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第五十章赭
第891章第五十章赭
同样是继位为王,赭比辛筝幸运,继位后只需要祭祀过去的诸王,不似辛筝正好赶上大祭,不止祭祀诸王,还要将祖庙里每一个牌位都祭祀一遍。
祭祀对像少,再加上赭同样为了节省时间早中晚一日好几场祭祀,半个月便完成了祭祀流程。
新王继位,旧王也懒得再回帝都,乘着巨禽前往兖州隐居。
从监国当政变成当朝,旧王又走得如此洒脱,赭的底气瞬间倍增,更加大力的推行与落实自己的新政,同时表示,辛筝在位时邀请元洲诸族共同修著了《元洲通鉴》,自己没那么大野心,但也想修书。
史书已经被辛筝修过,赭再修也不过拾人牙慧,思来想去决定修农书。
勘测帝国疆域上所有的山川河流与土壤,将土壤进行分类,每一类土壤在不同气候与水文影响下是什么状态,适合种植什么作物,不拘粮食作物还是药材还是林木,水生作物还是水生作物。这些作物应该如何种植,用什么方法可以改良土壤,让土壤种别的作物或是丰产。一些废料可不可以搞点副业,比如养蚕人会挖个小池塘用蚕沙喂鱼,再用池塘淤泥肥地,蚕丝的丝絮可以制成丝絮纸。
赭回到帝都后在朝堂上提出自己修书的思路瞬间遭到不是群嘲胜似群嘲的劝说。
你要修史你还能找天底下的读书人一起修,但要修农书,你上哪找读书人为你修书?
赭不以为然:“修农书自然是找农人,只要有农人能为孤王的农书提供任意一条书上没有的建议,赏万钱,若非常优秀,可特招入种植司。”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金之下必能著成农书。
地卿赵叶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提醒赭想想国库,辛筝除了给你王位,还给你留了天文数字般的债务,那笔过于惊人的债务每年光是利息都赶得上国库半数收益,拖久了是要出大问题的,你不想着怎么还钱也就罢了,居然还想大手大脚的花钱。
虽然之前也花钱,但官序、养老、抚幼是本就有的国策,你又要为继位做准备,需要市恩邀买人心,但现在你已经是王,请稳着点。
上任第一件事赭必须不能妥协,不论公卿百官如何反对都坚定不移。
这要换了别的王,很难说会不会引发政/变,但赭是辛筝立的,辛筝还活着,未经辛筝允许将赭弄死弄下台,不论辛筝心里如何看赭都会为了捍卫王权的权威将所有参与者夷灭三族。
不管是出于政治立场而反对的还是真心觉得应该稳着点不必急于一时而反对的,亦或佯装反对的只能同赭拉锯,互相折磨的拉锯一个月,最终妥协,各退一步。
农书还是要修,考虑到读书人多不,帮不了赭,因而赭可以悬赏,但从万钱改成三千钱一条建议,妥协等于没妥协。
修农书的政令被强硬通过,赵叶甚为不解的问赭。“你知不知国库欠了多少钱?”.
“我知道,但还不了。”赭道。
赵叶想了想,又道:“王辛发行的债条大多在帝国权贵富户手中。”
辛筝发行债条最开始只是卖给氓庶,奈何任何一个国家存在时间久了都免不了阶级固化贫富差距拉大,哪怕在位的是个明君也避免不了,撑死缓解。贫富差距拉大的结果便是辛筝发行的债条因为保值的关系泰半不知不觉汇聚到权贵富户手中,这些人都拥有很大的能量,这个钱国库还得了得还,还不了也得还。
这个问题不解决,莫说赭的王位能不能坐稳,帝国能不能保持稳定都是问题。
知道你修农书是有用,但有必要这么急吗?当务之急是前任留下的财政问题。
“欠的债太多了,急也还不了。”赭悠然道。
赵叶眯眼瞧着镇定的赭。“你有法子?”
