衣物为宝仪换上,又拿浴巾擦干了她湿了的头发。她问:“侯爷带夫人去了何处?外面雨这样大,骑着马,肯定是要被浇湿的。侯爷怎么一点都不懂得心疼人呢。”
傅宝仪裹着厚被子,端着晚热姜茶。她把自己裹成蚕蛹,吸了吸鼻子,小声嘀咕:“谁知道你们侯爷发什么疯。自己发疯不够还偏扯着我。他身体那么结实不怕淋雨,我一个女子,能和他一样么?”
玉珠没听清楚:“夫人说什么?”
傅宝仪摇头:“没事。喝了姜茶,身子就好了。”
玉珠笑着点头:“那奴婢去差人烧一桶热热的水,夫人泡了热水澡,再好好睡一觉。”
-
沈氏于佛堂中闭目,跪在佛前念经。
她念完了经,觉得不安,去了重华殿。她那年轻的侄儿正在看书。沈氏的目光柔和,虽然她一生没有孩子,但她的侄子,侄女都待她极好。她也不知不觉的把一辈子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侄子身上。
沈氏叹气,坐于侧位,叫婆子端来一杯羊羹。
“庭儿,你刚淋了雨,喝一杯热热的羊羹汤,身上好受些。”
沈氏看向窗外。殿外,石阶被雨打湿,一片反光。雨雾鳌K抹了抹干涩的眼角:“今儿个,是大郎的忌日。看来老天爷都知道,这是为他在掉眼泪呢。”
沈渊庭目肃而视。他平静劝道:“姑母也不要过于伤心。”
“大郎的两个孩子,都被你养的很好。珩儿在外行军,除夕那会儿也快回来了。离儿那么机灵,像他们的父亲。”沈氏目凝,“你没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
重华殿灯火幽幽,几个婢子上来端茶,把旧茶杯换下去。
沈渊庭没有接话。
殿里,深深一片寂静,恐怕掉根针都能听见。
沈氏长吸一口气,非得说些什么。她一一抱怨傅宝仪的罪责:“我唯一不满的,便是你那妾室。身为女子,不深居简出,竟然日日在外厮混。想什么样子?我看你,不要管她,还是早日把她打发了去最好。”
沈渊庭皱眉。“姑母无需多言,此事我心里有数。”
他直视她:“念在姑母是长辈,这样的话不要再说。免得下边人听见,说您心地不慈。”
沈氏一口气被噎住了。她心里恨恨。
侧殿,傅宝仪指挥着婢子换了床褥与床幔。近些天天气潮湿,她总觉得睡觉的时候身上黏黏糊糊的,相必是被褥潮了。换下来的被褥于绢帕,要找个晴朗的好日子晒一晒。
婢子捧着三套床幔,墨绿,绢粉,雅白。她问:“夫人,床幔您心仪哪个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