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章第一百一十一章阿布 - 孰能不朽 - 都广建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孰能不朽 >

第952章第一百一十一章阿布

第952章第一百一十一章阿布

景漪看着手里的国书,一脸怀疑人生,问心腹重臣长河。“是我眼花了吗?这上面写得什么?”

虽然祂快五百岁,在大部分人口只能活到五六百岁的长族中属于摸到暮年的门槛的年岁,但不至于这么早就老眼昏花吧?

长河道:“扶风侯邀盟主您一同攻打饶州。”您老眼神没问题。

景漪大为惊奇。“他是人族,我是长族,他邀请我攻打人族的地盘?”

长河也很恍惚。“听说人族内乱,扶风国百岁以来一直我们与人族王朝压制,机会难得,他当是想去凑热闹,却又怕我们从后面捅他一刀。”

“那也太离谱了,我们又不是人族,从生理到三观都不同。”景漪仍旧不可思异,哪怕是最想搞死他的政敌都干不出来邀请其它种族的军队攻打长族的事。

景漪狐疑:“莫不是陷阱?”

在人族生活过几十年的长河笃定道:“不会,我比盟主您更了解人族,人族很少有人会思考十载之后的事,扶风侯是真切的希望解决扶风国如今被我们与人族王朝夹在中间的局势,如今的良机错过未必会有再有,但要西征必须处理好后顾之忧。”

虽然方式略奇葩,却是当下唯一的选择。

景漪当年与武襄王初交手时是菜鸡,并不代表战争结束时祂还是菜鸡,战争过程中不论是景漪还是武襄王进步都极快,到战争结束时这俩已可称之为名将。这也是饶州战争能打数年的根本原因,中后期两个人都变成了名将,战争比得便不再是将领的水平,而是国力。

奈何不了同样是名将且身后国力强大的武襄王,还奈何不了扶风国?

事实证明扶风国确实拿景漪没辙,景漪...也拿扶风国没辙,人族王朝不会允许长族灭了扶风国,即便看扶风国不顺眼,景漪也只能憋着。

景漪无语道:“思路真开阔,他也不怕被骂死?”

“他是诸侯又不是人王,诸侯与人王的立场是不同的,便如您与十王。”长河道。

“我明白了。”景漪不由露出痛苦神色,除了景国是祂曾为王,被祂控制得死死的,现任景王是祂摆着的傀儡,剩下九王没一个消停的,即便是景王也不甘心做傀儡。

人族的王与诸侯不合,文宣王可以车翻所有诸侯,废分封,长族却走不了这条路,人族是先有王后有诸侯,长族却是先有诸国后有长盟,最重要的是长族的繁衍方式特殊,真不管不顾打起来,代价太重,也因此景漪数百年来不得不与十王互相折磨。

长河问:“可要凑个热闹?”

景漪坚定摇头。“不,这是人族的内乱,我们是长族,人族的内乱与我们无关。扶风侯想要的只是一个可以放心西征的许诺,我记得计划中的天虞水利需要动用的人力太多一直没能动工,便趁这段时间修吧,扶风国去找他宗主的麻烦,没工夫找我们麻烦,我们也会清静一段时间。”

天虞水利需要动用的人力物力岂止太多,分明是可怕,需以举国之力去修,放在以前自然是想修就能修,只要能搞定内部各方意见,但长族如今有邻居,因此除了处理内部意见还得考虑邻居会不会趁自己大干时伺机捣乱。

长河闻言赞同道:“我们不凑热闹也好,我们不凑热闹,人族才能尽情的放心的内乱。”

景漪补充道:“起草公文,封锁边境,从今日起所有人族不得入境,入境者杀无赦。”

长河讶异的看着景漪。

景漪解释道:“炎洲气候炎热,是瘴疠疫病天然的温床,以前没有大疫是巫宗每岁投入海量资源且无战乱,即便如此每岁也时有小规模疫病,待战火燃起,大疫是必然。即便我们长人的体质好强悍,在疫病中死亡率比不得人族也没必要拿命冒险。”

长河恍然。“我要往边境。”

景漪看着长河。长河解释道:“我们的底蕴不如人族,若起大疫,即便死得人比人族少,损失也会令我们难以承受。边境封锁之事太重要,面对疫病,底下人执行时有一丝疏漏都会导致全盘崩溃,假手于人我无法安心。”

景漪沉吟须臾,点头。“一定要活着回来。”

*

粮田里第一年种的绿肥。

因着文宣王官方开垦的缘故,草田的定义已从旧时代未曾开垦的荒地变为垦过的荒地,与不是荒地但地力极为贫瘠的土地。

土地已垦过,灌木与石头都被清理干净,树根也被挖走,土地平整,但也只是垦过。地力贫瘠,种粮食根本不可能有好收成,因此第一年时一般种植绿肥,堆粪肥、塘泥、蚕沙等肥田之物,早些将田地养出来早些种粮丰收,未来的时间里也必须时常养田施肥。