赭犹豫了下,还是点头。“但不能告诉你。”若他失败了,需要有人收拾烂摊子,赵叶若掺和进来,当自己败亡,她也得死,唯有不知情的赵叶才能在自己败亡后成为新王。虽然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坚信自己会成功,但万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赵叶皱眉,若是出于不信任不至于说得这么直白。“不论你要做什么,好好想想自己如今的身份,为王者当背负族群的重担。”
赭颔首道。“我心中有数。”
赵叶见此便不再说什么。
赭一边落实自己的政策得罪人,不时杀一两个给自己捣乱的人,一边召见来自帝国各地的农人修农书。
最先完成的是冀州与兖州平原的部分,这些地方人口稠密,开发度高,有哪些土壤,气候水文有何差异,适合种植什么作物,可以哪些人工的调整,其余疆域的情况还有得磨,赭对此完全不吝啬钱财,花钱如流水,邸报上也天天登求知识,农书录入了新的知识也会登到邸报上,不惜成本只求书能修好。
赵叶淡定的看着赭得罪的人越来越多,甚至私下勾连,只安安静静的干着自己的事,不管赭准备怎么与人斗,帝国的运转仍旧需要人干活。
因着赭将许多税变成了铜钱,迫使人们为了缴税而减少毁钱铸器与带着钱币陪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面流通的钱币,但市面钱币增加的同时,帝国对流通钱币的需求增得更多,更别说辛筝禁止人族的诸侯方国铸币,要求所有人族诸侯方国统一使用帝国钱币,南溟的疍人诸国与鲛人虽不在此列,却因为自身铸造的钱币品质不够好很喜欢用人族钱币,还有少部分铜钱流去了长洲与西洲。
虽然也有外面的铜钱流入人族,但除了羽国与龙伯,其它钱币的品质都不如人族,羽国与龙伯的钱币倒是好,但辛筝厌恶人族境内流通钱币不是人族自己铸造的,因而辛筝禁止这些铜钱在人族境内流通。
不用其它种族的钱币,自己的钱币又一直在流出,自然不是好事。辛筝意识到问题后也有禁止帝国铜钱出境,但帝国的边境太漫长,再怎么大力禁也无法完全控制。而帝国境内因为辛筝修建道路清理盗匪的缘故商贸愈发繁荣,对铜钱需求一年比一年多,铸币司自然要多铸币,流通的铜钱基数增加,外流的铜钱自然也增加。
也因为钱荒问题是帝国现下诸多问题中最久也最迫在眉睫的,赵叶的主要精力便放在钱上。
有炎洲丰富的铜矿供应,赵叶大手笔的将帝国每岁铸造的铜锱数量增至三万,大钱增至一万万,若是有特殊情况还可增铸,然增铸钱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得想办法回收民间的旧钱,刺激民间钱币的流通。
折腾了几年,赵叶几乎心力交瘁。
钱币外流问题属于无解,辛筝禁铜钱流出力度那么大都没用,赵叶更没辙。
带着铜钱陪葬,这是风俗问题,移风易俗并非一时之事,她总不能让赭颁布带着铜钱下葬就杀头的政策。赵叶没辙,最后还是赭想到了辙,开了一家官方钱号,人们存钱到钱号中有利息可拿,以利诱惑人们将钱存到官方钱号而非埋入地里,汲取了曾经向扬州氓庶借贷发展炎洲结果导致的恶劣后果,赭在开钱号前先完善了法律,颁布法律后才开钱号,效果极佳。
但有了钱号,毁钱铸器问题仍旧严重,赵叶觉得自己还可以努力一下。
人们会毁钱铸器,究其本质是还是因为铜器比铜钱更有价值,只要将铜器的价值压下去,人们自然会减少乃至放弃毁钱铸器。
元洲境内铜矿并不少,但大铜矿少,且富矿少,所处位置也不方便,结果便是开采量少。炎洲则相反,大铜矿多,富矿多,不少大铜矿所在位置运输也方便,至少比元洲许多铜矿方便,开采容易。赵叶向众多从炎洲回来的官员请教了大量炎洲情况,最终写成一份炎洲铜矿开采方略。
带着奏章去呈赭时正赶上地方上报发生天灾,只得先处理天灾,一边商讨一边忍受赭因为同情灾民的遭遇而吧嗒吧嗒掉眼泪。
赵叶与其余公卿对视一眼,确认过眼神:这家伙泪腺真发达,听说他之前还结过婚,真是奇女子,居然受得了这种动不动就掉眼泪的做派。
终于将天灾的事解决,赭也收了眼泪,赵叶这才将自己的奏章呈给赭。
“允许民间开采铜矿?”赭皱眉。
人族的矿藏在旧时代算是半民营,氓庶不开采矿藏,但贵族开采,而贵族开采的矿不属于国库,到辛筝这里时收拾了所有王侯贵族,不拘什么矿全部收归国有。
不过经营一段时间后辛筝发现全部官山海,管理所需的成本与人手太多,遂将金银铜铁盐等战略资源保留,其余玉石、宝石这类矿交给民间。
民间可勘测矿脉,发现矿脉后需要汇报帝国做登记,然后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领一笔丰厚的勘测赏金,之后交给帝国处置,帝国会将矿脉的开采权卖给其它有能力开采的人;第二个选择是领了勘测赏金后自己开采,法律允许矿脉勘测者优先购买开采权,并享有半价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