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天道城危矣
江山以念力察看金佛内部,金佛外表不大,但内部空间却有如大海般广阔,短短一日,里面已经有了一个金色的池塘,江山知道这正是信仰之力所化,江山再试着将信仰之力吸入天眼,并送入神经系统,数个周天后,明显感到信仰之力的利用率比一般的念力要高不少。
江山又祭起神魂镜,将镜内海量念力输入金佛,金佛对神魂镜内的念力并不排斥,海量念力进入“本命金佛”后,形成一个蓝色的大湖,与金色的池塘相映成趣。
江山又取出炫日剑和射日神弓,将金佛内念力输入、发射,试了几次发现,要想射日神弓射出紫光箭,也就是达到“大能级”攻击力,每一箭至少需要一个蓝色大湖的念力,炫日剑也是如此。
江山大喜,不断将神魂镜中念力输入“本命金佛”,几天后,金佛内形成了一片念力大海,估计怎么也能射出数十支紫光箭了,江山才停下来。
同时,金佛内的金色池塘也变成了一个大湖。
江山又来到铁寒的炼器坊,看能不能将炫日剑再升级一下。
铁寒经过数月的实践,对炼器的认识又有了质的飞跃,将远古炼器圣人禹王的《天道炼器论》融入自己的炼器心得,所制器物与当年在帝都和月落城时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利用“化神鼎”所炼器物已在天道城成为各大势力争先收藏的抢手货。
铁寒心中也一直在想着炫日剑的事,因此准备了大量珍贵的材料。
江山把金佛的事向铁寒详细说了一遍,说:“铁寒兄弟,你看能不能把你炼的剑和这金佛联系起来,使其能够在一定的口诀下自动吸收念力?”
铁寒想了想说:“禹王的《天道炼器论》中曾讲过一种方法,一件器物中的念力和能量自动向另一个器物中流动。但速度不快,恐怕满足不了你的要求。我想到一个办法,以往我炼制的剑能够将存储的念力发射出去,但多数念力并没有击中目标,而是白白浪费了,现在我有办法让剑在没有击中目标之前其中念力和能量不发射出去,只有击中了才会发射,这样就减少了浪费,如果剑中能够存储十剑之念力,则就可击中敌人十剑,对付一两个人应该够用了。”
江山细一想,这个办法照以往确实精妙了许多,不由催促铁寒快点开始。
铁寒祭起“化神鼎”和“天雷镜”,将准备好的材料放入鼎内,诵念启鼎口诀,只见“化神鼎”凌空飞起一人高,不停悬转,大道之音响起,“天雷镜”则发出道道雷电和真火,铁寒以念力控制鼎转速和温度,待材料融炼后,又以念力控制器物的形状和功能,可以说对念力的要求颇高。
开始时铁寒还能应付,但此炼制方法是铁寒首创,暗合天道,需要念力之强已非铁寒所及,铁寒却不敢说话,害怕一停顿则前功尽弃,江山在旁看出了铁寒的困境,毫不犹豫祭起神魂镜,海量念力涌入铁寒天眼之中,铁寒立刻一振,集中念力调整所炼之剑形态和功能。
半晌之后,铁寒已大汗淋漓,体、念、能都到了所能承受的极限,“化神鼎”的顶盖终于轰鸣着离鼎而起,这意味着炼制已到了尾声,大道之音响起,突然“化神鼎”上空凝聚了一团黑云,待所炼之剑从鼎中飞出之际,五道天雷击向宝剑。
江山早有准备,运起神魂镜迎击,以镜吸引了一大半天雷的能量,但仍有少部分击中了宝剑,但那剑竟未落地,在空中发出铿锵之音,竟似不服天雷,五道天雷击出后,黑云散去,铁寒将剑接在手中,终于坚持不住跌坐在地上,许久,才有力气收了“化神鼎”和“天雷镜”。
江山扶起铁寒,拿起新炼的宝剑,光寒四野,剑柄上有五道天雷之印,流动着五色光芒,似有灵性。
江山和铁寒都不知道,刚才宝剑出鼎时已引动了天雷劫,这是炼器师的骄傲,因为只有创造了世上没有的器物或者圣器出世时,才会引动天雷劫,天雷劫分为五种,即一念天雷、三元天雷、五行天雷、七曜天雷、九狱天雷五种,最厉害的是九狱天雷,一般是圣物出世时才会有,铁寒引动的则是五行天雷,以铁寒的境界能引动五行天道可以说在大陆炼器史上从未有过。
铁寒请江山给剑起名字,江山看了又看,想了又想,说:“天劫至、宝剑成,就叫劫余剑吧。”铁寒说:“劫余剑,名字不错。”
运起念力以铭刻之法在剑柄上刻下了“劫余剑”三个篆字。
江山说:“看样子倒是很特别,不知道功能怎么样。”
将海量念力输入剑身,舞动“天须剑”,与对手武器相交或没有击中目标时念力并不发射,一旦击中对手身体,则念力所化紫光瞬间即至,每次所耗念力与射日神弓所需类似,防不胜防。
随后,铁寒又将众人的炫日神针重新炼制了一遍,使其也在击中目标后才发出紫光,没有击中则自动回收,利用率提高的不是一倍两倍,最重要的是“劫余剑”能够随使用者修为的提升而自动进化。
自此,江山身负“君临天下”步法和“一剑倾国”剑法,又能发出十次“大能级”攻击的“劫余剑”,有二十枚炫日神针,尤其是有“本命金佛”海量念力支持下的射日神弓,虽然身处“通明级”顶峰,却已真正可与“大能级”高手一战,而不必再担心念力枯竭或念力使用过甚而受到射日神弓反噬。
此后,江山以《盘古道经》为基,融合万虫之王玛伦的炼体之术,加紧修炼,闲暇时又将神魂镜中海量念力存入“本命金佛”,佛内广大世界已有了金色的大海和蓝色的大洋,汹涌澎湃,一望无际。
这一日,魔门来人送上请柬,请江山八月初三到天道山会盟堂参加群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