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第三十六章辛筝 - 孰能不朽 - 都广建木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孰能不朽 >

第877章第三十六章辛筝

第877章第三十六章辛筝

“我这辈子第一次看到公卿百官如此努力认真的干活。”辛筝趴在书案上由衷感慨道。

君离瞅了瞅书案上的简牍。

被辛筝从地方上鯈回来的年轻官吏都在辛筝那份王位继承人候选名单上有名,年龄在三十到四间,被调回来前他们的职位大多是州级与邑级,只有寥寥几个是郡级。

每个候选人都将自己负责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治下氓庶的生活水平很好,被分到的是穷地方,在他们去了后氓庶生活水平会上升,被分到的是富地方,氓庶生活水平会更胜一层楼,他们的履历已经充分证明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入了辛筝的眼,被辛筝所关注,至今还没被辛筝杀掉,说明他们遵守法律。

这些人无一不是真正的人杰,更优秀的是他们在三四十岁的年纪便干到州邑级的位置,这样的人脑子能差?

辛筝这么一番大动作如何瞒得过这些人精?

意识到这次调令意味着什么,谁能不动心?

必须拿出十二分的干劲表现给辛筝看:看我看我,选我选我。

呈给辛筝的每一份奏章都干货十足,直指帝国某项多项的利弊,一副大公无私不怕得罪人的架势。

辛筝也没跟他们客气,谁发现的问题就给谁权力,让谁去解决。

“王权诱人。”君离示意了下自己手里的药碗。“该喝药了。”

辛筝皱眉。“我现在还很健康,不需要喝药。”

君离道:“你把手从袖子里拿出来再说这话,”

辛筝噎住。

君离将药碗怼到辛筝嘴边。

辛筝满脸抗拒。“我是正常的衰败,如同草木秋季凋零,真没必要。”

“你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能推迟?这些都是滋补元气的东西。”顿了顿,君离补充。“元说就算不能推迟,也能让你少受些苦。”

锻体操延长了寿命,但暮年时身体在短时间内急速衰败,死亡的过程被压缩,必不能舒服。

辛筝无奈的喝药,君离一点一点擡高药碗,让不肯将手从袖子里拿出来的辛筝将药喝完。

喝了药,辛筝擡袖擦了擦嘴,再看自己的手,不知是药效还是自己缓了过来,这会已不抖。

将碗放好取出帕子的君离有一瞬的无言,转而给辛筝按起爪子,虽然不能治疗,但能让爪子好受点。

君离一边按一边问:“你给他们权力让他们竞争,他们若是用自己的权力给竞争对手添乱怎么办?”

想拿第一,除了比起拼命拿出超过所有人的优秀答卷,还有另一种方式:撕了竞争对手的答卷,让竞争对手交不上答卷。

辛筝反问:“你知道了什么?”

君离道:“你调来的人中有个是少昊氏的子孙,她遇到了这种问题,自己拿不定主意,便来寻我。”

辛筝挑眉:“这么快就出现了,我还以为要过段时间才会发生呢。”

“你怎么想?”

“看情况吧,若是不过分就不管,毕竟要当王,以后肯定要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自己处理。若是过分....”辛筝笑道。“想当王的人那么多,不差这一个。”

君离明白了。

辛筝笑看着君离。“说起来,你最看好谁?”

“太早了,我得过段时间才能判断。”君离答。

养蛊才开始月余,虽然猜到了辛筝为何如此,但大部分人不确定辛筝会不会像旧时代的那些暮年君侯一般抽疯。

君侯们越是年迈,越是不认老,对权力攥得越紧,亲生骨肉稍微表现出对他们手中权力的觊觎都会有杀身之祸。胆大的已经在出手,胆小的虽然兢兢业业的干活,却并未做出超出职司本分的事,还在观望,待确定辛筝是认真的要交出权力后才会行动。

“你呢?”君离问。

辛筝擡手一指脚边的三堆简牍。“那三份策论写得挺不错的,你可以看看。”

君离看着简牍堆起的高度,须臾后打量了一番书房。

辛筝在台城的办公书房很大,占地一亩,但书房一点都不宽敞,待处理的公文堆了一堆又一堆,不断有人带走处理好的公文,送来新的公文。因而书房虽大,但能让人活动的空间其实很小,而这段时间愈发逼厌。

“这些简牍有多少是他们呈上来的策论?”

“七成吧。”辛筝答。

君离看着那一摞一摞快堆到屋顶的简牍,有一瞬的窒息。

一边聊天一边享受手部按摩,待手按舒服后辛筝继续阅览奏章,君离想了想,拿起辛筝之前指的简牍看了起来。

第一份是秋卿的,秋卿管的是治安和司法,这位新上任的秋卿写的策论便是针对治安与法律的,针砭时弊,不仅提出问题还有有什么解决的对策,写得有条有理,一看就是下足了心血。

第二份是一位大夫写的,这位大夫是夏卿下属官署的官员,负责的职务与军队有关,策论的内容针对的是军队的弊处,同样提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自己想到的解决之策。

第三份略奇葩,不论是前两份还是别人的策论都是与自己职司对应的事情,这是一种谨慎,半是就算人王明天就要咽气,也没谁会在今天大咧咧的提醒王快死的事,怕王想多;半是在自己的舒适区最安全,小心无大错,关系王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

第三份策论却有些跑偏,虽然简牍堆得最高,但别人针砭时弊,他却没有。然能杀进前三自然有其优点,这位策论涉猎的范围有点广。著作者是新上任的地卿,地卿管的是帝国的钱袋子,策论内容与钱有关也无关。

策论的主线是布料,地卿表示人们穿的衣服太少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论男女老少,家境宽裕的人谁不是一年几身衣服的置办,但大部分人口却是一辈子都几件衣服,一身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为了表示自己不是瞎编,地卿列举了自己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兄姐的旧衣服,周围的邻居也是,平均一年裁一身衣服,就这还是宽裕的,乡里最穷的一身衣服能穿一辈子。地卿更拿出了多个邑郡的数据证明自己所言不虚,帝国对布料的缺口非常大,所以得想办法将布料的价格再降降,让人们能穿上更多的衣服。

要让布料降价就得让市面上的布料增加,而限制布料产量的是人手与纺织原料。

前者是因为不是什么家庭都买得起织机,单靠人手太慢,也没那么多人手,而且就算有织机,织布几天,折腾原料却得几十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