从未真正种过地的阿布种地种得苦不堪言,累得怀疑人生,直到在来帮忙干农活的农人的提醒下才明白自己的无知坑了自己。

正常的农人根本不会申请百五十亩地,人力加畜力根本忙不完百五十亩地,哪怕利用不同作物播种收割时间不同将土地根据地形不同划分数份错开时间耕作也不行。

人力畜力充裕的条件下,合理利用不同作物的耕作时间,五谷杂粮、葛麻、桑树、莱菔、甘荀、球葱、各类牧草等作物轮作,八十到一百亩便是一名成年农人的耕作极限。因此农人不会要超出耕作能力的土地,授予的份地要按亩缴税,不可能任用土地荒着不产出,又不是钱多了没地花。

虽然不想将土地荒废也可以种植牧草放牧,养殖牲畜靠贩卖牲畜的钱财缴税,但这种用可以种粮食的土地放牧的奢侈行为只在文宣王前期发生过。彼时战乱初定,整个帝国一片地广人稀,怎么奢靡都行,后来随着人族人口的增长,这种奢侈行为便慢慢被禁止。

因此农人不管被授予的土地是什么等级的,够八十亩就成,也不会一口气申请八十亩。官府刚授予的地大多是下田与草田,中田很少。下田与草田地力比不得中田与良田,需要养田才能有个好收成,养田需要成本,因此第一年很容易收不抵支,一口气申请八十亩,寻常农户家庭根本无法承受。

农人家庭一般会在幼崽八岁时授田二十亩,由家庭耕作养田,养个一两年将田养出来,十二岁时再授二十亩,若是家庭中劳动力足够多,则会在八岁时授四十亩,最后四十亩成年服完徭役后再授。

当然,大户没这个顾虑,拥有足够的农具与耕畜、钱财,可以雇佣佣耕帮忙,莫说八十亩,八百亩都忙得过来,明面上的份地全都是按最大面积来申请。

似阿布这种只有一个人,耕畜与农具只有一人份便一口气申请百五十亩份地,甚为少见。

了解自己犯了什么错后阿布不由了解了一番农人的八十亩地都是什么地,具体种什么,再计算种地的成本。

林精邑最常见的农人的八十亩一般有桑田十亩,麻田(也可能葛田,具体哪个看份地土壤)十亩,竹田六七亩,木材田三五亩,剩下都是粮田。

桑田利用率最高,桑叶喂蚕,蚕茧授给缫丝作坊,缫丝作坊会将蚕丝抽出,再纺线,最后拿到集市上出售,农家农闲时会去买丝线回来纺织,也有的自己将蚕茧处理后制作丝絮纸。蚕沙肥田,桑木是制弓的原料,因此桑树老了后会砍伐出售木料,桑葚是饭后水果。

麻田利用率相对小,收割的麻会在麻池初步加工后再售给城邑中的作坊继续加工,或纺织成布,或纺线再售卖给农人。

竹田一般种植毛竹,竹笋自己食用或是出售,成竹制成竹简。

木材田种植杉木、松木与漆树,前两种常用家具木材,虽然需要十几二十年才能成材,但比起柚木那五六十年起步的生长期更加友好,最重要的是只是一两亩的税赋还能承受。漆树则产漆,不论是盖房、打家具还是造船都要用它,不愁卖不出去,就算真的倒霉卖不出去也可以自用,农人自家也要打家具盖房。

粮田最为复杂,说是粮田却并非只种粮食,而是稻、麦、莱菔、甘荀、紫云英、苜蓿、菽等作物轮作,通过绿肥增加地力,绿肥又可做为禽畜饲料,通过杂粮错开时间。

除了份地,宅基地也会被利用起来,乡野里地方宽敞,自建宅邸时都会用篱笆圈个大院子,在院子与门前屋后种植那生长期离谱的柚木,据说文宣王早期时种的是沉香木,但随着海贸的繁荣....人族在这些生长期漫长的树种行业完败于长生种。

以沉香木为例,玄洲的古妖有专门种植沉香木的农人,据说种植面积多达百万亩,在这样的大规模种植前,人族的零星种植溃不成军,人族跑去西洲的商船拉回最多的便是各种名贵木料。

柚木情况好点,其它洲不太清楚,羽国那边却是大规模人工种植,但与市场狭小的香木不同,做为造船的重要原料,以及海贸的繁荣,柚木是刚需的同时一直供不应求。

有主流自然也有非主流,非主流农人不搞这么复杂,份地上种一样作物,比如香木、柚木、檀木、红木、漆树、楠木等珍贵树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