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第一百二十四章星羽
第965章第一百二十四章星羽
赤帝首祭结束,三人商议一番后决定不急着回去,沿途多玩玩多看看,让一直在林精城生活的灵犀长长见识。
一路游山玩水回到林精城时已是夏季,得知前不久王晞又发兵二十万七征羽国,还是云水下游,并汲取上一次的教训,这一次并未亲征,而是慎重的选择领兵将领,自己坐镇尧都。
星羽与无忧一时不知该佩服王晞精力无极限还是佩服她的执着。
去岁又是整顿沃西与兖州又是准备赤帝首祭,居然还能再次出兵,调集与组织军队、粮草都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好的事,一份时间干这么多事,这是真不怕猝死。
七征羽国的方向还是沃东与青北,看得出来王晞是铁了心要将沃东与青北变成废墟,以此削弱羽国国力。
以为六征羽国后战争就该结束的阿布整个人郁闷不已,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星羽对郁闷的阿布道:“大概待人族的国力衰弱到无法对外战争或是内乱时会结束。”
阿布茫然的看着星羽。
星羽解释道:“她对外开战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转移矛盾,但对外开战只能转移矛盾而无法根治矛盾,二是她能保证自己在世时人族不乱,却无法保证自己死后人族不乱,而人族陷入混乱时羽国绝不会干看着。”
为了防止你以后趁我虚弱打我,我要趁着自己还强大时先将你打残这种行为可谓疑罪从有,要多缺德有多缺德,但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即便杀错人死得也是别人,死别人的命不心疼。
星羽明白星羽的意思,更加郁闷。“她就不能想想办法解决矛盾?只要人族强大,其余种族自会安分。”文宣武襄幽篁时期人族的邻居们就没有不友好的。
星羽反问:“枯木可能回春?人可能再少年?”
“什么意思?”
“若帝国是一株树,这株树已步入晚年,枯木无法逢春,人无再少年。”星羽叹息道。“凡人穷极一生也只能吊命,还不一定管用。”
无忧讶异道:“你以前可不是如此心态。”
“看师尊折腾数十载,又看王晞毫无气馁之心的折腾二三十载,心态自然会有变化。”星羽道。
尽管看王晞不顺眼,但星羽也不得不佩服王晞的心态,在位三十载,王晞的施政并非一帆风顺,遭遇的打击一点都不少,而这还是她先耗费近二十载整顿吏治确保政策能执行下去,且执行得相对不那么走样的结果。不然可以参考历史上那些有志中心的王,政策是好的,但执行起来...死得更快了。
许是因为政策虽然不能执行得完美,但也勉强能执行到位,王晞的心态不错,不论遭遇什么打击都能迅速恢复状态再接再励。算起来,论能力王晞在人族百代诸王中也就进前十五,但论大心脏,王晞稳进前十,可力争前五。
“那她要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战争?”阿布问。
星羽思考一会后回答:“大概将邻居都打残,断绝第五王朝的建立希望时会回头专心整顿内部。”那个时候也没有供王晞转移矛盾的目标了。
“那得什么时候?”阿布无语。
“看她的能力。”星羽答。
聊国运这种话题太致郁,阿布饮下一盏酒后换了话题。“你最近在做什么?天天往建木那跑,官序的事都不管,无忧都在考虑要不要揍你一顿。”
权力没有空白,同样的,官序的活也不会因为祭酒跑了就可以放着,祭酒跑了,干活的便是无忧。
“我在想生财之道,官序这种义务教育太烧钱了,这种做法居然能延续数百载,真是不可思异的奇迹。”星羽头疼道。
做巫子时也知道官序烧钱,但只有做了祭酒才深刻理解官序为何烧钱,为何私学最近百年风头愈发昌盛,因为官序从头到尾就无法盈利,而私学可以盈利。当然,官序真想盈利也不是完全没辙,但私学可以无所谓后患,因为天塌了不是它扛,能赚钱,官序不行,官序背后是帝国,官序本身是帝国□□的工具之一,赚不赚钱是次要,若放弃工具的□□目的转为盈利目的等于自掘坟墓。
官方批的经费、无忧劫富济贫得来的财富、古董铺子卖假古董赚的钱加起来仍入不敷出,再不开源,官序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关门大吉,要么放弃□□目的转型盈利目的。
“朱厌君能帮你什么?”阿布疑惑。“祂便是培育出更高产的作物,也是对帝国有益,官序也不一定能沾到好处。”
做为官僚利益集团的一员,阿布很清楚帝国现在的问题:拨一万金,层层盘剥,能落到实处的钱最好也不过两成,最坏可能不到半成,就这还是王晞竭尽全力整顿吏治的效果。
高产作物即便带来更多的粮食,国库收入增加,官序也很难受益。
“朱厌君祂并非只会培育作物,祂的医道造诣也很高。”
阿布仍旧困惑。
星羽提醒:“赤帝前期缺钱时,靠朱厌君的方子赚了很多钱,是赤帝早期最暴利的来钱之道。”
赤帝前期的来钱之道?
