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嘉兴知府2
12嘉兴知府2
◎小小年纪天天想着发明酷刑,时间久了容易变态。◎
孙念觉得老孙对杨继宗大概是真爱。
她来这个家也不少日子了,虽没少见他拜访同僚,但拖家带口一起去的,这是头一回。
结果清早起来大夫人突发心绞痛,寸步不得行。
幼清见状当下决定留下照料母亲,鸳鸯选择在家跟着赵妈料理家务,到最后上马车的就只有孙博、她、孙良奚。
本来她对这种走亲访友的活动并不感兴趣,但是对方可是杨继宗啊
细数到目前为止,她穿越以来见过的最有名的人物也就是汪直了吧﹖还不是啥正面人物……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与他并列四大权宦的其他仨实在太臭名昭著了
臭到别人哪怕不了解小汪直的生平,但只要和那仨并列,就让人觉得此人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爹,咱们带的礼物会不会忒寒酸了一点啊﹖”
良奚的一句话将她的思绪拉回了现实,视线不免就落到孙博带的东西上——几根毛笔、几张老孙亲手画的字画,两块砚台,没了。
文房四宝他快凑全了,但值钱东西一样没有。
何止是寒酸一点,简直好几点……
孙博道:“你懂什么,杨知府为人素来两袖清风刚正不阿,以往有人备上厚礼前去拜访他,不仅人没见着东西还被扔出来了。为父若效仿前人,怕是要被误会也同他人一般存了奉承的心思。”
良奚若有所思点点头,“儿子懂了,这就是《孟子》里讲的,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孙博的语气带着赞许,“不错,待你以后入朝为官,也要时刻谨记这句话。”
十二岁的小少年听到“入朝为官”四个字时,眉头轻微的蹙了一下,说:“知道了。”
车夫一路驾马到郊外,停在了一所面积不小的院落门口,院子周遭依山傍水,风景处处皆可入画。
守在门口的小厮见到他们下车,立马迎上去笑盈盈道:“我家大人说今日有贵客到临,想必就是各位了,还请随我进来。”
孙念跟着进去,发觉这院落虽然不小,装修却简洁的很。
地上也未铺砖,院子靠左侧生长着一颗目测三米多高的梨树,此刻花开正盛,洁白的花瓣落了满地,看着倒也醉人。
不过让她纳闷的是,“梨”与“离”同音,普通人家里鲜少有种梨树的,搁现代尚且有人忌讳,何况古人﹖
管他呢,人家自己的院子爱种啥种啥。
三人跟着小厮走到檐下时,一名青年男子从堂屋走了出来,孙博见状喊了句:“承芳兄,别来无恙”接着便要行礼,对方连忙将他搀了起来,二人带着笑意寒暄一阵。
待要进屋时,男子余光瞥到孙博身后的孙念身上,疑惑道:“这位姑娘是……”
孙博道:“这是鄙人家中长女,闺名念念,原先一直随外祖父母在蜀地生活,半个多月前才到京都。”
说完扭头看了孙念一眼,“念念,还不拜见杨大人。”
孙念上前微微服了服身,顺便擡眼看了看面前的男子。
见他眸似星辰面如美玉,身穿月牙色大襟袍衫,肩头披了件竹青色褂子,一副月朗神清的模样。
不出所料,面前这位应该就是杨继宗了。
说对这张脸没怦然心动是假的,孙念本来就是个视觉动物,历史书上可没说这位大明第一清官长的这么好看。
当然,如果不留仿佛朝廷文臣标志般的山羊胡就更好看了。
堂屋里的家具摆设方式和孙宅的差不多,就是风格更雅致些,也朴素很多,根本不像是个四品官员的会客厅。
二人坐下没一会儿,便聊起近来西厂太监汪直将朝中大臣接连下狱之事。
孙博冷笑一声道:“这汪直真是好大的胆子,连从二品的布政使都敢擅自抓捕,满朝可还有他不敢动的人﹖”
杨继宗道:“我与刘政使同在浙江任职,相识几年,勘得此人虽不尽善尽美,但绝做不出同流合污的事来,此案恐怕是被冤枉的。”
孙博道:“唉若是由大理寺审理还可还他一个清白。偏偏是落到了汪直的手里,那小儿即便真知道刘大人是被冤枉的,只怕顾及面子也会黑白颠倒”
毕竟抓错人这种事,无论换哪个机构干出来传外面都比较丢人。
话音刚落,外面的小厮急慌慌的跑进来,对着杨继宗道:“大人,门外……门外有个自称是西厂提督汪直的人求见。”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座上的人瞬间冷了脸,“不见。”
小厮得了命令,立马跑出去了。
孙博笑道:“这种奸佞小人,何德何能登杨大人的门第﹖真是自讨没趣。”
杨继宗冷哼了一声,不置可否,眼底的蔑视看的孙念莫名烦躁。
她站起来走到孙博身边耳语道:“女儿突然胸闷的很,想出去透透气,稍后便回来。”
孙博只当她是要去小解,羞于开口故找个由头,点点头就让她去了。
孙念出了堂屋,确定里面看不到自己了,赶紧加快步伐,生怕去晚了一步就不见了那小孩。
宅子门口,汪直刚要上马,就听到身后面响起一个清脆的女声:“汪直”
一众锦衣卫瞬间将目光齐刷刷投向这个突然从杨府跑出来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