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改革建议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颠沛人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30章改革建议

第730章改革建议

夕阳西下,朱标站在南京城北的校场高台上,眉头紧锁。眼前这支本该雄壮威武的京营部队,此刻却显得萎靡不振。士兵们操练时有气无力,几个百户躲在树荫下乘凉,甚至有人偷偷饮酒作乐。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尘土,也带来了士兵们低声的抱怨。

“又是白练一天,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听说北方又吃了败仗,咱们迟早也得被拉上去送死“

“那些当官的倒是肥得流油,克扣咱们的军饷“

朱标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腰间的玉佩,心中翻涌着难以平息的怒火与忧虑。作为大明太子,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前军队面临的困境。北方边境战事频繁,蒙古残余势力屡屡犯边,而朝廷大军却屡战屡败。更可怕的是,军队中贪腐成风,士气低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殿下,天色已晚,该回宫了。“贴身侍卫刘安低声提醒。

朱标长叹一口气,转身走下高台。就在他准备上马时,余光瞥见校场角落有个青衫文士正静静观察着操练。那人约莫三十出头,面容清癯,目光如炬,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那是何人?“朱标问道。

刘安顺着太子的视线望去:“回殿下,此人名叫林澈,是附近有名的隐士。据说精通兵法谋略,常有惊人之语,但性格孤傲,不愿出仕。“

朱标眼中闪过一丝兴趣:“去请他来见我.不,我亲自去会会他。“

林澈见到朱标走来,并不惊慌,只是从容地行了一礼:“草民林澈,见过贵人。“

“你认得我?“朱标有些意外。

林澈淡然一笑:“虽未谋面,但观阁下气度不凡,又有精锐护卫随行,想必是皇室贵胄。再看年纪,应是太子殿下无疑。“

朱标心中暗赞此人的眼力,开门见山道:“先生在此观察多时,对我大明军队有何高见?“

林澈环顾四周,压低声音:“此地非谈话之所。殿下若有兴趣,可随草民到寒舍一叙。“

朱标略一思索,点头应允。一行人离开校场,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一处僻静的竹屋。屋内陈设简朴,却处处透着雅致。墙上挂着几幅军事地图,书案上堆满了兵书和手稿。

“寒舍简陋,望殿下海涵。“林澈奉上清茶,“殿下今日所见军队颓势,实非一日之寒。“

朱标接过茶盏,迫不及待地问道:“先生既看出问题所在,可有解决良策?“

林澈不疾不徐地啜了一口茶:“殿下可知为何昔日汉高祖能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项羽?“

朱标思索片刻:“高祖善用人,韩信、萧何、张良皆为不世之才。“

“此其一也。“林澈放下茶盏,“更重要的是高祖深谙'砺兵之道'。他明白士兵的士气和战意对于战斗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窗外传来竹叶沙沙的声响,林澈的声音在静谧的竹屋中显得格外清晰:“如今的明军,表面上看是装备不足、训练不够,实则病在骨髓——军心涣散,腐败横行。“

朱标身体微微前倾:“愿闻其详。“    林澈起身走到墙边,指着其中一幅地图:“请殿下看这里,去年大同之战,我军兵力三倍于敌,却惨败而归。究其原因,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军纪废弛。战前,军官克扣军饷,士兵食不果腹;战时,将领争功诿过,指挥混乱;战后,虚报战功,中饱私囊。“

朱标的脸色越来越凝重。这些情况他并非不知,但从林澈口中系统地说出来,仍让他感到触目惊心。

林澈继续道:“我曾暗中走访多个军营,发现三大弊病:一是训练不足。士兵们平日疏于操练,战时自然手忙脚乱。二是军纪涣散。酗酒、赌博、斗殴屡禁不止。三是腐败盛行。从上到下,层层盘剥,士兵们连基本温饱都难以保证,何谈保家卫国?“

朱标想起刚才在校场听到的抱怨,不禁点头:“先生所言极是。但积弊已久,如何根治?“

林澈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治军如治病,需对症下药。我建议从三方面着手:严训、明纪、养兵。“

他走到书案前,取出一卷手稿递给朱标:“这是我整理的《砺兵三策》,请殿下过目。“

朱标展开手稿,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改革建议。第一条就是建立标准化的训练体系,从单兵技艺到阵型配合,都有详细规定。第二条是完善军纪监督制度,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第三条则是提高士兵待遇,确保军饷足额发放。

“这些建议甚好,但提高士兵待遇恐怕朝廷财政难以负担。“朱标提出疑问。

林澈早有准备:“殿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与其战时损兵折将,不如平时多投入。况且.“他压低声音,“若能肃清军中腐败,现有军饷已足够改善士兵生活。“

夜色渐深,竹屋内的烛光将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朱标已经完全被林澈的见解所吸引,不知不觉已过了两个时辰。

“先生大才!“朱标由衷赞叹,“这些建议若实施,必能重振我大明军威。“

林澈却摇摇头:“最难的不是制定良策,而是推行实施。军中利益盘根错节,改革必遭阻力。需要殿下这样有决心、有魄力之人主持大局。“

朱标站起身,郑重地向林澈行了一礼:“请先生出山助我,共谋强军之策。“

林澈沉吟片刻:“殿下诚意,草民感激。但我闲云野鹤惯了,恐难适应官场。不如这样,我可为幕僚,暗中辅佐殿下。“

朱标虽有些失望,但也理解林澈的选择:“如此也好。从今日起,先生便是我府上贵客,随时可来议事。“

离开竹屋时,东方已现鱼肚白。朱标骑在马上,回望那掩映在竹林中的小屋,心中充满了久违的希望。他摸了摸怀中林澈所赠的手稿,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明军队脱胎换骨的那一天。

接下来的日子里,朱标频繁召见林澈,两人常常彻夜长谈。在林澈的建议下,朱标首先在京营中挑选了一支千人队伍作为试点,开始推行改革。

试点部队的训练强度大幅增加,但与之相应的是伙食和军饷的改善。林澈亲自编写了训练大纲,从基础的体能、兵器操练,到复杂的阵型变化,循序渐进。他还设计了独特的“思想训导“课程,向士兵们讲述保家卫国的道理。

一个月后,朱标再次来到校场,眼前的景象与之前判若两队。士兵们精神抖擞,操练时喊声震天。更令他惊喜的是,当他随机询问几名士兵的感受时,得到的回答都是发自内心的满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