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章第四十五章辛筝 - 孰能不朽 - 都广建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孰能不朽 >

第886章第四十五章辛筝

第886章第四十五章辛筝

再次踏上海州,辛筝汲取了之前的教训,摈弃陆路往来诸城,海州境内城邑与城邑的距离都太远了,陆路往来,十天半个月见不到人是常态。但辛筝也不想天天坐船,坐船太不舒服了,遂选择空路。

提前让人准备了数百只黄鸟、大风鸟、金翅雕等可以载人的猛禽,再带着一部分护卫与官吏轻装乘鸟往来诸城,省时省力,飞得快还能赶上夕食....朝食。原本是干夕食的,但飞的第一天辛筝便迅速对自己的巡狩进行二次调整。

太热了。

位于热带的海州终年炎热,即便如今是冷期,它也热得人头晕脑胀,打不起精神,以至于从元洲迁徙过来的农人都调整了自己的作息。

每日子夜起床,对付着吃一顿不知道算宵食还是朝食的食物,吃完便下地干活,反正天上有双月,很明亮,只要没有夜盲症,凑合着也能干活,一直干到隅中初,回家再随便吃一点或不吃,上床睡觉,睡到日昳末,用一顿丰盛的夕食,继续下地干活,干到日夕时分。

如此作息并非移民骨骼清奇,纯粹是被海州的气候逼出来的,白昼时太热了,大荒的智慧物种都很怕热,天气越热人便越提不起精神。例外自然也有,有两个半,一个是身体全是水没有任何血肉不知道算什么生物的无相,一个是像植物多过像动物的无启,剩下半个是青婧制造的树生人,同样的高温,树生人受到的影响比胎生人要小一些,却并非完全不受影响,因此算半个。

胎生的人族不在例外中,为了适应环境只能分段而作分段而息,也因为这种特殊的作息,饮食结构也跟着调整。鱼鳖、蟹、枸杞、海带、甘荀、动物内脏、新鲜菜蔬、鸡子、羊乳、鱼眼、鱼油占了饮食的一半,全是治夜盲症的食物,其中鱼油、鱼鳖、蟹与海带占比尤为重,赭担任海州牧时同海国专门谈了贸易,用粮食与海国换鱼鳖、海带、蟹等物以供应海州的居民需要。

也因为气候太热,城邑里聚多是修筑在高地上,因为海拔高,温度便没那么热。

在这种地方,大白天飞到天上....也不是说一定不能飞,辛筝曾经呈鲲鹏在海中翺翔,但鲲鹏每次飞的时候不是钻进云层便是制造一片云层在周围,因而并不觉得热,然黄鸟、大风鸟、金翅雕等不能如鲲鹏飞得那么高,更不可能在周围制造一片云层。

辛筝飞了半个时辰,紧急迫降时隐约在身上闻到烤肉味。

深刻体会到海州的气候有多糟心的辛筝等到晚上才再次出发,落地后第一件事便是调海州这些年来众多公文阅览。

“我光知道太冷会对农业造成巨大打击,没想到太热的影响也不逊色,地理与气候皆如此糟心,九方燮与赭仍筑起如此多的城邑,着实不易。”辛筝由衷道。

同样差点被烤熟的君离赞同点头,最适合农业的平原全是雨林,要多不宜居有多不宜居,宜居的高地土壤又不够肥沃,气候还能热死人,是字面意义上的热死人。因着差点被烤熟,君离入城后找本地居民唠了唠,得知夏季时白天出门真的热死过人,其它季节没热死人也不是气候凉爽,而是青婧研究的解暑汤效果好。

“你好像不太开心。”君离道。

“我没有不开心,只是觉得海州对鲛人的依赖有些重。”辛筝道。“若这些公文的水分不大,那海州两千余万人口的食物有一半来自海国,若是海国那边出了什么问题,很容易出事。不过总得来说不算坏事,因为赭同海国谈的商贸是用粮食换鱼鳖、鱼油、海带,本身粮食产量是足够的,换这些是为了夜盲症,海州白天无法干活,便必须解决夜盲症。即便鲛人那边出了问题,短期内的影响并不大,还能补救,毕竟海里不止海国。而海国因为每岁要从海州获取大量粮食养陆地疆域的人族人口,出于利益也不容易同人族起冲突。”