阿布不由自己幼时的读书记忆。
因为不是巫子,她得到的教育资源与星羽没法比,但做为玉主的子嗣,她得到的教育资源胜过大部分人,因此知道很多寻常人不知道的事。
赤帝早期的收益中税赋并非大头,不仅不是大头,前五都排不进去。
排第五的是铸币税,旧时代钱货凌乱,每个方国境内保底流通着数十种钱币。辛筝铸造的钱币不仅工艺好,还足重,更量大管饱,到辛筝继位为王时,人族大部分方国市面上流通的钱币皆为辛筝所铸。
排第四是官山海,赤帝早期差不多将能赚钱的东西都拉进官营名单,盐铁只是其中之一,无一不暴利。
排第三的是杀富,感谢分封血统贵族与神庙,每个贵族氏族传承少则数百载多则数千载,神庙更是历史悠久,两者累积的财富多到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贵族氏族或被赤帝族灭,或被赤帝流放,他们的财富自然成了无主之财。神庙的待遇比贵族好一些,并未一上来就惨遭清洗,赤帝在征求玉主望舒玉主青婧的同意后颁布大量损害神庙利益的法律,但玉主同意这些法律,底下人却没法接受,而只要他们不接受便等同叛乱,赤帝镇压叛乱是大义所归,至于叛乱结束后神庙积累的财富也没了,那不重要。
最重要的是赤帝的军制与旁人不同,她的军队都是出身氓庶与奴隶,不像贵族军队一样同样的战功要钱要封地,给得少了还会觉得国君吝啬,甚至换个大方的国君,氓隶出身的军队见识少,要求低。且赤帝的官序、养老等保障了军卒的子女教育、伤残退伍后的养老、阵亡后父母的养老等问题,因此打完仗赤帝只需从战利品中取出九牛一毛赏赐军队,余者尽归国库。
排第二的是借贷,赤帝还是辛子时便让虞以她的名义向其它方国的贵族们借粮食布匹,利息给得非常高,直白点就是高利贷。
借到的高利贷用来发展自身,到期时用自己铸造的钱币、辛筝在帝都、冀州、西荒时通过各种手段从权贵们手里搜刮来的金银财宝、辛筝手下养的干盗墓活的人从贵族陵墓中挖出来的财宝及向第二批贵族借的新贷一起还第一批债主的债,还完后又借贷并扩张借贷范围,再还再贷。
因为实在是太赚钱,而且还是躺着赚钱,很多方国的贵族纷纷借贷给辛筝,又因为赤帝还贷时能用自铸钱币和奇珍异宝还绝不还粮食布匹,因此贵族们收下辛筝自铸钱币时等于帮助辛筝推广新钱。
很显然,这种以新贷还旧贷的做法必定会与印子钱一个结局,放印子钱中放贷者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让借贷者还贷,借人一斗米,利息却是一头牛,是个人都还不上,放贷者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抢劫借贷者。
赤帝这里虽然是她自己去找人借贷,而非别人找上她,但深层逻辑是一样的,利息最终会高到任何人都还不起。
与正常的借贷者结局不同,正常的借贷者只能绝望的卖房卖地,自己与亲人被抢为奴抵债。
赤帝却不然,她在将兖州贵族们仓库中的粮食布匹榨干后用粮食还了一小部分债,还债时用心记住贵族们囤放粮食的仓库与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