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盖棺定论
很快,值守的镇魔卫就领着一群太监进入大堂。
徐武立在堂下一侧,不着痕迹的打量这些太监,敏锐的发现今日来的这些太监的作派,与以往前来宣旨的那些个昂首阔步,恨不得用鼻孔看人的太监大不一样。
今日来的这些太监,个个都拘着腰、向内收着肩,行走之时全都微微低着头,目光只盯着脚下的路,脚步又小又轻,轻的几乎听不到……从始至终,竟没有一人抬头直视堂上的大哥一眼。
哪怕是为首的那个,年纪轻轻就穿上了一身紫色三爪蟒袍的大太监,都是拘着腰、收着肩,打他见着这个大太监开始,这大太监的笑脸儿就没停过。
他见识少,只觉得将军府后宅的下人们,对大哥都没这么恭敬……
“恭喜大将军,贺喜大将军!”
年青的大太监方一迈进大堂,便笑语晏晏的连连揖手,眼神和脸上的每一条笑纹都在释放出喜悦之意,就好像真有天大的好事落到王文的头上,并且他是真的为王文感到高兴。
王文听着耳熟的声音,抬头看了一眼,笑着点道:“不错,看来唐王没有亏待你。”
为首的太监,正是先前在垂拱殿内伺候他和唐王的小太监刘七。
短短半个月,他都混上蟒袍了。
刘七三步并作两步,行至堂下撩起蟒袍下摆便拜,所答非所问的高呼道:“奴婢刘七,参见大将军!”
这一幕,莫说徐武惊了,就连刘七身后那些小太监都惊呆了,惊得不知所措,完全不知该如何应对。
按说刘七作为此行的主官,以及这些小太监的上官,他都跪了,这些小太监当然也该跪下磕一个。
可……他们可是天使啊!
他们代表的,可是皇帝乃至整个朝廷的颜面啊!
这怎么跪?
脑袋不要了?
很显然,这一出儿并不是提前商量好的……
至少刘七没有与这些小太监商量过。
“怎么?想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王文笑着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行了,起来吧!”
刘七也不争辩,麻利的起身。
王文目光转向刘七身后一名小太监手里捧着的圣旨,笑道:“圣旨都来了,看来唐王的皇位坐稳了……”
刘七笑容满面的揖手:“官家已与群臣议定,将于六月初八举行登基大典,年号‘天启’。”
立在他后边的诸多小太监见他向王文揖手,心头既震惊又纳闷的寻思着,这厮是不是疯了,你提到官家的登基大典,不向官家所在的西北方行礼,竟然向王大将军行礼?
他们笑刘七疯颠。
刘七却笑他们看不穿……
王文也在笑,笑这些能在皇宫大内混出头的人精,果真是有八百个心眼子。
“天启?”
王文咀嚼着这个年号,心说这可不像是个长命的年号啊。
不过他也没有多说什么,径直抬手道:“先说正事吧。”
刘七心下微微松一口气,毕恭毕敬的揖手称喏。
然后转身从身侧的小太监手里,双手接过装裱着玉轴的云龙纹织锦丝绸圣旨,徐徐打开:“朕膺昊天之眷命,淮南道镇魔将军兼淮南道安抚使王文,清君之侧、靖国之难,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于国于民皆有不世之功,封从一品威武郡王,加正一品太师,赐开府仪同三司……钦此!”
刘七站在堂下,扯着嗓子抑扬顿挫的高呼着。
王文稳稳当当的坐在太师椅上倾听着,一根修长的食指轻轻点击扶手,心说道:‘这就是盖棺定论了。’
清君之侧、靖国之难,这就是唐王……不,现在应当称之为天启帝,与满朝文武商议出来的,对他强闯宫闱、刺王杀驾的官方定论。
这个结论,虽然有点先上车、后补票那味儿,但也还算顺理成章吧。
毕竟天启帝柴慎的皇位,乃是他宰了昭德帝之后一手扶持起来的。
柴慎要想确立自身皇位的正统性,就必须先否定昭德帝皇位的正统性,否则他这个皇帝就名不正、言不顺。
当然,昭德帝的皇位,本身也的确不是正道来的,柴慎要否定他的皇位正统性,也不算歪曲事实。
既然昭德帝的皇位不正,那么他王文强闯宫闱、刺王杀驾这件事,就可以是正义的。
无论他干这件事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哪怕他只是去皇宫大内遛弯,看昭德帝不顺眼一刀攮了他呢?那也是为除国贼、奋不顾身!
对于这个结论,王文还算满意。
至于什么郡望、太师,以及开府仪同三司,就纯属毛毛雨了……
王文思索着,漫不经心的伸出手。
刘七见状,慌忙合上圣旨,三步并作两步走向王文,双手将圣旨交给他。
就在这时,一道歇斯底里的尖叫声,吓了大堂内所有人一大跳。
“大胆狂徒!”
一名小太监站出来,俊秀的小脸儿涨的通红,五官因为太过愤怒而挤成一团,显得有些扭曲、狰狞。
他怒目而视的瞪着王文,向西北方揖着手嘶声呐喊道:“见圣旨如见官家亲临,谁给你的胆子,胆敢如轻慢圣旨?你就不怕官家发兵诛你九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