“那我们能不能自己养鱼?治夜盲症的食物也就那几样,甘荀、新鲜菜蔬、羊乳、鸡子、动物内脏这些我们自己便有,缺的只是鱼鳖、鱼油、蟹这三样,但这些并非只能在海里有,淡水里也有。”君离道。

辛筝迟疑道:“理论上可以,但海州这气候,养牛羊已是不易,养鱼很容易养死。”气候越是炎热,瘴疠疟疾水蛊便越横行,海州能发展起畜牧业,少不了元洲不计得失的输血,再尝试养鱼....国库该破产了。

“人族不擅长养鱼鳖,但我记得海州境内有不少大泽,何不迁入鲛人,让鲛人来养?”

辛筝想了想,发现这想法可行性很高,论养鱼,鲛人比人族更擅长。唯一的问题是海国的想法,炎洲北边的南溟大洋与东边的狭洋全是海国的领海,鲛人部族皆臣服海国,想捞鱼也有点难度,而从更远的海域捞鱼又必须经过海国的疆域,没法不考虑海国的意见。

毕竟粮食对海国很重要,鲛人诸国中只有海国有大量陆地领土与人族人口,要维持陆地领土的稳定,粮食不可或缺,但岛屿的耕地面积狭窄,海国又需要大量人族担任脱产的工匠,无法自给自足,进口大宗的粮食是必然。不似其它鲛人国家,吃粮食只是尝个新鲜,这也是海国与陆地上的种族往来最密切的缘故。

也因为这种密切,海国不一定会看着人族在渔业自给自足。海国能用来与人族交易的货物中,那些奢侈珍宝虽然很值钱,但并不稳定,鱼获是最稳定也最大宗的种类,若人族王朝自己大规模养鱼必定影响海国。

“我会与赭说。”辛筝道,下一任王是赭,不管有什么问题都是赭的事。

本着看都已经在看,辛筝将剩下的公文一一阅览,发现近年还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赭在任上时派出大量勘测人员掘地三尺的寻找矿藏,在发现四座金矿、两座银矿、三座玉石矿、一座绿宝石矿、两座铜矿等若干或有用或没用的矿脉后终于找到一座大型铁矿,铁矿的矿石品质非常好,甩开元洲铁矿十条街。

坏消息是大型铁矿埋得很深,现有的开采技术若是去开采,赭算了算,成本远高于收益,这铁矿发现了等于没发现。赭有意迁一部分靖人过来,让靖人一边采矿一边将矿洞改造成地下城邑与道路,再种上焦饶国的发光苔藓,能起到不少作用,如此一来开采效率虽会慢一些,但损失也会小一些。而经过这座大型铁矿的教育,赭有个不一定准确的猜想,脚下的这片矿产资源格外丰富的大地,它的铁矿储量其实并不贫瘠,只是都埋得很深。但之后不断汇总的勘测汇报侧面证明了赭的猜想,凡是发现的大型铁矿都埋得很深,埋得浅的都是小型铁矿。筚趣阁

辛筝看得忽然觉得元洲的铁矿矿藏挺友好的,尽管矿石的含铁量惨不忍睹,更没有什么大型铁矿,但中小型铁矿分布广泛且丰富,埋得也不深。炎洲这里的铁矿品质好,不用高炉都能冶炼出来,矿藏也很丰富,但开采不出来有什么意义?

辛筝如此想也如此对君离感慨。

君离道:“可元洲的铁矿品质真的很差,明明蛮荒纪元便已发现铁,大规模用上铁器却是最近几百载。”

中间隔着的几千年不是先人不想用铁器,而是以前的冶炼技术拿铁矿石没辙。

辛筝只得感慨:“那也是半斤八两,不过元洲从发现铁到用上铁花了七八千载,炎洲这里不会也要花上七八千载才能用上吧?”

