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难以决断 - 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 - 清河鱼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48章难以决断

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一袋袋雪白晶莹的盐被买走,铜钱叮当作响地落入钱箱。

质优价廉的雪盐,在长安盐市激起了滔天巨浪。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老字号招牌的传统盐铺,门可罗雀。

从前高高在上的官盐价,如今被打压得几乎与成本持平,甚至更低。

巨大的利益被拦腰斩断,那些背后站着各大世家的盐商们,如同被剜去了心头肉。

西市一家深宅大院内,几个大盐商头目聚集一堂,为首的霍百万大怒说道。

“真是反了天了,太子这是要绝我们的根啊,我们的盐还卖给谁去,长此以往,大家都要喝西北风!”

盐商牛富贵咬牙切齿。

“说得对,他李承乾凭什么?仗着太子的身份,就可以如此明目张胆地抢夺民利吗?”

“我们这些世代经营盐业的,就不是民了?他这是要逼死我们!”

霍百万眼中发狠,说道。

“不能坐以待毙,联名上书告他。让陛下和百官听听我们的苦处!”

很快,一份由数十家大小盐商联名签署的奏章,被快马送入宫中。

同时也在世家官员的运作下,在朝野间流传开来。

奏章核心直指太子李承乾:

与民争利,扰乱盐法,致使无数合法盐商破产,断绝生路,破坏祖制,擅改盐政,擅自引入新盐,扰乱大唐盐税征收体系。

名为惠民,实则敛财,雪盐成本低廉,太子及苏家从中牟取暴利,所谓惠民不过是收买人心的幌子。

奏章请求皇帝严令太子停止售卖雪盐,关闭惠民盐铺,并赔偿盐商损失。

面对盐商反扑,李承乾的反应却很平静。

朝会上,他从容出列说道。

“陛下,诸位大臣,盐商联名奏章,但是非曲直,空口无凭,但是我这里却有证据跟他们辩上一辩,王玄!”

王玄应声出列,身后两名内侍抬上一个打开的木箱,里面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账册。

这是惠民盐铺自开设以来,所有河东三州及长安苏氏商号售卖雪盐之原始账目!

李承乾淡然说道。

“都在这里了,就请陛下御览,亦请户部、御史台派员,当场查验,所有账目皆在此列,清晰可查!”

户部官员和御史中立刻有人上前,在王玄的配合下,随机抽取账册,当众核对宣读关键数据。

账目显示,雪盐的售价确实远低于市场旧盐价,但其利润极其微薄。

甚至部分偏远地区的铺面在初期还是亏损运营!

而所有账面上的盈余,都明确标注了流向。

大部分用于贴补河东青苗贷因灾年可能产生的坏账损耗、疫区重建房屋的物料采买、以及水利工程中民夫的伙食补助。

小部分则作为苏家商号正常经营之利,数额亦在合理范围。

李承乾拿起一本标注着“贴补青苗贷”的账册,说道。

“诸位请看!这便是盐商口中本宫敛的财,它变成了河东农户手中救急的粮种,变成了孤儿碗里的一口热粥,变成了修渠民夫多领的几文工钱!敢问此利争于谁,又惠于谁?”

他的声音忽然冷了下来。

“反倒是那些盐商,尔等所售之盐以次充好,价格却居高不下,盐乃民生必需品,尔等垄断渠道囤积居奇,可曾想过那些升斗小民?尔等口中被断绝生路的民,究竟是那些依附世家的盐蠹,还是这天下千千万万吃不起干净盐的百姓!”

这一问,将与民争利的皮彻底剥开!

殿中不少出身寒微的官员,看向那份奏折的目光已带上了鄙夷。

李承乾不给对方喘息之机,图穷匕见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盐价虚高,掺杂使假,民受其害;盐税流失,奸商中饱,国受其损!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长久之计,旧法不改,盐患难除!”

他再次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章,说道。

“儿臣恳请父皇,借此契机,革除积弊。此乃儿臣与东宫属官草拟之盐引新法,请父皇圣裁!”

“新法之要,在于打破世家大族对盐路之垄断,引入更多中小商人参与竞争!凭引支盐,以缴课为准绳,官定盐价,限制暴利,惠及百姓且充盈国库,恳请父皇明察!”

盐引新法一出,整个朝堂甚至长安都炸开了锅。

“此法似乎可行!”

“若真能凭引支盐,价格公道,我等小商贩也有活路了!”

中小盐商代表们交头接耳,而那些背后站着世家的大盐商,如霍百万之流却如丧考妣!

盐引新法,釜底抽薪,这等于剥夺了他们世代相传的盐业特权。

将他们和那些小商贩拉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一位礼部官员失声叫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