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第九十四章朱颜
第935章第九十四章朱颜
“元。”
“干嘛?”
“你说我要不要赞同恢复地方驻军的政令?”朱颜看着手上的公文失神,这是一份关系地方驻军的奏章。
逐步地方邑郡的军队,只在重要关隘保留军队,这是文宣时期便开始的政策,从文宣中后期到武襄中期才全数完成,此后近百载,帝国大部分邑郡没有正规军只有治安吏。
当然,文宣武襄都不傻,废除邑郡军队前将各地里里外外犁了一遍又一遍,确保地方军队裁撤后不会有人跳出来造反。又因为不需要养数量巨大的地方军队,投入给治安部门的钱款便翻了几番,帝国全境治安大好。
若是同意恢复地方驻军,牵扯到的东西太多,后果也不好说。
“你自己怎么看?”
“我感觉有利有弊。”朱颜道。“文宣武襄废除地方军队并非为了节省军费,他俩投入在边境军队的军费是非常可怕的数字,不差钱却如此做,我能想到的原因只有一个:防内。邑郡城,新的行政划分,但帝国辽阔的疆域决定王与玉主必须下放权力,邑令郡守城令取代了昔日的诸侯,要用什么方式防止他们成为真正的诸侯呢?军队,没有军队,地方官吏野心再大也只能老老实实做帝国的官吏,想为王者也要按帝国的规矩来,不能走歪门邪道。”
文宣武襄一生最警惕的从来都不是边境外的异族,而是同族。
“一旦恢复地方军队,文宣武襄做的所有努力便白费了,即便初时这些军队处于帝都与玉宫控制中,但与他们距离最近的还是地方官吏,在王权与神权看不到的地方,他们有千百种方法将地方军队蚕食,饮鸩止渴。”
“利呢?”
“镇压民变更方便,天灾频繁,总有处理不及时的地方,发生民变若不能以最快的速度镇压,民变将迅速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且地方豪族势力越来越大,也需增加对他们的威慑。”朱颜抓了抓脑袋。“说一千道一万,还是我与洛姜对帝国的掌控不够,若我们的掌控足够强大,完全可以效仿文宣武襄定期收割地方豪族。”
“我想不到杜绝你产生的法子,但我可以定期收割你,让你永远都无法成长到能威胁我的地步。文宣武襄的选择毫无疑问残暴血腥,如此残暴血腥的抉择下太多的人被杀,只因罪在将来,甚为无辜。”
“但我亲身体验了地方豪族长成的后果,比起对无辜死者的同情怜悯之心,我更想做同样的事。”朱颜苦笑。“杀一人救万人,真正面对选择时,争论道德善恶毫无意义。”
“时代已经变了,你只能抑强,无法做到兕子与赭那般。”元平静的道,数千年来祂见过太多无可奈何,不过又一次历史重演。
“所以你说我要不要赞同?”朱颜问。
恢复地方驻军关系到国策,洛姜一个人拍板没用,必须王权与神权达成一致,她若反对,这项政策便必须放弃。
元道:“这个你不应该问我,应该问你自己怎么想。”
朱颜道:“我不知该怎么选才是对的,本质上两个选择都是错的。”
“这就是治国的本质呀,不是在对与错之间做选择,而是所有选择都是错的,凡人能做的只是从中选出弊端最小的选择,活得久一些,恭喜你,认清了治国的真谛。”
朱颜沉默无言。
元道:“反正都是错误选择,你没必要给自己太大的负担。”
“关系到万万人的命运,你让我如何不给自己负担?”
“你这种心态真的不适合做治国者。”元道,辛筝和赭就不会给自己什么压力,选错了就碾过去,至于伤亡,在所难免,只要最后的收获大于损失就是赚。“治国者需要冷血。”
“冷血者眼中还会有构成帝国的氓庶吗?当然,我相信百代人王这么大的基数肯定有人能做到有,但那是特例,正常情况下,治国者若冷血,眼中再不会看到尘埃中挣扎的蝼蚁。”
“也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我就没有。”
“所以你很强大。”元道,也不知人族是什么运气,以前的时候尽抽到不靠谱的玉主,终于抽到靠谱的时又是这种情况。“实在想不通就慢慢想,确定自己的内心后再做决定,反正洛姜也没让你马上给她答复。”
朱颜闻言觉得有道理,遂合上了奏章,处理起别的公文,将重要并且比较急的公文都处理完后开始处理相对不那么重要或不太急的公文。
开头一封就是半丧讯,人可能要死了,但还没死,是为半丧讯。
一般人的死讯自然不会送到朱颜的案上,若连别家的白事都要过问,她得累死。
快死的人是赵曜。
虽然被逼退位,但洛姜并没有伤害赵曜,倒不是多敬后只一天就卖了出去。
对身体的打磨洗练亦是如此,大量药物的辅助可以省事,只能达到下限,理论上限就不要做梦了。
其次,赵曜继位为王后因为人的精力有限,分出大部分给公务,还能用于练功的时间便不多,退位后又每日饮酒作乐,原本靠习武勉强维持的紧致肌肉全都退化成了肥肉,身体状态下滑得比在位时还厉害。
这样的情况还想活到岁无疑是痴人说梦。
想靠武道与灵力活到无限接近理论寿命,只有学黄帝,三岁习武,每日不缀,风雨无阻,一直练到生命的最终。这位帝王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别人再怎么养生,撑死活到七老八十,他又是打仗又是案牍劳形,居然活蹦乱跳到百七十岁,令人直呼妖孽。
然现成的延年益寿的堂皇大道在那摆着,走通的人却寥寥无几。
太辛苦了。
寻常人对自己狠不下那个心,对自己狠得下心的人也往往是为了通过武道与灵力得到名利,因此一旦得到了想要的就会松懈下来,开始享受生活。也有个别不享受的,但实在太忙,案牍劳形,挤不出时间。
黄帝则是一株奇葩,他习武只是因为喜欢习武,因此还是无名之辈时每日习武,得到名利以后还是每日习武,未有一日松懈。
赵曜那状态,朱颜一直以为他顶天活到八十,未曾想奔九了。
元道:“也没九十,才八十有七。”
“那也很长寿,武襄之后就没哪个人王能活到七十,昭成六十六,中行挥六到他便奔九,跨度可真大。”
“赵曜在位后期要是有昭成与中行挥的工作量,也没禅位,你信不信他也活不过七十。”
“少干活,健康长寿。”朱颜无语。
元笑:“是这个道理,不过我觉得他可能未必想要这种长寿,都长寿到禅位了。权力没有真空,他不干活有的是人愿意干活,别人把活干了,权力自然落入人手。”
洛姜能逼赵曜禅位,最大的功臣还是赵曜自己。
“健康长寿与权力不可兼得。”朱颜看了看公文上的预估的日期。“一时半会也不会咽气,我等他快咽气时再回元洲,正好看看王位初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