元洲的铁矿开采技术并不高,也不需要高明的开采技术,元洲铁矿最大的问题是品质,因此元洲诸族心思都放在研究如何冶炼上,辛筝能将铁牢牢控制在官方手里也与此有关,民间没有能力冶炼那过于糟心的铁矿石。只是元洲的高超冶炼技术与粗糙的开采技术碰上炎洲这种情况就很无措,只能从头开始研究。

君离道:“应当不至于,元洲如今已经有了数千载的积累,不是曾经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的野蛮人。”

辛筝想了想,觉得君离说得有道理,然七八千年不至于,七八百年却很有可能,仍旧有得等。

补充了大量海州的常识,辛筝重新启程,将海州这些年筑起的城邑一一看过去,越看对这片土地无语凝噎。

内陆地区逛完又去逛海州这些年沿着西海岸修建的一串城邑,因着筑城是为海上航路服务,选址都是按良港的标准选,已经修好的二十四座城邑,正在修建的三十六座城邑全是良港。

赭正修建的城邑中最远的一座甚至不在炎洲,而是位于流洲东北部的一块半岛,选址选得极为微妙。

雪国的龙伯有一部分也迁去了流洲,迁徙的龙伯上岸后修建的第一座城邑也是港口同样位于那块半岛。这一串城邑的分布差不多将迁徙至炎洲南部与流洲的龙伯隔开了,倒也不是完全联系不上了,但中间隔着人族,夏对流洲龙伯的掌控势必削弱,而智慧生物的人心禁不起考验。

这是个阳谋,除非龙伯准备下场与人族做过一场,不然只能眼睁睁看着流洲龙伯慢慢失去控制。

辛筝亦曾好奇,夏为何会迁徙一支龙伯去流洲,明明炎洲南部更近的,以前以为是龙伯为了在流洲抢占先机,现在感觉不止如此。

如今因为筑城之故,流洲的情报源源不断传来,辛筝的疑惑得以解开。

流洲的地形很有特色,西洲四洲里,流洲的平原地形仅次于聚窟洲,但聚窟洲拥有广袤平原的同时泰半位于热带,雨林遍地,生态异常丰富。除了疑似祖上是植物的无启,换了任意一个种族在这种地方都只能认栽。流洲则不同,位于温带,南部地区土壤肥沃,很适合农业发展。

流洲有无启,但数量不多,且处于氏族公社时期,不会是龙伯的对手,而人族如今的重心是炎洲,无法分出太多资源给流洲,为防龙伯在流洲过于坐大,海州有个官员给当时的海州牧赭提了个建议,“说服”一部分人族诸侯迁过去。

虽然诸侯发展起来后肯定会有二心,但同为人族,来日击败再吸纳也会很容易。而且扶持人族诸侯与流洲龙伯打擂台,却也不会因为诸侯与自己是同族就太偏心,会扮演好一个公正的裁判角色,直到人族王朝有能力将流洲纳入版图。

赭采纳了这个建议,因此流洲那边除为海上航道修建的城邑,还有十二个诸侯国。

辛筝出于好奇飞去流洲修建的悦蘅城瞅了瞅,虽然舆图上的距离很近,但若坐船,离北方的无启王朝很近。只是无启王朝的疆域辽阔,得到完善开发的只有凤麟洲南部与聚窟洲北部,以若木运河为中轴线的地区,其余地方地广人稀,羽国跟它比都能骄傲人口稠密。

腹地离流洲太远,无启王朝想掺和流洲都鞭长莫及,但等聚窟洲南部靠着海上航线得到开发,冲突也该来了。

只是那时莫说自己,便是赭都该腐朽成骨渣,辛筝很淡定的得出结论:来日人族与无启在流洲这片起冲突也跟自己没关系。

满足了好奇心,再按传统刻石,辛筝开始往回飞,路上收到无忧的家书,拆函一阅,眉头顿时皱起,将书函塞给君离。“你想办法。”

“差点忘了,她的徭役快结束了,是说徭役的吧?”君离一边说一边阅览写在缣帛上的书函,发现自己猜对了,但只猜对了一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